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alanolide A是从绵毛胡桐中提取的香豆素类衍生物,是第二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对HIV-1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方法生产奎宁和奎尼丁这两种在医药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生物碱是未来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只有了解其生物合成的途径后,才有可能发展其生物工程技术工艺,喹啉生物碱是从色氨酸和开联番木鳖甙(secologanin)衍生来的,开联番木鳖甙与色胺缩合生成strictosidine,其后的反应尚不清楚,另外,甲氧基化在何时发生也不知道。 LC-MS为金鸡纳生物碱和其推测的前体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  相似文献   
3.
Calanolide A 是从绵毛胡桐中提取的香豆素类衍生物,是第二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时 HIV-1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体外心肌毒性代谢组学研究中模型药物盐酸多柔比星(DOX)的受试浓度及受试时间。方法 采用MTS法测定DOX作用24、48、96 h后对原代心肌(PC)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受试总时长;并在最佳受试时间内,测定不同浓度DOX对PC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综合分析确定DOX的低、高浓度及不同的受试时间点。结果 DOX的最佳受试总时长为48 h,作用48 h的IC50值为(1.03±0.40) μmol/L。综合分析确定DOX的受试低、高浓度分别为0.09和3.44 μmol/L,分别于药物暴露0、6、24和48 h时收获并测定样品。结论 建立了一种确定体外心肌毒性代谢组学研究中受试药物浓度及受试时间的方法,为此类体外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给大鼠连续iv和ip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观察是否产生蓄积毒性反应,确定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损害程度,并比较在试验剂量下2种给药方式毒性表现的差异.方法 给大鼠ip HP-β-CD 200 mg/kg、iv 54 mg/kg,连给30 d.观察一般状态反应,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结果 除ip给予HP-β-CD 200 mg/kg的动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症状外,动物一般状况良好,体质量、进食量、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均无异常.但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2种给药方式的动物肾脏均出现皮质部分肾小管上皮明显空泡化、细胞肿胀、胞浆呈疏松淡染的圆形空泡状;肺脏均出现肺泡及间隔内有泡沫细胞.结论 HP-β-CD ip给药剂量为200mg/kg、iv给药剂量为54 mg/kg,连给30 d,表现出明显的肾脏毒性和肺脏毒性,毒性表现程度无明显差异;ip给药对腹膜有刺激性.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性肝损伤是伴随药物使用而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肝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等传统标志物在药物性肝损伤的预测和诊断中的地位尚无可取代,但近年发现的血清药物-蛋白加合物、嗜酸性粒细胞、乳酸脱氢酶、谷氨酰胺脱氢酶及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等多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对弥补传统生物标志物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结合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现状对传统生物标志物和近年发现的新的肝损伤生物标志物进行概述,为更好地预测和诊断肝损伤、减轻药物性危害提供可能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生物制药技术是21世纪最核心的高新技术之一,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和细胞工程产品为主要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显示出化学药物无法替代的优势,帮助人类解决很多目前无法医治疾病的治疗问题,如肿瘤、艾滋病等。由于生物技术药物的作用靶点主要是受体或抗原表位,具有种属特异性、免疫原性、结构确证不完全性以及多功能性等特点,所以  相似文献   
8.
体内彗星试验是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体内DNA损伤的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经济快速等优点。随着遗传毒性研究的发展,体内彗星试验已经成为重要的药物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对动物试验阶段和彗星试验阶段各操作步骤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相关方法学建立提供参考,并提出采用简化和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将有利于体内彗星试验在药物遗传毒性评价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胚胎干细胞(ESCs)是来源于胚胎囊胚期内细胞团的一类未分化的全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复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ESCs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被诱导分化成各种特化的器官或组织细胞。这些特定功能的细胞可作为体外实验的模型应用于新药开发早期药物有效性及毒性筛选或安全性预测研究。本文就ESCs的分化,ESCs在药物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以及ESCs结合代谢组学技术进行药物安全性预测研究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给大鼠连续iv和ip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观察是否产生蓄积毒性反应,确定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损害程度,并比较在试验剂量下2种给药方式毒性表现的差异。方法给大鼠ip HP-β-CD 200mg/kg、iv 54mg/kg,连给30d。观察一般状态反应,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结果除ip给予HP-β-CD 200mg/kg的动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症状外,动物一般状况良好,体质量、进食量、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均无异常。但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2种给药方式的动物肾脏均出现皮质部分肾小管上皮明显空泡化、细胞肿胀、胞浆呈疏松淡染的圆形空泡状;肺脏均出现肺泡及间隔内有泡沫细胞。结论HP-β-CD ip给药剂量为200mg/kg、iv给药剂量为54mg/kg,连给30d,表现出明显的肾脏毒性和肺脏毒性,毒性表现程度无明显差异;ip给药对腹膜有刺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