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朱祥麟主任医师系湖北名医,湖北省中医名师,执医四十余年,有医著多种,倡言"六气皆能化风,五脏病变皆能生风"的学术观点,倡奇经八脉辨证论治[1]。其学验俱富,擅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及妇科病。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今将老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神志性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名医朱祥麟     
<正>朱祥麟主任医师秉承五代家传,其高祖乃清末名医(见《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5期封三)。历代相传,至朱师已是第五代。朱师早年随父学医,尽得真传。后深造于省垣,得李今庸、钱远铭等名师指导,学业日进。朱师执医四十余年,精勤不倦,博览群书,认真实践,勤于总结。倡言奇经八脉辨证,认为八脉辨证能羽翼脏腑辨证,得到国内同行的称许。著《论内经风病学》创六气皆能化风、五脏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固肠止泻丸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鄂州市中医医院消化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饭前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3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固肠止泻丸,4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疾病活动指数(DAI)、治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4.29%、9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0.0%、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I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DAI评分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肠止泻丸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愈时间短,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加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水平(1.68±0.35)L、FVC水平(2.80±0.42)L及FEV1/FVC水平(59.62±13.6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FEV1水平(1.33±0.59)L、FVC水平(2.39±0.54)L及FEV1/FVC水平(54.15±10.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IL-8水平(40.18±8.86)pg/m L、TNF-α水平(53.01±5.42)pg/m L及CRP水平(5.06±4.25)μg/m 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浆IL-8水平(47.48±6.55)pg/m L、TNF-α水平(60.51±6.41)pg/m L及CRP水平(7.28±5.43)μ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水平(2.71±0.32)m Pa·s、血浆比黏度水平(1.03±0.11)m Pa·s、红细胞压积水平(0.32±0.04)%、纤维蛋白原水平(2.41±0.72)g/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全血比黏度水平(3.55±0.22)m Pa·s、血浆比黏度水平(1.61±0.19)m Pa·s、红细胞压积水平(0.43±0.05)%、纤维蛋白原水平(3.61±0.58)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发作次数(1.05±0.21)次少于对照组患者AECOPD发作次数(1.18±0.2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肝癖又名肝痞,多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瘀积于肝引起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酒精性及非酒精性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肝病工作组脂肪肝分组于2006年将脂肪肝称为"肝癖"病,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我院肝病科(国家级中医重点肝病专科建设单位)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名老中医治疗肝癖经验,结合临床实践,研制出消脂复肝丸,自2003年以来治疗肝癖病1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