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中药超分子化学探究均为苦寒之性的大黄-黄连配伍后,药性反而趋于平和的物质基础。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扫描/透射电镜表征大黄-黄连合煎液中超分子的形态学特征。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超分子部位化学成分组成及该部位和黄连单煎液药效成分溶解释放过程,并利用感官评价、电子舌、小鼠腹泻模型和病理指标评价大黄-黄连单煎液与配伍合煎液的“苦-寒”药性差异。大黄-黄连共煎煮时蒽醌/鞣质类成分与生物碱类成分相互作用聚集形成尺度为400 nm左右的超分子,超分子的存在延缓以小檗碱为代表的有效成分溶解释放过程;与单味药(灌胃4 g·kg^(-1))苦寒之性峻猛相比,二者配伍(灌胃8 g·kg^(-1))“苦-寒”之性得到明显缓和。大黄-黄连配伍合煎中有效成分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影响中药汤剂有效组分的溶解、释放过程进而缓和“苦寒”之性,这为揭示大黄-黄连配伍科学内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药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的外在表象——复方水煎自沉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学浩  张昊  李桐  王辉  李佳媛  王鹏龙  雷海民 《中草药》2017,48(22):4778-4783
从化学成分角度研究中药配伍理论是当前阐释方剂遣药组方原理的重要手段。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类别众多,包括生物碱类、苷类、有机酸类、鞣质类、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中药复方水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溶出后便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并生成自沉淀。传统中医认为自沉淀应与汤药同服,自沉淀的形成蕴含着中药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因此复方水煎自沉淀现象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复方中不同类别有效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水煎自沉淀现象的研究进展,为中药复方水煎自沉淀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阐释中药组方配伍理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治疗CA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5月3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23个RCTs,累计受试者2 2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抗菌药单用或抗菌药辅以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治疗可有效提高老年CAP患者临床总有效率[RR=1.16,95%CI(1.12,1.19),P<0.000 01],有利于缩短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降低C 反应蛋白(CRP)含量和白细胞(WBC)计数。安全性方面,8篇文献报道无明显药品不良反应,9篇报道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且均未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其余6篇未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报道。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在治疗老年CAP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尚可,但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构拼合是获得先导化合物的有效途径,以此为指导合成一系列新型小檗碱衍生物,并用Ⅳ型胶原酶和鸡胚尿囊膜(CAM)模型评价其活性和安全性。方法以小檗碱为母核,结合中药常见活性成分,运用"拼合原理",设计、合成小檗碱系列衍生物,并采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Ⅳ型胶原酶和CAM模型,快速评价小檗碱衍生物对Ⅳ型胶原酶的抑制作用和对新生胚胎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设计并合成了4个新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认,其中化合物CYQ-44、CYQ-48、CYQ-50对Ⅳ型胶原酶有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且均高于阳性药盐酸四环素;与此同时,化合物CYQ-48、CYQ-对新生胚胎血管生成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合成了4个新型小檗碱衍生物,它们不仅对Ⅳ型胶原酶和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安全指数高,进一步表明以结构拼合为指导可高效、简便获得具有中医药特点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解析黄连解毒汤(HJD)水煎自沉淀来源,并从分子热力学角度探讨HJD组方配伍中药间相互作用热力学参数及结合能力强弱,以期揭示中药复方水煎自沉淀形成机制。方法通过拆方研究,锁定产生水煎自沉淀的主要组方配伍;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技术(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分别测定不同配伍中药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和热力学参数变化,包括结合常数(Ka)、解离常数(Kd)、结合计量比(n)、焓变(ΔH)、熵变(ΔS)、吉布斯自由能变(ΔG),进而阐明不同组方配伍中药间结合能力的差异。结果拆方研究结果表明,能够产生明显自沉淀现象的配伍有黄芩-黄连、黄芩-黄柏,其中黄芩-黄连生成沉淀最明显,黄芩-黄柏次之;而黄芩-栀子、黄连-黄柏、黄柏-栀子、黄连-栀子配伍则未发现明显自沉淀生成。应用ITC分别考察黄芩-黄连、黄芩-黄柏、黄芩-栀子3种配伍关系,结果显示黄芩-栀子相互作用过程中能量变化显著低于黄芩-黄连和黄芩-黄柏相互作用的能量变化,3组的ΔH0,-TΔS0,ΔG0,|ΔH||-TΔS|,均为焓驱动的自发反应过程;黄芩水煎液滴定黄连、黄柏、栀子水煎液的Ka依次为1.283×10~4、4.680×10~3、1.973×10~3,数值逐渐减小,反之K_d依次增大(7.794×10~(-5)、2.137×10~(-4)、5.068×10~(-4))。结论 HJD水煎自沉淀形成过程中,存在焓驱动非共价键结合的化学反应,而非简单的物理凝聚吸附沉淀;并且黄芩-黄连成分间结合力大于黄芩-黄柏成分间结合力,而黄芩-栀子间的相互作用极弱。  相似文献   
6.
黄芩黄连药对水煎自沉淀现象已被广泛关注,产生自沉淀现象的本质是药对中酸碱性活性成分相互作用形成难溶性分子复合物,本试验设计基于中药配伍后有效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探索将等温滴定量热技术(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应用于表征黄芩药材质量的可行性,建立以活性成分群为指标衡量药材质量的新方法。以不同批次黄芩药材(包括市售的3批黄芩药材和市场上常用做以次充好的黄芩苗)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TC分别测定黄连中代表性功效成分小檗碱(2.5mmol·L~(-1))与不同批次黄芩水煎液间相互作用能量值,将小檗碱滴定空白水溶液的能量变化(2.51μJ)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以小檗碱为标准物质,滴定不同批次黄芩水煎液中黄芩苷类成分的热量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芩A(-317.20μJ)、黄芩B(-292.83μJ)、黄芩C(-208.95μJ)、黄芩苗(-21.53μJ)。其中小檗碱滴定黄芩苗的热量变化显著低于3批黄芩药材。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黄芩苷计测定不同批次黄芩水煎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值。紫外测定结果显示,相同稀释条件的不同批次药材吸光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芩A(0.372)、黄芩B(0.333)、黄芩C(0.272)、黄芩苗(0.124),且黄芩苗吸光度显著低于前三组。ITC滴定与紫外测定结果相吻合,证明ITC能用于表征黄芩药材质量,基于ITC建立的以一类活性成分为指标评价黄芩药材质量的方法是简便、科学且可行的,此试验为构建更加全面、系统地表征药材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