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管腔内注少量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是目前被公认的镇痛方法之一。但是在镇痛同时也并发一些不良反应,近年来我院采用骶管腔内一次性注少量吗啡氟哌啶合剂用于肛门科术后镇痛,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合剂组(吗啡、氟哌啶合剂)、吗啡各50例病人,均为肛门科手术。其中合剂组:肛瘘手术  相似文献   
2.
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41例围麻醉期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办法。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赖于供心的获取、手术技巧,围麻醉期的处理也至关重要。现将本院2000年5月~2003年7月41例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的围麻醉期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式,提高术后的疗效。方法:对7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术中对低位矩突尽量保留筛骨垂直板、鼻中隔软骨,对高位鼻中隔软骨偏曲可局部划痕,如筛骨垂直板棘突可保留鼻中隔软骨。结果:76例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随访3~28个月,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鼻梁塌陷等症状;鼻塞、头痛、流涕症状消失65例,嗅觉减退术后明显恢复16例,8例反复鼻出血患者均未再出现鼻出血。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手术疗效满意,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vomiting,PONV)是一个迄今仍不易解决的问题,其发生率约为8%~92%,大多数为20%~30%,但在某些手术人群中的发生率仍非常高。PONV 与围术期其他因素,如疼痛等有关。近年来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日益普及,随之可能会产生与  相似文献   
5.
柳冰  雷晓兰  余甫 《江西医药》2011,46(7):650-651
目的探讨低位气管切开的应用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咽喉开放性损伤的救治资料。结果 13例中原创口放置气切导管6例,其中5例创口肉芽生长,3例出现喉息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声嘶;低位气管切开7例,其中1例出现喉息肉,均为Ⅰ期愈合、无肉芽生长,2例声嘶,无其它并发症产生。结论咽喉开放性损伤救治中,时间允许宜尽量行低位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肥厚性咽炎是五官科难治性疾患,引起咽部异物感、烧灼感等不适,长期困扰患者并增加患者精神负担,其病理变化是咽部黏膜慢性充血,黏膜下结缔组织淋巴滤泡增生,病变部位特殊,病因复杂,症状顽固,治疗后易复发。我科自2005年来运用射频配合养阴清热、祛痰利咽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ketamine)是一种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药,可阻断脊髓伤害信息的传递而产生镇痛效应。有实验证明NMDA受体参与炎症痛的形成和发展,给予氯胺酸可提高镇痛效应,延缓体表炎症痛的发展过程,有利于术后镇痛,同是还能部分激动阿片受体,可有效地减轻继发性痛敏,并已成功  相似文献   
8.
编辑先生:“Apoptosis”中译为细胞凋亡,是指在生理过程中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tl death),是有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启动其内部机制,主要是通过内源性 DNA 内切酶的激活而发生的细胞自然死亡过程。“Apotosis”中译为脱噬作用,是指细胞碎裂为膜包颗粒,然后为吞噬作用所清除的过程。近日,本人发现某杂志所刊文章中将“apoptosis”译成“脱噬作用”。无独有偶,另一杂志的一篇文章将“apo-tosis”译成“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养心定悸膏(DJG)对内毒素(ET)所致大鼠休克及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ET组(n=11)、DJG组(n=11)和生理盐水(NS)组(n=6),ET组和NS组常规饲养,DJG组喂养含DJG饲料和水。饲养5周后,ET组和DJG组经静脉注射灭活大肠杆菌(2000亿/kg),NS组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注射后10、30、60、120min大鼠存活率及3组大鼠血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120min处死大鼠,检测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称量肺干/湿重比值,测肺组织匀浆中MDA、黄嘌呤氧化酶(XOD)、微量元素钨、钼含量。【结果】ET组大鼠存活率降低,其血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肺干/湿重比值较NS组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严重水肿,肺内白细胞浸润增多。肺组织MDA、XOD含量显著增高(P〈0.05)。DJG组大鼠与ET组比较,未出现大鼠死亡,其血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以及肺干/湿重比值的下降幅度均明显降低,肺组织中钨/钼比值升高。肺组织MDA、XOD含量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DJG对大肠杆菌内毒素所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和休克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预测价值。 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连续就诊于江苏大学附属句容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24 h内是否出现sICH分为非sICH组和sICH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A1c与sICH及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预后(mRs>2分)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142例患者,其中sICH组26例(18.3%)患者,非sICH组116(81.7%)例患者。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抗栓史、高HbA1c和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2组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率分别为38%(10/26)、19%(22/11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糖、发病至溶栓时间、HbA1c、基线NIHSS评分与3个月不良预后独立相关。 结论HbA1c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sICH和3个月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