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是全球范围内第四大死亡原因,预计在10年内会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肺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是COP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慢性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肢体肌肉功能、舒缓情绪等方面的益处都已得到充分证明。美国胸科学会联合欧洲呼吸学会对PR的定义为:"肺康复是一项基于全面评估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肌肉耐力锻炼以及健康教育,旨在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人的身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老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老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93株,其中165株(85.49%)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痰液标本为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来源。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最多的两个科室。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其中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呋喃妥因、氨曲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氯霉素、磷霉素、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为8.50%;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严重,针对老年住院患者建立更加严密的监控机制,加强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及干预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接受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2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及适应证。 方法 选择武冈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2例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用皮瓣不同分为2组:A组(21例)接受腹部带蒂皮瓣,B组(21例)接受穿支皮瓣,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6.8个月。B组的皮瓣修复优良率为100.0%,显著高于A组的66.7%(χ2=6.171,P=0.013),B组愈合时间为(18.4±1.2)d,较A组的(35.9±1.4)d显著缩短(t=42.895,P<0.001)。B组术后发生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A组的52.4%(χ2=11.667,P<0.001)。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术后效果,A组功能恢复及格率为66.7%,B组功能恢复及格率为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9,P=0.018)。 结论 相比腹部带蒂皮瓣,穿支皮瓣对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更加理想,且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值得推荐。但对于基层医院尚未开展显微外科技术的情况下,腹部带蒂皮瓣不失为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Ab)属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院内机会性致病菌。其适应能力极强,不仅能定植于病人的皮肤、呼吸道、尿道等部位,也可定植在营养物质匮乏的医疗器材上~([1])。近几年,Ab已成为院内感染以及医疗卫生环境相关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2])。菌血症与败血症统称为血流感染,好发于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病人~([3])。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加之老年人群的自身特点,使得Ab血流感染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但目前能够有效治疗老年Ab血流感染的方案非常有限。一方面由于Ab具  相似文献   
5.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老年人群,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海马区神经元减少,尤其是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为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1]。AD的具体病因不详,且目前临床上针对AD的药物治疗并未取得显著效果。近年来,有关AD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研究逐渐增加,其中以运动锻炼、饮食习惯、代谢综合征、肥胖、吸烟为研究重点。本  相似文献   
6.
正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肺间质的炎症,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死亡率居于首位[1]。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营养状态较差、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黏膜纤毛清除系统受损,这些因素都导致老年人发展为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其他任何年龄组。尽管目前临床检验手段不断发展、生命支持技术不断完善、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不断优化,但人口老龄化趋势迅猛发展,老年SP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与硫酸镁联合应用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选择240例tSAH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I、Ⅱ、Ⅲ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止血、脱水、激素及促神经功能恢复药等)治疗I、Ⅱ、Ⅲ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马来酸佳哌齐特、硫酸镁及马来酸桂哌齐特+硫酸镁治疗。结果在头痛症状减轻程度及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治疗Ⅲ组效果均优于其它3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硫酸镁治疗tSAH,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独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或硫酸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近视患者的视疲劳的流行率,研究近视患者视疲劳的发生与眼动参数的关系,进而探讨近视患者视疲劳与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测量800例近视患者在屈光不正矫正下的各眼动参数,包括调节功能:调节幅度(AA),调节灵敏度(AF),调节反应和双眼视功能:近距离垂直和水平隐斜,远近距离的正负融像集合(NFV&PFV),辐辏近点(NPC),正负相对调节(NRA&PRA),刺激性AC/A和立体视。结果 800例近视患者中有视疲劳194例(24.3%),不同年龄和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27.8%)高于男性(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眼镜视疲劳患病率(24.1%)低于非戴眼镜患病率(3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3%的近视患者报告有视疲劳,视疲劳组和非视疲劳组之间的单眼调节幅度、双眼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和负相对调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患者视疲劳的发生与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的降低有关,并且与较高的AC/A值可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眼科视光门诊调查成年近视患者的视疲劳流行率,并探讨视疲劳的双眼视功能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800例成年近视患者,在获得知情同意后进行视疲劳问卷调查及屈光不正矫正下的各眼动参数的测量,包括调节幅度(AA)、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正负相对调节(NRA/PRA)、远近距离垂直和水平隐斜、远近距离的正负融像集合、辐辏近点和立体视.结果 800例调查对象视疲劳的总患病率为24.2%(194/800),女性(27.8%,128/460)多于男性(19.4%,66/340)(P=0.006);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单眼AA、双眼AA、NRA和PRA眼动参数与视疲劳有关系(P=0.000).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的PRA(≤1.25 D)和低的NRA(≤1.50 D)是成年近视患者视疲劳的显著危险因素(P=0.000,OR值7.644;95% CI 2.913~17.580;P=0.000,OR值5.303;95% CI2.822~16.205).结论 成年近视患者的视疲劳与性别和是否戴镜有关,低的正负相对调节是视疲劳明显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比较节律控制与心率控制治疗对合并心房颤动(AF)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50例合并AF的HFpE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节律控制组(接受节律控制治疗方案,75例)和心率控制组(接受心率控制治疗方案,75例)。比较两组在随访24个月内的临床预后情况(结局指标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和因心力衰竭住院)。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 在随访时间内,节律控制组有3例(4.00%)全因死亡者,心率控制组有9例(12.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309,P=0.119)。节律控制组有3例(4.00%)心血管事件死亡者,心率控制组有6例(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443,P=0.280)。节律控制组有5例(6.67%)因心力衰竭住院者,心率控制组有19例(2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296,P=0.001)。在治疗12个月后,节律控制组的NT-proBNP和PAS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节律控制组NT-proBNP和PASP水平低于心率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心率控制治疗,节律控制治疗可降低合并AF的HFpEF患者因心力衰竭入院的风险,但在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方面两组预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