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 BMI相近的 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对照者血中瘦素、神经肽 Y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 1999- 03/2000- 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76例.符合标准 2型糖尿病患者 76例,其中初诊患者 43例(初诊组),已诊患者 33例(已诊组).选择本院门诊健康体格检查的自愿者 40例为对照组,男 20例,女 20例.采集和测定 3组对象的血标本,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瘦素,神经肽 Y, TNF α水平. 结果① 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 0.05).餐后胰岛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低于对照组( P< 0.05).初诊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明显高于病史较长的已诊组患者( P< 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已诊组( P< 0.05);餐后胰岛素更低( P< 0.05).② 2型糖尿病患者 TNF α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但是神经肽 Y和瘦素无明显差异 (P均 >0.05). ③ 2型糖尿病组瘦素与空腹胰岛素、餐后 2 h胰岛素、 BMI、三酰甘油、脂肪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 (r =0.30,0.31,0.39,0.25,0.59,P均 < 0.05);而 TNF α与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显著正相关 (r =0.24,0.30,0.23,0.33,0.33,P均 < 0.05). 结论 循环瘦素、 TNF α参与胰岛素的分泌、血脂的代谢,提示两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
从循证医学证据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药物试验、系统评价、队列研究等循证医学证据,对近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常用的降压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以及常用的几类降压药物的降压疗效、预防肾脏病变、心脑血管事件、不良反应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格列美脲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列美脲 (glimepiride,GM )是第三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与其它磺酰脲类药比较 ,其特点为高效、长效、用药量小、副作用少。从 1999年 4月至 1999年 9月 ,本研究对四川普渡制药厂研制的新药GM胶囊与美国HMR公司的GM (商品名Amaryl )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以评价国产GM对 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一、对象和方法1.受试对象 :按 1985年WHO颁布的标准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且符合降糖药临床试验条件〔1〕。2 .试验方法 :(1)给药方法 :计算机编程随机 (SPSS软件 )法 ,将门诊的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  相似文献   
4.
郝涛  田浩明 《四川医学》2020,41(3):271-275
目的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C57小鼠肝细胞凋亡及Bcl-2/Bax、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高脂组,后者进一步分为生理盐水组、利拉鲁肽低剂量(0.3 mg/kg·d)和高剂量组(0.6mg/kg·d),每组8只,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后利拉鲁肽皮下注射4周。结果在高脂组中,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利拉鲁肽组肝脏细胞炎症及脂质沉积明显减轻,肝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P<0.05),血清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Bax、Caspase-9 mRNA在肝脏表达明显下调(P<0.05),相反,血清丙二醛水平降低,Bcl-2 mRNA在肝脏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利拉鲁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调控Bcl-2/Bax、Caspase-9基因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细胞凋亡,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华西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PHP病例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PHP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11.65±5.28)岁.常见的症状为:手足抽搐(发生率90%),癫痫(发生率55%),肢端麻木(发生率40%),乏力(发生率30%),晕厥(发生率25%)...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一级亲属(FDR)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306例,其中T2DM患者FDR 535例(FDR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对照者1771例(对照组),检测腰围、血压、血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华西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IHP病例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IHP患者的常见症状为:手足抽搐发生率为84%,癫痫发生率为32%,肢端麻木发生率为44%,乏力发生率为44%,晕厥发生率为16%,锥体外系症状为16%。20例行头颅CT检查,75%(15例)发现颅内钙化。误诊率为44%。主要误诊为:原发性癫痫、缺钙、肌炎、风湿。结论本病临床表现复杂,易被误诊。为减少误诊,临床医生应警惕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长期治疗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或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8.
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可造成糖代谢异常,加重胰岛素抵抗,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展,使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FFA内含有多种成分,冠心病以及合并血糖异常时FFA各成分变化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分的变化进行检测,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清FFA成分的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四省市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用药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阿司匹林在我国部分地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方法 入选来自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迁调查研究中湖南、广东、四川、辽宁四省的9000例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服用频率及剂量.总体人群心血管一级预防治疗标准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血管及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02)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推荐,计算阿司匹林实际使用率;糖尿病和高血压亚组则分别将美国糖尿病协会(2010)指南和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协会高血压指南(2007)的相关推荐作为治疗标准.结果 共收回7186份有效问卷,其中233例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总人群中符合一级预防人群实际阿司匹林使用率为14.09%,二级预防人群使用率为26.61%;糖尿病亚组无心血管疾病患者实际阿司匹林使用率为32.47%,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使用率为51.16%.高血压亚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阿司匹林使用率为19.93%,二级预防人群使用率为29.52%.所有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87.67%为每日1次,10.35%为不规律服用,1.98%为隔日1次,半数受试者(50.25%)服用剂量低于指南推荐的最小剂量.结论 我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人群阿司匹林使用率过低,在使用阿司匹林预防的人群中,使用剂量也不规范,半数每日应用少于75 mg.应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中高危患者及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并规范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在妊娠中晚期检测孕妇的血清hsC-RP水平。将患GDM的306例孕妇作为病例组(GDM组),糖耐量正常的347名孕妇作为对照组(Con组),比较两组的血清hsC-RP水平,再按hsC-RP水平四分位,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GDM组的血清hsC-I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Con组(3.01m4g/LVS2.15mg/L,P〈0.01)。根据hsC-RP水平四分位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第1组hsC-RP〈1.41mg/L,第2组hsC-RP1.41~2.41mg/L,第3组hsC-RP2.42~4.60mg/L,第4组hsC-RP≥4.61mg/L,相应的GDM的检出率分别为36.81%、42.68%、48.47%、59.51%。调整年龄、孕次、孕前BMI、SBP、DBP及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27,95%CI为1.08~1.49,P%0.01)。结论GDM患者妊娠中晚期hsC-RP水平明显升高,慢性炎症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