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和预防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265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手术组)和248例行开腹直肠癌癌根治术患者(开腹手术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0%)和开腹手术组(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年龄、体重质量指数(BMI)、术前合并症、淋巴结转移程度、手术时间、术者经验等有关(P0.05);与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等无关(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注意结合相关因素、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0年10月我科51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0±20)min,平均出血(80±10)ml,术后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40±11)h,平均住院(10±2)d;无围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6个月,切口及Trocar处未见肿瘤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并发症少、康复快,是治疗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直肠肿瘤切除并横结肠双腔造口,治疗高龄患者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7例既往行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后局部复发的高龄患者(年龄65岁),进行术前评估,其中的31例行经骶尾部入路直肠肿瘤切除并横结肠双腔造口,评价其手术根治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所有3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达到切除目的,术后病理证实切缘阴性,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7例无瘤生存,总复发率45%。结论经骶尾部入路直肠肿瘤切除并横结肠双腔造口,治疗高龄患者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方法相对安全可行,让更多的高龄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九味肝泰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312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九味肝泰组、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九味肝泰组服用九味肝泰胶囊;恩替卡韦组服用恩替卡韦片;联合治疗组为前2组联合用药,治疗6个月后比较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转化生长因子-βl(TGF-p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HBV DNA定量、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等指标.比较总有效率以确定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血清SOD和GSH明显提高,MDA明显降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GGT)明显降低,与恩替卡韦组比较,P<0.05.HBV DNA定量和TGF-βl与九味肝泰组比较,P<0.05.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Ⅲ)、血清层粘连蛋白(LN)和ⅣV型胶原(cIV)明显降低,总有效率96.11%,与九味肝泰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P<0.05.结论 九味肝泰与恩替卡韦联合用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时可产生药物协同作用,对降低HBV DNA定量、减轻肝组织纤维化病理进程、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较单独用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吉非替尼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开封市中心医院肿瘤科53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常规分割每次2 Gy,每日1次,每周5次,总量DT:60 Gy/30 f,同期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对照组24例,单纯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62.07%,对照组有效率(RR)3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23个月,对照组中位PFS 9个月,中位OS 18个月,两组间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放疗相关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3),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P=0.74、P=0.71)。结论:放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有效率及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总生存期略长,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60 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 m 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钙调蛋白(Ca M)及其基因表达,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和尿量(UV)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97%和74.3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 Tn I、Ca M、c Tn I-m RNA和Ca MKII-m RN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p/dtmax、LVEF和CI均升高、LVEDD增大,IVST和LVESD均缩小(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PCWP和HR均降低,SBP和DBP均升高,PP增大,UV增多(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并发症中室间隔穿孔、急性肾衰竭和心律失常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疗效显著,纠正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钙超载"现象,明显增强心脏泵血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以来我院急诊发热病人200例,排除有出血病史和消化道溃疡、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中重度肝肾功能不全、对非甾体类固醇类过敏者。其中男115例,女88例,年龄3~72岁;急性呼吸道感染172例,肺炎5例,化脓性扁桃体炎20例,其他原因3例,发热时限2小时~7天,发热范围37.5~41℃(腋温),平均38.5—38.8℃(腋温)。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占85%,中性粒细胞增高占30%,淋巴细胞增高占10%,大致正常占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术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短期疗效及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8例采用尿激酶进行责任血管的动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组),52例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分别于溶栓治疗前及溶栓24h、7d、14d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7d、14d,两组NIHSS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且动脉溶栓组NIHSS评分均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溶栓24h后,动脉溶栓组病人的责任血管再通率为79.31%,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的596.2%(P00.5);治疗12个月后,动脉溶栓组预后良好率为60.34%,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的40.38%(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短期疗效及预后效果均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不同组织中K-ras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原发灶组织100例、转移淋巴结组织64例、远处转移灶13例、腺瘤组织19例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组织、远处转移灶、腺瘤组织的K-ras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92.2%、92.3%、89.5%;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9.0%、30.5%、33.3%、17.6%。主要突变基因第12编码子34位 G>T, G>A, G>C, 35位 G>A, G>T, G>C;第13编码子 37位 G>C, 38位 G>A等8种基因发生突变。结论 结直肠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组织、远处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率基本一致, 而腺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低于原发灶、转移淋巴结组织、远处转移灶组织。K-ras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这对结直肠癌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03~2010-10我科51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平均出血80 ml,术后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40 h,平均住院9 d;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6个月,切口及Trocar处未见肿瘤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并发症少、康复快,是治疗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