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根据MRI或CT显示梗死灶最大截面长短径分为小面积组(n=56)、中面积组(n=42)、大面积组(n=70);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实验组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4分,n=62)、中度损伤组(4~15分,n=35)和重度损伤组(15分,n=71)。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SA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Lp-PLA2,循环酶法测定Hcy,对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进行比较,另外分析三者浓度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实验组SAA、Lp-PLA2和Hcy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5、0.339、0.297,P0.01)。三者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检测,并且三者浓度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加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A、Lp-PLA2和Hcy浓度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临床预测、诊断及判断脑梗死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算盘子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抑菌能力及最有效提取物对小鼠大肠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蒸馏水)对算盘子提取液进行萃取,得到5种提取物,测定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得到最有效的萃取方式。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檗碱阳性组(0.0774g/ml)和高、低剂量组(0.1548、0.0774g/ml)。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建立大肠杆菌性腹膜炎模型,连续5天给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取小肠、肝脏、肾脏进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肠组织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核因子κB(NF-κB)、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情况。结果 算盘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OD、GSH、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MDA、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出现肠黏膜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肝脏、肾脏重要器官炎症及损伤。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组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MDA及TNF-α、IL-1β的含量(P<0.05),提高SOD、GSH及IFN-γ的含量(P<0.05)。并能够降低CRP、MMP-9、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有效地减轻炎性反应并促进肠道、肝脏、肾脏组织修复。结论 算盘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治疗大肠杆菌性腹膜炎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菌、抗炎、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肾损伤的相关性及叶酸等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76例老年EH患者(EH组)及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及尿微量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分析其相关性;EH组连续口服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16周后重复检测上述各参数.结果 EH组血清Hcy及尿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678,P<0.05);血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口服叶酸等治疗后EH组血清Hcy水平及尿Al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老年EH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与其早期肾损伤有关,给予适量叶酸等干预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正交实验研究紫叶李皮中总黄酮(Prunus cerasifera ehrh Cv. atropurpurca total flavone,PTF)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总黄酮的抑菌杀菌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乙醇浸提法,以PTF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实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优化PTF提取工艺;应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测定PTF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紫叶李皮中提取PT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60℃,料液比1∶35,此时PTF达到最佳提取率29.93%。PTF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是12.6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均是25.2 mg/ml,其抑菌和杀菌能力与PTF的浓度有一定的剂量关系。结论 本实验所确定的PTF提取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好,在最佳条件下其最佳提取率可达到 29.93%,同时PTF具有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基因变异与HBV感染者免疫学标志及HBV DNA含量的临床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246例HBV感染者进行HBV BCP基因变异及HBV DNA含量测定。结果 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HBcAb及HBsAg/HBcAb阳性的HBV感染者中,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7.5%(48/49),22.9%(25/109),31.1%(14/45);HBV BCP基因变异率分别为59.1%(29/49),11%(12/109),13.3%(6/45);HBV BCP基因变异组DNA含量均≥10^6cps/ml,明显高于非BCP基因变异组。肝硬化病人BCP基因变异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e抗原免疫学标志的转换仅对部分感染者预示着病毒的免疫清除和静息,单独依靠乙型肝炎免疫学标志并不能确切提示HBV的复制状态、病变程度及愈后。  相似文献   
6.
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至香  李枫  柳欣绮  武春晓 《检验医学》2008,23(1):37-37,4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冠心病(CHD)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其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性疾病而跃居第一。对CHD的诊断和治疗已有长足的进步,但病因学研究却发展缓慢。约有50%的CHD不具备传统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有关同型半胱氨酸(Hcy)与CHD的联系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发现高Hcy水平确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密切的联系。我们通过检测对照人群和CHD患者血清中的总Hcy水平,探讨CHD严重程度与Hcy的相关性,了解Hcy与CHD传统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血清乙肝病毒 ( HBV)抗原抗体五项指标 ( HBV-M)是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的常用指标。因 HBV为逃避人类免疫清除不断地发生变异 ,故定量观察血清HBV- DNA含量对诊断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 40 0例不同 HBV- DNA表现形式的患者采用 PCR荧光定量法进行 HBV- DNA含量检测 ,并对其临床意义讨论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 40 0例患者均系我院 2 0 0 0年 9~ 1 2月诊治的慢性乙肝患者 ,其中男 30 8例 ,女 92例 ;年龄 1 1~67岁。均符合 1 995年全国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按 HBV- M表现形式分为 8组 ,每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曲昔派特 (Troxipide, PT) 对乙酸型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灌胃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雷尼替丁阳性组、PT高、低剂量组 、每组10只, 另取 10 只健康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 。造模14天后,连续给药7天处死所有大鼠,测量溃疡面积,计算溃疡指数与抑制率;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检测胃组织中IL-1、IL-6、NF-κB、TNF-α、PGE2、MDA、SOD活性和氧自由基的相对含量,以及胃组织中EGF、VEGF、TNF-α、NF-κB mRNA 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明显改善溃疡面积和溃疡指数 (P<0.05或P<0.01);胃组织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胃组织中IL-1、IL-6、NF-κB、TNF-α、PGE2、MDA、黏膜氧自由基的相对含量和SOD的水平明显恢复 (P<0.05或P<0.01),以及胃组织中EGF、VEGF、TNF-α、NF-κB mRNA 的表达水平明显改善 (P<0.05或P<0.01)。结论 PT具有良好的治疗GU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GU大鼠胃肠黏膜血管新生、上皮和边缘表皮细胞增生分化,并消除炎症因子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唾液酸对肺癌、胃癌及乳腺癌三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法对100例健康人,104例良性疾病(其中良性肺疾病41例,良性胃疾病35例,良性乳腺疾病28例)患者,145例恶性肿瘤(其中肺癌56例,胃癌48例,乳腺癌41例)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胃癌与乳腺癌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各良性疾病患者组(P<0.01).各良性痰病患者组血清唾液酸含量及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的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组织病理类型恶性肿瘤之间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肺癌、胃癌与乳腺癌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病情好转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下降,病情恶化或死亡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有上升趋势.结论 血清唾液酸对肺癌、胃癌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价等各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学特征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识别细胞核内各种可提取性核抗原.我们对136例SLE患者的血清IgG、C3、C4、总ANA、dsDNA、可提取核抗原(ENA)进行同步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了对照,观察上述指标在SLE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