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经过一年的努力,在院领导及科主任的领导下,创建了我市首家爱婴医院。现将我们的管理方法总结如下:1 我院领导积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母乳喂养的倡议,在我市率先加入了母乳喂养,争创爱婴医院的行列,并制定了母乳喂养政策,并对全院职工进行了普及性的宣传,对妇产科和儿科专业人员进行了母乳喂养专业方面的培训,使医护人员必须通过考核才能上岗。2 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在医院的每个角落,张贴有关母乳喂养的宣传,在门诊还建立了示教室,对首次产前检查的孕妇,首先宣教的内容是母乳喂养的好处,树立母乳喂养的信  相似文献   
2.
ClC-3氯离子通道的功能主要是调节细胞容积和保持胞内囊泡腔电中性,是正常细胞生长和增殖必不可少的元件.近年研究发现ClC-3也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在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在肿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的调控以及细胞迁移等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望成为抗肿瘤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背景:已证实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目的:构建表达bFGF的荧光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亚克隆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利用脂质体介导将bFGF基因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通过荧光观察和RT-PCR检测基因的表达。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转染pcDNA3.1)、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H2O2)和bFGF转染+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bFGF-GFP+H2O2),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该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bFGF mRNA显著增加,并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Bax蛋白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加(P〈0.01),而bFGF转染+过氧化氢组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Bax蛋白的表达量则比过氧化氢组显著降低(P〈0.01)。证实bFGF基因转染能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ax蛋白表达和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不典型川崎病误诊为急性颈淋巴结炎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 病例资料 女,6岁.因右颈部肿块伴高热4天入院.患儿入院4天前出现右颈部肿块,局部疼痛.门诊查血白细胞22.7×109/L,中性粒细胞0.80,以"急性颈淋巴结炎"收入院.查体:体温39.2℃.双眼结膜充血,面部、躯干、四肢皮肤见红色斑丘疹.右颈上胸锁乳突肌表面可触及2枚直径约3 cm大小增大淋巴结,左颈上三角可触及1枚直径1 cm大小增大淋巴结,表面皮肤均不红,质中,光滑,无触痛及波动感.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充血.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临床上常常遇到持续高烧不退的患者,应用自拟“退热解毒汤”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方药组成金银花青连翘板兰根生石膏(先煎)肥知母羚羊粉(冲服)加减: 发热重表邪未解者,加桑叶、菊花;舌质红绛而干,口渴,烦燥不眠,时有谵语者,加元参、天冬、麦冬;壮热,舌质绛紫,吐衄斑疹,神昏谵语者,加生地、丹皮、赤芍;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茹;大便燥结者,加大黄、元明粉。  相似文献   
6.
消毒供应科无菌室处于消毒供应科工作流程的终端,是储存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主要供应单位。为了确保医疗物品灭菌工作到位,防止无菌物品污染,我们对潜在性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孔俊峰  王兵  武晓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38-3140
[目的]分析从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2004-2006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781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67.2%.3年中ESBLs总的检出率依次为51.6%,60.8%,78%,ESBLs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的细菌. [结论]本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菌株检出率逐年上升,临床应严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bFGF基因转染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转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基因亚克隆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利用脂质体介导将bFGF基因导入HUVECs内,通过RT-PCR和ELISA法检测基因的表达;bFGF基因转染后的HUVECs通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的细胞Raf-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RK2)和黏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cDNA3.1-bFGF,该载体转染HUVECs后,bFGFmRNA和蛋白均显著增加。转染bFGF基因可使HUVECs的体外迁移能力增强,上调ERK2和FAK蛋白的表达,但对Raf-1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bFGF基因转染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ERK2和FA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男,5岁.因头颅包块、眼突半年,多饮、多尿3个月入院.患儿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发育较正常儿童迟缓,心、肺、腹部未见异常体征.左颞部、左右顶部、左右额部头皮呈包状凸起,质软,有压痛,可触及颅骨边缘,无红肿、破溃.双眼球突出,口腔左右两侧下磨牙脱落缺如,下门牙松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病房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把2010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ICU病房的设备、患者的痰液、尿液、血液、伤口分泌物、穿刺液、中心静脉留置管、引流管等作为标本,使用VT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这些标本进行鉴定,找出其中的病原菌,并对这些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实验。结果:ICU中心送检标本共计920份,培养出518株病原菌,这些病原菌主要包括:G+球菌、G-杆菌、真菌等。G+球菌主要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而对头孢唑林和克林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相对较低,耐药率基本都在70%以上。G-杆菌对很多抗生素类药物的耐药性都较低,耐药率在23%以下。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及酮康唑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结论:对ICU病房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分析评价,有助于控制感染情况的发生,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