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2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30例。结果50例随访6~12个月,复查X线片见脱位复位,骨折愈合满意。全部取出锁骨钩钢板。按Karlsson评定标准:优90%(45例),良10%(5例),优良率达100%。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能得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髂腹部闭合损伤合并髂外动脉断裂一例报告李汉湘,尚长济患者男性,28岁。1993年1月3日入院。入院前40分钟,在检修一千吨冲床时,不慎被冲床压右侧髂腹部,当即被送我院。人院后体格检查:面色苍白、大汗、四肢潮冷、血压20/0kPa,心率150次/分,脉...  相似文献   
3.
<正>手部掌指骨骨折在手外伤中占有很大比例。传统上对于手部闭合性掌指骨骨折多采用手法复位和石膏外固定,对于开放性骨折一般采用克氏针固定,或者再辅助用石膏固定,但是处理办法都不能充分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并且不能进行早期的功能锻  相似文献   
4.
肢体严重复合损伤离断再植成功一例李汉湘我科1993年6月成功地为一例用重复合损伤的离断肢体作了再植手术获得成功。现已有部分功能的恢复,报告如下:患者女,19岁,于1993年6月4日下午在钻床上工作时不慎右侧衣袖被旋转钻头绞入,继而前臂绞入至肘部,由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收集整理1995—2004年收住的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误诊患儿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11月,最大6岁。分别误诊为肘关节脱位、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内外上髁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5例,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2例,尺骨鹰嘴骨牵引3例,一例未做处理.结果:随访3月-10年,平均6.2年。7例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4例有不同程度肘内翻畸形,其中1例严重畸形且伴有肘关节伸、屈明显受限。结论:此病误诊率高,肘内翻畸形发生率高。正确认识婴幼儿肘部X线特点及肘部损伤规律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于老年人,非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骨科内固定材料及器械的应用,手术创伤明显减小。我院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疗效优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掌指关节在手部众多关节中占有重要位置,合并有严重掌指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影响手部功能。我科在2004年3月-2010年8月应用人工掌指关节治疗掌指关节粉碎性骨折10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0.4 mg/kg,2次/周。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儿病情进行剂量调整,若患儿效果较好,则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改为1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β胶原分解片断(β-CTx)、碱性磷酸酶(ALP)、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监测两组前臂、L2~4腰椎正侧位和股骨Ward’s三角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0%、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NF-α、CRP、IL-1β、MMP-3、WBC、ESR、PLT水平均显著下降,ALP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腰椎正位、腰椎侧位骨密度显著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腰椎正位、腰椎侧位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骨质疏松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20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来我院行骨折术患者,根据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是否正常分为A组(延长组)和B组(正常组),纳入同时间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骨折患者间,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酶时间(TT)、PT、APTT及血清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活性(PLG)活性差异。结果:骨折组PT、APTT较正常组延长,血浆D-D水平、AT-Ⅲ及PLG活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T、APTT长于对B组,血浆D-D水平、AT-Ⅲ活性则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3、5d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T、APTT均延长,血浆D-D水平、AT-Ⅲ及PLG活性上升,术后3d各项指标均升至最高点,术后5d开始回落,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因创伤、手术、大量失血等刺激,凝血系统改变,抗凝能力增强,纤溶亢进,血液处于低凝状态,临床上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