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7例SAH患者,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清IL-17水平的测定;比较不同脑损伤程度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下SAH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差异,并分析血清IL-17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结果 SAH组与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63.65±16.71)、(90.71±9.8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IL-17水平与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同时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患者血清IL-17[(169.57±13.99)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151.72±16.7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SAH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同时对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在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只实验用比格犬共植入36枚种植体,建立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后测量种植体周临床指标作为基线数据。然后将36枚罹患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刮治,B组采用常规刮治+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派丽奥),C组为常规刮治+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派丽奥)+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4周后通过大体观察、临床有效率和组织学切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建模时3组各项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C组的临床有效率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91.67%>75.00%>41.67%),其中C组PLI和SBI指标均优于B组[(0.25±0.45)vs(0.67±0.49),(0.33±0.49)vs(0.75±0.45),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C组种植体颈部新生骨组织较多,垂直向骨缺损最小。结论 :半导体激光在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可有效减少牙龈出血和病原菌量并能促进新骨形成,可作为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浆差异表达蛋白(DEPs)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收治的1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血浆10份,同时收集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以及动脉瘤位置等相匹配的1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血浆10份作为对照组。采用iTRAQ技术筛选血浆样本DEPs,应用生信分析方法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与GEO数据库的数据集进行交叉验证。结果 经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806个可定量蛋白,其中DEPs共122个,表达上调59个,表达下调63个。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破裂主要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相关。DEPs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显示,白蛋白、血红蛋白β亚基、钙调蛋白1、转铁蛋白和载脂蛋白A1是网络核心蛋白。与GEO数据集交叉结果显示,血浆样本SLMAP、IQGAP3、PTPRJ、PEBP1、S100P、BASP1和AOC3等表达水平与GEO数据集的动脉瘤组织基因表达水平呈现相同变化趋势,而且破裂动脉瘤与未破裂动脉瘤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文结果初步筛选出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的血浆DE...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钛网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在不同植体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的实际成骨效果.方法 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2、3、4前磨牙,一侧植入韩国DIO植体4枚,另一侧植入ITI植体4枚.每颗植体周围制作垂直-水平联合型骨缺损,48枚植体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GBR组、钛网+骨粉组、钛网+GBR组.6个月后处死实验犬,通过直观测量、硬组织切片和新生骨形成率比较各组骨再生效果.结果 酸蚀喷砂(SLA)表面的植体周围骨再生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可吸收研磨介质(RBM)表面;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GBR组骨再生效果最佳,GBR组和钛网+骨粉组次之,对照组最差,其中GBR组和钛网+骨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A表面处理方法有利于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的骨整合;钛网联合GBR技术作为一种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的新方法,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综合评估临床中双尖牙区采用即刻种植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进行位点保存的效果。方法:选择双尖牙需拔除并行种植修复的患者65例90颗牙,随机分为即刻种植GBR组(即刻种植+引导骨组织再生)、单纯GBR组(拔牙创GBR技术处理+延期种植)和空白对照组(拔牙创常规处理+延期种植)。拔牙前及拔牙后1、3、6个月分别行CBCT扫描,测量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并用Simplant软件测量位点骨密度,比较各时间点3组间各指标差异,评价位点保存的效果。结果:各时间点骨高度丧失量、骨宽度丧失量及骨密度变化值相比,即刻种植GBR组变化最小,单纯GBR处理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大,每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尖牙区应用即刻种植联合GBR处理,可有效进行种植位点保存,并能减少患者就诊次数,简化种植修复程序,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伴中央瘢痕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术前均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且具有中央瘢痕征象的17例患者资料。根据中央瘢痕不同病理性质分为炎症性、血管性和胶原性三种类型。分别对病灶主体、中央瘢痕的最大径、基本MRI征象、增强后多期强化特点及动态强化模式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病理性质中央瘢痕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7例患者均为单发病变,病理显示,炎症性瘢痕8例、血管性瘢痕5例,胶原性瘢痕4例,三种类型瘢痕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组织。病灶主体最大径(53.6±20.7)mm, T2WI、DWI均呈高信号,动态强化模式以“快进快出”型为主(15/17,88.2%)、“快进慢出”型少见(2/17,11.8%),肝胆期(HBP)均表现为低信号。中央瘢痕最大径(20.0±10.9)mm,主要表现为T2WI高信号(16/17,94.1%)、DWI低信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