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8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91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185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壁发生纤维脂肪病变,引起斑块形成的慢性炎症过程,是导致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单核细胞是人体内常见的免疫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体内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s-to-HDL cholesterol ratio, MHR)是一种新的炎症性指标,本文就MHR的定义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IV-1总DNA和RNA定量检测结果对感染细胞内病毒的转录活性进行区分。方法采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感染科就诊的HIV-1感染者血液样本,分离PBMCs细胞,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PBMCs细胞内HIV-1总DNA和RNA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两者比值(Ratio)。根据Ratio值筛选出HIV-1转录活跃组样本和相对非活跃组样本,另外选择健康人PBMCs样本作为对照组。对3组样本进行基因转录组表达谱检测以及人口特征差异性检验,并对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验证对3组样本病毒转录活性区分的准确性。结果从60例感染HIV-1患者的PBMCs样本中筛选出HIV-1转录活跃组样本(10例)和相对非活跃组样本(11例),另外选择6例健康人PBMCs样本作为对照组。其中转录活跃组样本Ratio值为165.2~738.93,平均为(339.27±189.68);相对非活跃组Ratio值为4.67~42.39,平均为(17.65±11.78)。转录活跃组和相对非活跃组样本间的CD4+T细胞计数(P=0.049)和Ratio值(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样本年龄(P=0.989)和性别(P=0.650)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3组样本的PBMCs基因表达谱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HIV-1感染者(包括转录活跃组和相对非活跃组)间区分明显。转录活跃组和相对非活跃组间有部分样本重合,同时结果也显示当HIV-1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时,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健康人接近。结论基于HIV-1总DNA和RNA定量检测结果及两者间比值可以较好地区分PBMCs内病毒转录活性。HIV-1感染细胞内部病毒的不同转录激活状况可导致其基因表达谱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李锦  张儒涵  邓澜  丁新波  马晶  胡芬 《重庆医学》2021,50(16):2871-2874
目的 探索重症监护病房(IC U)助理护士的岗位设置与管理程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设置助理护士岗位,制订助理护士工作指南,明确助理护士岗位职责和管理规范,评价助理护士工作成效,比较设置前后基础护理质量和高频接触物品表面消毒效果,评估设置后综合满意度等.结果 设置助理护士岗位后,基础护理落实率、合格率及患者对基础护理满意度较设置前明显提高(P<0.05);设置助理护士岗位前后物品表面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置助理护士岗位后物品表面菌落数较设置前明显降低(P<0.05);设置助理护士岗位后,助理护士工作自评满意度为83.3%,其中非常满意为23.3%;责任护士对助理护士工作满意度为83.0%,其中非常满意为38.5%.结论 IC U助理护士岗位的设置能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改善医疗环境卫生状况,提升患者及家属就医体验,有助于促进护理临床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小儿脑瘫的相关高危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入选患儿家属发放脑瘫相关高危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围生期因素、新生儿因素、母亲因素、父亲因素、孕期母亲居住环境和是否接触有害物质等内容,分析小儿脑瘫的相关因素.结果 高危因素的CP患儿占85.64%,其主要的高危因素依据其频率,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早产、出生低体质量、先兆流产、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感染、新生儿ABO溶血、新生儿颅外伤及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母亲妊娠期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具有2项、3项及以上高危因素叠加患儿分别有109例、152例,分别占总病例的27.95%、38.97%.结论 消除或减低脑瘫发生率的关键是围生期保健,预防先兆流产、早产和低体质量,及时有效预防或干预新生儿窒息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联合针刺在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将120例糖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口服自拟中药联合针刺,对照组口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显著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针刺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4岁,全身散在水肿性红斑20 d、左前臂及左踝水疱4 d就诊。2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散在水肿性红斑伴瘙痒,24 h内不能完全消退,自行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瘙痒等症状稍有缓解。4 d前患者左前臂及左踝部出现绿豆至蚕豆大小水疱伴痒痛感……  相似文献   
8.
李锦  张远军 《中医学报》2016,(8):1195-119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7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患儿均行新生儿黄疸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肝功能和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病情均好转,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均降低,治疗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有效率为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肝功能,促进黄疸消退及大便性状恢复。  相似文献   
9.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慢性多关节变形、功能肿胀、疼痛、肿胀,滑膜炎是患者的病理基础,软骨及骨破坏会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最终造成关节功能障碍[1]。肌骨超声技术能够客观检测滑膜的厚度、增生滑膜内的血流分布及流速、积液、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的情况,检测方便安全,无放射性。目前RA的中医分型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客观指标相对较少。本研究分析研究类风湿  相似文献   
10.
遗传代谢病是一类表现为代谢异常的出生缺陷.生化检查是检测代谢异常的传统手段,其中串联质谱技术可高效实现一种实验检测多种疾病,对新生儿筛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筛查的仪器、试剂和分析软件大量依赖进口,筛查成本高,加之不同地区操作水平和技术规范存在差异,我国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存在检测质量不均一、人工初筛假阳性率高、筛诊治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集成化产品自主研发"集合产业创新技术力量,从串联质谱设备和配套试剂开发入手,建立了从前处理、质谱分析到数据人工智能化诊断的国产化新筛产品体系.初筛阳性率降低至0.5%以下,减轻了召回负担,提升了诊断准确性.在遗传诊断产品研发上,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核酸质谱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形成可覆盖中低、中高、高通量等不同通量需求的基因诊断产品,为遗传代谢病明确诊断提供有利手段.立足于筛诊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项目组技术和临床专家形成了关于串联质谱筛查技术操作规范和多种遗传代谢病诊疗的专家共识.从而从技术、产品、标准和推广应用上全方位构建起一套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精准防控服务的筛查诊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