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治疗后PSA变化模式对其生存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2年来114例接受全雄激素阻断(MAB)联合近距离治疗的PCa患者的临床资料,从PSA变化规律入手,初步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1(15~14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3%、78.07%和68.42%。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SA水平、PSA最低值、PSA下降时间、PSA倍增时间以及PSA缓解幅度均是可能影响生存预后的临床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SA最低值、PSA下降时间以及PSA缓解幅度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分别提高了患者远期生存可能1.7、3.3和6.8倍。结论:局限高危PCa患者在接受MAB联合近距离治疗后,其PSA能否降至1μg/L以下、能否在3个月之内降至最低值,以及PSA最大缓解幅度能否达到96%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氮质血症期肾癌(RCC)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后的肾功能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影响其术后透析事件的可能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氮质血症期RCC患者的所有临床病理资料及肾功能随诊资料,观察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及总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透析的临床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4~76岁之间,中位年龄64岁。术后1年内,全组患者中共5例患者(19.2%)的肾功能进入了衰竭期,3例患者(11.5%)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疗。术后1年时,BUN和Scr分别增长了54.5%和58.5%,而总GFR则减少了32.5%。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的病因、肿瘤原位分期以及术中失血量可能是影响术后是否需要透析治疗的有意义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才是术后透析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是否存在术前肾血管狭窄性病变可能是氮质血症期RCC患者术后透析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125Ⅰ粒子植入术后尿路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25Ⅰ永久性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资料,观察尿路并发症以及下尿路症状。 结果共收集120例前列腺癌患者,随访时间2年,平均年龄(73±5)岁;临床Gleason评分6~10分,平均(8.4±1.1)分;前列腺体积(47±12) ml。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和术后2年IPSS评分分别为:(13.1±3.6),(21.6±4.6),(19.2±4.4),(15.9±3.9),(13.9±3.1)和(13.5±2.7)。术后1个月内尿路Ⅰ级和Ⅱ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5.8%;术后3个月尿路Ⅰ级和Ⅱ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2.5%。术后无尿路Ⅲ级和Ⅳ级并发症发生。 结论125Ⅰ粒子永久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癌是一种微创、术后恢复快的治疗方法。虽然放射性粒子对患者的排尿有一定的影响,但程度较轻,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术中精确的定位、制定计划及粒子植入操作技术是预防严重合并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吴江市肠道线虫病流行动态。方法在吴江市平望镇莺湖村人群中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线虫卵,阳性者及重点人群进行驱虫服药和健康教育。结果5年共粪检5 757人次,查出肠道线虫感染者147人次,平均感染率2.55%。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96%、0.49%、0.24%。重复感染率为20.30%,是新感染率1.96%的10.36倍。结论在人群肠道线虫病有效控制的吴江市,仍有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和人群,有必要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咪达唑仑与异丙酚对重症监测治疗室病人镇静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与异丙酚对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创伤患者的镇静效果、安全和费用等方面的不同。方法:将46例重症创伤需机械通气的ICU病人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n=23)和异丙组(n=23),分别应用注射泵持续静注咪达唑仑或异丙酚镇静。以Ramsay评分≥2-<5为理想镇静的指标。分别观察两药起效和恢复时间,镇静满意度,给药速度,费用等。结果:咪达唑仑静起效和恢复时间大于异丙酚,但镇静满意度较高,且费用明显降低。结论:咪达唑仑镇静可控性小于异丙酚,但镇静效果较好,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对抗栓治疗的BPH患者继发肉眼血尿的治疗。方法:2006年9月~2007年2月明确诊断为BPH继发肉眼血尿的患者105例,分为抗栓组(81例)和对照组(24例)。抗栓组采用抗栓治疗联合非那雄胺,对照组仅采用非那雄胺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血尿的治疗结果。结果:抗栓组肉眼血尿完全消失52例(64.2%),血尿消失平均时间3.9周(1~6周);血尿较治疗前减轻者12例(14.8%)。对照组肉眼血尿完全消失16例(66.7%),平均时间3.2周(1~5周);血尿较治疗前减轻者4例(16.7%)。抗栓组肉眼血尿消失的平均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在血尿治愈率(血尿消失)和有效率(血尿消失+血尿减轻)方面无显著差异,服用不同种类抗栓药物的患者间血尿治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使用抗栓药物治疗的BPH患者继发肉眼血尿,口服非那雄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和有效率与未抗栓治疗组接近,但治愈血尿所用的时间略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尿路罕见肿瘤的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和12月收治的同时同侧肾及肾盂透明细胞癌和原发输尿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各1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2例患者术前未能明确诊断,实施了探查性手术,成功切除肿瘤,术后至今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同时同侧‘肾及肾盂透明细胞癌和原发输尿管鳞状细胞癌均属罕见病例,但有其特点,可通过病史、辅助检查等初步与移行细胞癌等常见肿瘤相鉴别,从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ESWL)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78例患者资料。结果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炎性息肉者67例(86%),碎石同时钬激光消融息肉。有输尿管扭曲、狭窄者16例(21%)。一次碎石成功63例,成功率81%。1周内结石排净46例,其余17例4周内结石排净。无输尿管穿孔、撕脱等严重并发症。11例结石冲回肾盂,经EWSL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成功。4例置镜失败,行开放手术治愈。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安全有效,可作为ESWL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前列腺癌细胞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下能否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态(EMT)改变,进而致侵袭能力增强,并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LNCaP细胞及其亚细胞系C4、C4-2、C4-2B这4种EMT阴性的人前列腺癌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情况,并凭此筛选出适合于进一步作转染诱导试验的细胞。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包装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和pCD-NA3.1(-)空质粒后,分别转染上步试验所挑选出的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600μg/mLG418筛选抗性克隆。免疫荧光及Western印迹法鉴定HIF-1α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EMT标志蛋白——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验证转染后LNCaP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RT-PCR证实4种EMT阴性的细胞中,仅LNCaP表达有vimentin编码基因,适合作转染诱导试验。免疫荧光也观察到HIF-1α转染细胞胞质中荧光亮度较空质粒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明显增强。Western印迹法证实HIF-1α转染细胞发生了EMT转化,其E-cad-herin表达缺失,而vimentin表达增加。同时,Transwell体外侵袭试验也发现,LNCaP/HIF1α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显著高于LNCaP细胞和LNCaP/pCDNA3.1(-)细胞。结论:HIF-1α过表达可以通过调节两种EMT相关蛋白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发生EMT改变并致其侵袭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0.75%左旋布比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时临床麻醉效果及心肌酶学改变的不同,比较两种局麻药临床麻醉效能和心脏毒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