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精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中药,有着数千年的药用历史,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精多糖在抗氧化、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调节作用、防治糖尿病、保护肾脏、保护肝脏、抗骨质疏松、抗肿瘤、抗炎抑菌、改善心肌细胞损伤、抗疲劳作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黄精多糖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发掘黄精多糖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保健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非计划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指为患者治疗需要而留置在患者体内的各种导管无意被拔除。根据始动者的不同将非计划拔管分为自主拔管和事故拔管[1]。UEX是一种护理意外,是护士进行管道管理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对急危重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芪降糖胶囊联合格列本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格列本脲片,2.5 mg/次,3次/d,于餐前0.5 h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参芪降糖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达标率、达标时间、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 h PG、Hb A1C血糖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组经治疗后FPG、2 h PG、Hb A1C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糖达标迅速且达标率高,血糖波动相对较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与对照组84.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参芪降糖胶囊联合格列本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在血糖控制、血糖达标率、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优于单用格列本脲片,临床疗效确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探讨内向整流钾通道(Ⅰ_(K1))激动剂盐酸扎考必利(zacopride,Zac)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所致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so模型组、Zac干预组、Zac+氯喹干预组和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 m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10 d,观测各组全心质量/体质量比和左心室质量/体质量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大鼠心室肌细胞电压门控钙电流(Ⅰ_(Ca-L))、静息膜电位(RMP)及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变化。选用新生1~3 d的SD乳鼠,用0.08%胰蛋白酶和0.04%Ⅱ型胶原酶消化心脏组织,经差速贴壁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纯化心肌细胞后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Iso模型组、Zac干预组、Zac+BaCl_2干预组和Zac+氯喹干预组,培养24 h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Iso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全心肥厚指数、左心室肥厚指数明显增加,膜片钳结果提示RMP减小APD明显延长;Zac干预组明显抑制心肌肥大,并增大RMP,缩短APD。同时应用低剂量Ⅰ_(K1)抑制剂氯喹可明显抑制Zac的抗心室重构作用,并逆转Zac对RMP和APD影响。在乳鼠心肌细胞,Iso可使细胞表面积增大,细胞内[Ca~(2+)]_i增高;Zac干预后细胞形态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并显著减轻钙超载。Ⅰ_(K1)阻断剂BaCl_2和氯喹可阻断Zac的效应。结论:Ⅰ_(K1)选择性激动剂Zac明显抑制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为增强Ⅰ_(K1),进而增大RMP,缩短APD,从而阻断心肌细胞内钙超载依赖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3D S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Plus 4 CT机对12例肺隔离症患者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区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 结果 10例为肺叶内型,2例为肺叶外型;8例位于左下肺,4例位于右下肺;增强CT显示11例有血管样条索影自主动脉向病灶内延伸;MIP-SCTA显示了经手术证实的14条异常血管中的13条,且清楚地显示了异常血管的起源、走行和形状. 结论 MIP-S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6.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其中10例行常规CT扫描,4例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1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中13例单发,1例多发.CT平扫肿瘤边界清楚,呈圆形、椭圆形,6例病灶内可见钙化灶,2例病灶周围可见空气新月征.增强后扫描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平均强化值达(72.8±8.6)Hu.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在CT平扫中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病灶周围出现空气新月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萆薢分清丸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急性下尿路感染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口服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片0.2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加用萆薢分清丸6 g/次,2次/d。一个治疗疗程为1周,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尿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中段尿细菌培养转阴率、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及药物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83.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下腹疼痛消失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常规中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均显著减少,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治疗前后中段尿细菌培养转阴率比较,治疗组转阴率为83.33%,对照组为76.4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的尿细菌学指标,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积分和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萆薢分清丸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下尿路感染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内向整流钾通道(K_(ir))激动剂zacopride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可能的电生理学机制。方法:SD大鼠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脏和在体麻醉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15 min后松扎15 min诱发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松扎前3 min给予zacopride,观察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胶原酶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zacopride对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致延迟后除极的影响和对细胞膜表面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影响。结果: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时预先给予0.1~10μmol/L zacopride可有效抑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中0.1μmol/L zacopride为最大效应浓度,可使期前收缩数减少,室速和室颤发生率均下降,持续时间均缩短;再灌前3 min将1μmol/L BaCl_2和0.1μmol/L zacopride同时灌流心脏,BaCl_2可部分逆转zacopride的保护效应(P0.01),表明zacopride的后适应保护与其增强K_(ir)电流的作用有关。在1.5~5μg/kg剂量范围内,zacopride对大鼠在体再灌注诱发的室速和室颤有明显抑制效应,但对期前收缩数无明显影响。1.5μg/kg zacopride抗心律失常的效应与阳性对照药利多卡因(7.5 mg/kg)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zacopride可有效抑制缺氧/复氧所致心室肌细胞延迟后除极,降低其发生率(P0.01)。Zacopride的上述效应与K_(ATP)无关。结论:Zacopride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是由激活心肌细胞K_(ir)介导的。激活K_(ir)并消除延迟后除极所诱发的触发性活动可能是zacopride缺血后适应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观察本院常用的活血化瘀中成药血塞通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的安全性,旨在指导我院安全用药。方法选100例来我院就诊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拜阿司匹林组、血塞通胶囊联合拜阿司匹林组,观察血塞通胶囊与阿司匹林联用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凝血相关指标(PT、APTT、FIB、D-Di),潜在出血事件相关指标(PLT、PAGT、MAR),出血事件等观察指标差别均无统计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少。因此,阿司匹林与血塞通胶囊联合使用不会增加出血风险性。结论阿司匹林与血塞通胶囊联合使用无安全隐患,不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31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发病占83.69%;男女发病比例为1.88:1。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四种类型:a、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同时减少(54.68%);b、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增高〉75%,中性粒细胞数减少(25.98%);c、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正常,中性粒细胞数可减少或正常(13.29%);d、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率降低,中性粒细胞数正常(6.04%)。③病程第1周内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占77.64%。白细胞总数减少者75.83%在1周内恢复,而中性粒细胞减少者一周内恢复者仅占59.52%。(垒)伴发疾病中呼吸道疾病占82.18%,幼儿急疹次之占5.44%。⑤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其次为肺炎支原体。结论①男性婴幼儿、学龄前期患儿为高发人群。②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多发。③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类型与淋巴细胞有很大关系,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增高可能是一种保护性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