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液化石油气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0例急性液化石油气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记忆商数(DQ)测评,并随访3个月后再进行DQ测评。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52%(P<0.05),在治疗1个月及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的DQ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GM-1可明显改善液化石油气中毒患者的预后,尤其是记忆功能的改善,而且远期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与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其不同作用机制.方法 6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对照组)21例、常规西药加用G-CSF(G-CSF组) 21例和常规西药加葛根素(葛根素组)21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随访3个月时临床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63例均完成了3个月的观察.治疗后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F组较对照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葛根素组较对照组疗效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F组和葛根素组较对照组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而G-CSF组和葛根素组疗效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G-CSF组和葛根素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G-CSF及葛根素对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治疗机制虽有所不同,但G-CSF显示了更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血压变异性是否具有客观存在性以及与患者脑微出血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2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定期血压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组内一致性,并按照患者有无脑微出血症状分组,使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比2组血压及变异性指标,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微出血病变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定期血压测定与计算分析后,收缩压组内相关系数与舒张压组内相关系数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微出血组血压平均值及其变异性指标均高于无脑微出血组;多因素分析后,除脑叶部位外,其余两部位微出血症状均与血压变异性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患者具有长期血压变异性,血压变异性是造成脑梗死患者深部及幕下微出血病变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A型肉毒毒素治疗卒中患者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卒中后患者痉挛性足下垂及足内翻的效果及对步行功能的改善。方法35例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及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BTX2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组(17例)和单纯物理治疗组(18例)。治疗组应用下肢肌肉局部注射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每个患者每次选择3~5块肌肉,每块肌肉总的注射剂量为50~100IU。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在注射前,注射后2周、1个月、3个月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肌张力变化,按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两项及步行速度评价步行能力。结果MAS评分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治疗后1、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速度治疗后1、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下肢肌肉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更好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患者的痉挛步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农三师劳教人员HIV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结果]对11 134名劳教人员的HIV抗体检测,阳性38人,感染率为0.34%.[结论]农三师劳教人员HIV感染率高于本师其他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培训需求,为其开展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对陕西省清涧县人民医院、14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共418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418名被调查的工作人员中,44.26%的工作人员认为自己掌握的技术不能足够应对现阶段工作;45.69%的工作人员认为最适合的培训方式是参加上级医疗机构的进修学习;44.50%的工作人员最希望的授课老师是三级医院专家;41.87%的工作人员最希望的授课形式是临床跟班式;外出培训最大的担心是培训内容不适用和个人需要承担培训费用;医疗机构目前最需要的是已经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的医生。结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提高对人才培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建立系统化、制度化、常规化的培训及考核体系,切实解决医疗机构人才培养中的困难,建设经费中划定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培训的专项经费,并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报道1例线粒体DNA G13513A点突变所致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ELAS)/Leig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神经病理学改变特点.方法 患者为22岁女性,反复出现头痛、视力下降和肢体抽动11年,因癫疴持续状态而死亡.之前多次MRI检查发现大脑皮质大片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从枕叶开始,逐渐波及顶叶,疾病后期累及双侧基底节区及脑干灰质核团.对患者进行脑局部尸体解剖检查,取肌肉标本进行线粒体基因检查.结果 各个脑叶皮质以及双侧纹状体和中脑四叠体可见多灶性层样分布的海绵样改变,出现胶质增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以及较多单核细胞反应,其中双侧枕叶和顶叶的皮质全层以及皮质下白质被严重累及.基因检查显示线粒体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5基因存在G13513A点突变.结论 MELAS/Leig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皮质损害为主,影像学改变提示病变先累及大脑皮质,而后累及脑干和基底节区,出现海绵样改变伴随毛细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G-CSF治疗组及对照组,根据取样时间点的不同每组又分为7、14及21d3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治疗组于MCAO/R后24h予G-CSF50μg·kg-1·d-1,连续5d,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NSS)。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FGF阳性细胞。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7、14、21d治疗组NSS分别为(4.0±0.9)分、(3.8±1.1)分、(3.5±1.3)分,对照组分别为(5.5±1.3)分、(5.8±1.4)分、(5.7±1.6)分,治疗组NS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脑缺血周边区均有bFGF免疫阳性细胞存在,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bFGF阳性细胞计数(个/HP)显示术后7、14、21d治疗组分别为25.4±4.2、17.1±3.3、12.6±3.4,对照组分别为18.0±4.0、12.0±3.1、6.4±2.0,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MCAO/R大鼠,可增加脑缺血后梗死边缘区bFGF的表达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闫英云  白润福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783-178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儿的影响以及内科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10年期间诊治的3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3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例中,23例在妊娠早中期经内科诊疗,心功能多控制在Ⅰ-Ⅱ级,围生儿死亡0例,早产2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例,孕产妇死亡0例;8例在妊娠晚期开始内科干预,心功能多控制在Ⅲ-Ⅳ级,围生儿死亡1例,早产5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例,孕产妇死亡1例。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孕前咨询,孕期监测,根据心脏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心功能分级和产科因素,早期内科干预,适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结局,大大降低孕产妇、围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