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药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媛媛  章袁 《中国药房》2015,(5):593-595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医师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解放军第153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2013年12月门诊处方100份、病区医嘱单30份,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病区医嘱点评要求进行点评分析。结果:门诊合理用药处方93张(占93.00%),用药不合理处方7张(占7.00%),其中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中西药联用不当、抗菌药物选用不当、禁忌用药各1张,分别占所审查门诊处方的1.00%,联合用药不当2张。病区医嘱单中合理用药医嘱25条(占83.33%),不合理用药医嘱5条(占16.67%),其中无适应证用药、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围术期用药不当和溶剂选择不当各1条,分别占点评医嘱的3.33%。结论:我院当月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临床药学室已建立"不合理用药医师联系单"、"门诊不合理处方干预记录"、"病房不合理医嘱干预记录",以利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潜在或已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缺血性脑卒中(IS)合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34例IS合并CMVT患者根据利伐沙班剂量分为低剂量(10 mg·d-1和15 mg·d-1)组(n=80)和标准剂量(20 mg·d-1)组(n=54),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随访记录治疗后的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低剂量组患者肌酐清除率(CrCl)<50 mL·min-1、合用阿司匹林比例显著高于标准剂量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1比例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无效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标准剂量(20 mg·d-1)是影响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是影响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出血事件联合预测因子Z=-3.642+1.341X剂量+0.153XNIHSS+1.334X合并冠心病,ROC曲线的AUC值为0.833,表明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低剂量利伐沙班(10 mg·d-1和15 mg·d-1)可能更适合IS合并CMVT患者,临床应结合剂量、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3种危险因素综合评估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章袁  朱立勤  刘晶  王浩  孙秀娟 《中国药房》2012,(46):4360-4363
目的:考察老年高血脂患者口服辛伐他汀的药动学模型,为临床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30例服用辛伐他汀降血脂的老年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服药前与服药后20、62d3个时间点采血,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以生化法测定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辛伐他汀的药动学模型;考察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CLcr)、ALT和AST等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以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口服辛伐他汀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群体药动学模型;年龄、体重、CLcr等因素加入模型之后,基本模型并未改变(P〉0.05)。辛伐他汀表观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020L·h-1和2350L。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老年高血脂患者口服辛伐他汀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6岁,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13 h"于2019年12月12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既往身体状况良好,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有吸烟史,每天10支、未戒烟,否认饮酒史.外院查头颅CT示"未见出血及占位",本院查头颅MRI示"左侧基底节区、左侧额颞岛叶多发急性梗死",诊断"急性脑梗死".入院查Plt 281×109/L,Hb 158 g/L,WBC 5.02×1012/L,ALT 33.3 U/L,AST 33.4 U/L,SCr 89 μmol/L,凝血功能、肌钙蛋白、心肌酶、尿常规和粪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阿托伐他汀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预测其在健康人群中群体药动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Pub Med电子检索系统和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Medline),提取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数据,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构建阿托伐他汀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其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群体典型值特征,并以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筛选出11篇文献,共纳入394例受试群体。最终得到的群体药动学参数中表观清除率(Cl/F)和表观分布容积(V/F)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255 L/h、3 180 L。结论经Bootstrap验证,阿托伐他汀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稳定、可靠,所得参数稳定、可信度较好。  相似文献   
6.
临床常用抗癫痫药物根据其药动学特点可分为主要经肝代谢、主要经肾排泄和肝肾双通道清除。肝功能不全患者尽量选择主要经肾排泄的抗癫痫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或评估肝功能不全的程度,适当的减少剂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尽量选择主要经肝代谢的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或评估患者的肌酐清除率(CLcr),根据CLcr进行剂量调整。对于透析的患者,结合血药浓度监测透析后补充剂量有助于个体化治疗。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癫痫药物的选择、剂量调整应综合考虑患者肝肾功能情况、药物代谢特点、合并疾病、个体耐受性等因素,在抗癫痫药物使用过程中,加强对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的监护,结合血药浓度监测,以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口服辛伐他汀在年轻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电子检索系统等收集与辛伐他汀药动学相关的文献共29篇,以文中涉及到的474名年轻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辛伐他汀的药动学模型。考察年龄、体质量、身高等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以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年轻人群口服辛伐他汀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药动学模型。体内的辛伐他汀表观清除率(CL/F)、表观分布容积(V/F)和口服吸收系数(Ka)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630L/h、4320L、1.46h-1;年龄、体质量、身高等因素加入模型之后,基本模型并未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年轻人群CL/F和V/F值高于文献中的老年人群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形成抗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49例IS合并CMVT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利伐沙班治疗,分为无利伐沙班组(67例)和利伐沙班组(82例),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随访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无利伐沙班组患者肌酐清除率(CLcr)<50 mL/min、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陈旧性脑出血、胃溃疡史、感染史、合用阿司匹林、1.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 mmol/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2.2 mmol/L比例显著高于利伐沙班组,1.8 mmol/L<LDL-C≤2.6 mmol/L、合并高血压、合用他汀类药物比例显著低于利伐沙班组(P<0.05)。无利伐沙班组治疗无效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使用利伐沙班、陈旧性脑出血是发生无效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利伐沙班、NIHSS评分增加是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使用利伐沙班能够降低IS合并CMVT患者无效事件发生风险,但同时增加了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监测用于预测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性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11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于给药前(基础),以及给药3~5 d后再次给药2~4 h(峰值)和下次给药前(谷值)进行凝血指标监测,记录这三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进行3个月随访并记录出血事件。结果 39例患者发生出血为出血组,79例患者为未出血组,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比例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 <0.05)。其余项目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在出血事件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最高(38%)。出血组PT谷值、PT峰值和APTT峰值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峰值是预测出血的最佳指标,临界值为18.15 s(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684)。结论 临床使用利伐沙班应关注消化道出血。在监测利伐沙班出血风险方面,PT峰值是最敏感的预测指标,当PT峰值≥18.15 s时,提示有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并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蛇毒血凝酶的临床真实应用情况及规律,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使用蛇毒血凝酶的住院患者病历信息,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用药情况、疗程>5 d、是否监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ADRs)等相关信息,依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共识,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22个临床科室共1 170例患者使用了蛇毒血凝酶,使用量前3位的科室为神经外科、肝胆外科及耳鼻喉科;622例患者(占53.16%)为预防性用药,548例(占46.84%)为治疗性用药;给药途径以iv为主;共有578例次不合理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监测FIB、疗程过长以及给药途径不合理等;总ADRs发生率为1.54%,发生FIB降低的ADRs共有18例,无过敏反应的ADRs。结论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使用蛇毒血凝酶的比例高,但仍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共识使用并监测凝血指标,避免疗程过长,以减少ADR,并增加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