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7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香丹注射液组分相互作用与药效模拟.方法 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基于正交设计,建立复方药效学预测模型,模拟偏倚由2种散点图结合评价;并经实验验证,确定香丹注射液抗缺氧有效部位.结果 不同部位组合相互作用性质不同,由此引起的交互效应也不同.所建立的复方预测模型可以对复方不同组合进行药效预测,其中108只小鼠(占90%)的PE%≤25%.结论 通过模型预测和实验验证,多个配伍组的药效优于原方,其中ADE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诃子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Terminalia chebula,TRW)对球形马拉色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菌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TRW对马拉色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活菌计数法测定TRW对球形马拉色菌作用的时间-杀菌曲线。通过微板法构建球形马拉色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XTT法测定生物被膜代谢活性;采用活菌计数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检测TRW对球形马拉色菌生物被膜活菌量以及微观形态的影响。采用山梨糖醇保护实验、碘化丙啶(PI)染色分别测定TRW对球形马拉色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作用影响。结果 TRW对7株马拉色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0.90~4.59 mg/mL,其中对TRW敏感性最强的是球形马拉色菌MC14。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TRW对MC14整个生长周期均有抑制作用。球形马拉色菌MC14生物被膜的初黏附期、聚集期和成熟期分别为0~24 h、24~96 h和96~168 h。TRW可降低MC14各个阶段生物被膜的活菌量,作用效果由强到弱排列为聚集期>黏附期>成熟期;且对MC14各个阶段的生物被膜均有清除作用,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香鳞毛蕨DryopterisFragrans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测定其与绵马素PB、绵马素AB、黄绵马酸BB、田基黄绵马酸A、黄绵马酸PB、异黄绵马酸PB、黄绵马酸AB、Compound VI和绵马酚B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这9种间苯三酚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有效部位中该10种成分的量,并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12批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成分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定量分析,为香鳞毛蕨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试管稀释法和CLSI M38-A2微量液基稀释法研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简称DF)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利用两种方法测定DF对红色毛癣菌标准株(6株)和临床分离菌株(7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结果 试管稀释法测定DF对13株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生药0.469~ 15.0 mg/mL;MFC范围为生药0.938~ 15.0 mg/mL.其中DF对标准菌株MIC范围为生药0.469 ~ 7.5 mg/mL,几何均值为2.652 mg/mL,MFC范围为生药0.938~ 15.0 mg/mL,几何均值为3.750 mg/mL.微量稀释法测定DF对红色毛癣菌标准菌株的MIC范围为生药0.312 5~5.0 mg/mL,几何均值为1.25 mg/mL;其MFC范围为生药1.25 ~ 20.0 mg/mL,几何均值为5.0 mg/mL.结论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红色毛癣菌有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绵马酸BB对皮肤软组织感染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探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绵马酸BB对皮肤软组织感染相关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MBC);以对黄绵马酸BB敏感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临床分离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9213为受试菌,考察黄绵马酸BB对其生长活力和菌体形态结构的影响,采用酶标仪考察黄绵马酸BB对其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黄绵马酸BB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采用qRT-PCR法考察黄绵马酸BB对青霉素结合蛋白1(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1,PBP1)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黄绵马酸BB对ATCC29213的MIC为10.0~20.0μg/mL,MBC为10.0~40.0μg/mL,且对MRSA临床分离株的MIC小于头孢唑啉;与对照组比较,黄绵马酸BB组ATCC29213和MRSA生长受到抑制,菌体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细胞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1/2MIC黄绵马酸BB可显著下调PBP1 mRNA表达水平(P<0.01),2MIC黄绵马酸BB可显著上调PBP1 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黄绵马酸BB对MRSA临床分离株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且其抗菌作用与破坏菌体细胞结构、降低细胞膜电位、影响PBP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肤痒宁软膏止痒和抗过敏的作用。方法观察肤痒宁对磷酸组胺所致豚鼠皮肤瘙痒的影响,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DTH)的影响,探讨其抗过敏作用。结果肤痒宁软膏中剂量、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组织胺所致豚鼠致痒阈,并能抑制磷酸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结论肤痒宁软膏具有止痒作用,对致炎性物质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Ⅳ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香鳞毛蕨中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香鳞毛蕨中的萜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个单体,分别鉴定为10-hydroxyl-15-oxo--αcad inol(Ⅰ)、A lb icany acetate(Ⅱ)、α-Cad inene(Ⅲ)、A lb icanol(Ⅳ)。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香鳞毛蕨治疗银屑病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对银屑病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尾部鳞片模型,研究香鳞毛蕨水提液及醇提液对银屑病的作用效果。结果 香鳞毛蕨醇提液对银屑病的作用效果较好(P<0.01)。结论 香鳞毛蕨对银屑病有一定疗效,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袁继承  尹永芹  沈志滨  蒋永和 《中草药》2009,40(Z1):128-131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香丹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 6个水溶性成分的方法,并对20个生产厂家香丹注射液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HPLC色谱系统,Alltima C18(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26%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为288 nm。结果 本方法6个成分色谱峰之间具有良好的分离度,它们的浓度和各自峰面积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不同厂家香丹注射液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丹酚酸A量差异最大,丹参素差异最小。结论 本方法能同时测定香丹注射液中6个主要化学成分,可为全面控制香丹注射液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中药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进行了改革,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