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福建省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省10个监测点抽取居民6 016人进行调查。结果居民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4.62±1.18)、(1.40±1.26)、(1.24±0.38)和(2.72±0.87)mmol/L;血脂异常患病率61.4%,并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67.3%)高于女性(57.3%);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8.6%、12.1%、31.0%和6.4%;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血脂异常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福建省居民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中壮年男性和更年期后女性是干预的重点人群,改变行为危险因素是预防血脂异常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止血带使用时机选择对失血量及患肢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减少骨科手术的再灌注损伤提供主要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经我院骨科诊断并进行手术的四肢骨折患者86例作为分析对象,分为对照组A和对照组B,各43例。对照组A应用传统的方法,在术前止血带技术条件下,手术开始前即使用止血带。对照组B在术中止血带技术条件下,手术切开浅表组织并止血后使用止血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造成总失血量、血浆丙二醛浓度及术后康复情况,并比较。结果:对照组B总失血量略高于对照组A,血浆丙二醛浓度及术后康复比率均优于对照组A。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止血带技术和术中止血带技术在失血量、再灌注损伤及预后方面各有优势,可以根据手术特点选用合适止血带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测定樟芝子实体中多糖分子量,HPLC-ELSD法测定樟芝子实体多糖组成和单糖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HPGPC法采用ShodexOHPak SB-803HQ色谱柱(300 mm×8 mm);流动相:0.70%硫酸钠溶液(含0.02%的叠氮钠);柱温:35℃,流速:0.5 mL/min。HPLC-ELSD法采用Zorbax Carbohydrate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80∶20);柱温:30℃;流速:0.5 mL/min。联合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测定。结果:采用上述HPGPC法可以成功计算出樟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采用HPLC-ELSD法可以测定樟芝多糖的组成及单糖的含量。结论:HPGPC联合HPLC-ELSD法可以简单快速的测定樟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多糖的组成和单糖的含量,可以用于樟芝子实体多糖提取纯化后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初次治疗对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患者术后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并行POEM治疗的AC患者,按研究设计完成各项检查、POEM治疗及随访观察,比较各型AC患者的POEM治疗成功率以及POEM治疗前后食管动力的改变。结果POEM术后6个月随访时,Ⅰ型AC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为100.0%(13/13),Ⅱ型为95.5%(42/44),Ⅲ型为90.1%(10/11)。与术前比较,术后1~6个月内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10.5(6.9,15.8)mmHg比24.6(18.3,35.1)mmHg,1 mmHg=0.133 kPa]、4 s整合松弛压[6.0(3.7,8.8)mmHg比21.8(15.3,28.0)mmHg]、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43.4(33.7,57.3)mmHg比45.3(33.2,71.1)mmHg]、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1.5(0.0,4.6)mmHg比3.9(1.1,6.9)mmHg]均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6个月,食管腔扩张的最宽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3.0±0.7)cm比(3.9±1.1)cm,P<0.001],总Eckardt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1(0,2)分比6(5,8)分,P<0.001]。POEM术后,Ⅰ型AC患者食管体部均未出现蠕动恢复,Ⅱ型AC患者中有4例(9.1%,4/44)较术前恢复弱蠕动或期前收缩,Ⅲ型AC患者中10例(90.9%,10/11)较术前出现正常蠕动波、期前收缩或弱蠕动的比例增加。结论POEM术后不仅食管胃交界部流出道梗阻得到改善,而且食管体部动力也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其中部分患者体部动力有一定恢复;但是这种变化在3个AC亚型表现不同,Ⅲ型最明显,其次是Ⅱ型,Ⅰ型则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2009年福建省恶性肿瘤患病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的患病分布特征,为建立完善的肿瘤登记报告制度提供支持。方法对福建省2009年肿瘤患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样本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样本患病率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福建省恶性肿瘤年平均粗患病率为128.77/10万,其中胃癌粗患病率最高为18.85/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患病的14.64%;常见恶性肿瘤除乳腺癌和宫颈癌外,其余恶性肿瘤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恶性肿瘤总体标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省恶性肿瘤患病高峰年龄段位于55~65岁,不同地区恶性肿瘤患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患病分布存在一定规律,为制定综合防治恶性肿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l9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铁蛋白(SF)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探讨CEA、CYFRA21-1、NSE、S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别对39例体检健康人员和196例肺癌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CEA、CYFRA21-1、NSE、SF的含量检测。结果肺癌组血清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效能ROC分析显示,CEA、CYFRA21-1、NSE和SF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0.734、0.809和0.787,对肺癌具有诊断意义(P<0.01);血清CEA、CYFRA21-1、NSE和SF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81.6%,其中对肺腺癌为74.6%,肺鳞癌为91.3%,小细胞肺癌为75.5%,均高于单项检测及前三项联合检测。四项肿瘤标记物的表达与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肝转移、骨转移等因素之间有不同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病理类型鉴别,对其病程推断、脏器转移监测、预后等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女性55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上腹胀痛伴反酸、嗳气,无规律性,休息后可好转,无恶心呕吐,无心悸气短,无发热,未诊治。1周前上腹胀痛再次发作,于2010年5月门诊胃镜检查:胃底体交界后壁可见0.5cm×0.5cm大小的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无充血水肿,有黏膜桥形成,触之软,可滑动(图1)。诊断: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背景:最新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芝加哥分类将贲门失弛缓症分为3种亚型,国内外研究发现不同亚型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食管动力学特征。目的:应用芝加哥分类标准评价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和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未经治疗的初诊贲门失弛缓症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内镜和食管X线钡餐造影表现以及HRM数据。结果:25例患者中,5例(20.0%)为Ⅰ型,15例(60.0%)为Ⅱ型,5例(20.0%)为Ⅲ型。所有患者均有吞咽困难,4例(26.7%)Ⅱ型患者表现为胸痛。反流的发生率在Ⅰ型、Ⅱ型、Ⅲ型患者中分别为60.0%(3/5)、53.3%(8/15)、20.0%(1/5),3种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扩张的发生率在Ⅰ型、Ⅱ型、Ⅲ型患者中分别为60.0%(3/5)、73.3%(11/15)、20.0%(1/5),3种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下食管括约肌(LES)长度、LES腹内段长度、LES静息压、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完整松弛压(IRP)在3种亚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吞咽和吞咽间歇"食管嗳气"的发生率分别为32.0%(8/25)和24.0%(6/25),3种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Ⅱ型最为常见。大样本的多中心资料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L?薄荷醇制剂(NPO?11)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单次喷洒抑制胃蠕动的有效性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按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分别局部喷洒NPO?11(含有效成分L?薄荷醇160 mg)或安慰剂20 mL。记录评估给药前、给药后2 min、内镜检查结束时的胃蠕动情况,由术者评估操作难易程度,并分析NPO?11抑制胃蠕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5家研究中心共入组220例患者。NPO?11组共109例,安慰剂组111例,两组基线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试验药物给药后2 min及内镜检查结束时两个时间点蠕动分级均为1级的受试者比例,NPO?11组为40.37%(44/109),安慰剂组为16.22%(18/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01),在上述两个时间点,与安慰剂组相比,NPO?11组较弱蠕动(1级和2级)的比例分别为67.89%(74/109)、79.82%(87/109),比安慰剂组46.85%(52/111)、48.65%(54/111)更高;亚组分析显示NPO?11对胃蠕动的抑制效果在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组更显著。结论 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NPO?11局部喷洒可有效抑制胃蠕动,其效果在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组更显著。其安全性较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操作者评估胃镜操作较容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5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28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结果治疗组骨病灶缓解、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5.4%、80.8%,对照组分别为25%、3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骨关节疼痛及化疗所致骨髓毒性、消化道反应等。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骨病灶缓解率高,止痛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且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