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造瘘术联合改良尿道腔内剜除术(M-PKEP)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4组:A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B组患者采用膀胱造瘘术联合TURP,C组患者采用M-PKEP,D组患者采用膀胱造瘘术联合M-PKEP。比较4组患者围手术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IPSS、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及生活质量(QOL)评分水平。结果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最少;术后3、6个月4组患者IPSS及RUV较术前均明显降低,Qmax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患者IPSS、RUV最低,Qmax最高;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术后3、6个月4组患者QOL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4组患者QO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患者QOL最低。结论膀胱造瘘术联合M-PKEP治疗前列腺增生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术前经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32例,肿瘤最大直径1~5 cm,平均3 cm.临床分期:T2a期20例,T2b期12例.病理分级:G2 13例,G3 19例.采用根治性TURBt切除肿瘤至膀胱壁外脂肪层,范围至肿瘤基底部周围1 ~2 cm正常膀胱黏膜.术后常规行多西他赛75 mg/m2+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化疗,羟喜树碱20 mg+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治疗.定期复查膀胱镜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3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 ~70 min,平均55 min;出血量10~150 ml,平均33 ml;术中术后未发生较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均为移行细胞癌.32例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降低8例,肌肉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好转;出现低热、轻微恶心、头痛3例,休息2~3d后好转.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年复发率9.4%(3/32),2年复发率12.5%(4/32).复发病例中T2a期4例,T2b期3例.死亡12例,5例死于膀胱癌转移.无瘤存活20例. 结论 根治性TURBt加化疗可作为经过选择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FPSA/TPSA、PSAD 在PSA 灰区中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TPSA 在4 ~ 10 ng/mL 之间的415 例患者,测定其血清TPSA、FPSA,经直肠B 超测定前列腺体积,所有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53 例前列腺癌(PCa)及362 例前列腺增生(BPH).计算FPSA/TPSA、PSAD,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FPSA/TPSA、PSAD 在灰区诊断PCa 的价值.结果:PCa 组的FPSA /TPSA 较BPH 组降低(P < 0.001),PCa 组的PSAD 较BPH 组升高(P < 0.001).TPSA、FPSA/TPSA、PSAD 在ROC 曲线下的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PSAD > FPSA/TPSA > TPSA.当FPSA/TPSA 和PSAD 临界值分别为0.16 和0.15 时,诊断PCa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1.1%和60.2%,66.0%和87.0%.结论:FPSA/TPSA、PSAD的测定能显著提高灰区PCa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PSAD 诊断价值高于FPSA/TPSA.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系统评价当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处于诊断灰区(4~10μg/L)时,游离PSA/总PSA(f/tPSA)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收集有关利用f/tPSA和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文献,采用QUADAS进行质量评价,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1013例患者。f/tPSA和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0.78、0.79,特异度分别为0.54、0.57,两者的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1和0.7821,Q指数分别为0.7153和0.7204。结论:总PSA处于4~10μg/L时,f/tPSA与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膀胱痉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区组设计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于术后当天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 mg/次,1次/d,尿管拔除后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膀胱。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康复新液,10 m L/次,3次/d,尿管拔除后用生理盐水与康复新液以1∶10比例持续冲洗膀胱。两组患者均在拔除尿管后3 d停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膀胱功能改善情况、膀胱功能评分、临床治疗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2、3 d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尿频次数、尿急次数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术后1、2、3 d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尿频次数、尿急次数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OABSS评分、PPBC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膀胱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膀胱冲洗、冲洗液转清、留置导尿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尿道腔内剜除术(M-PKEP)联合膀胱造瘘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BPH并进行治疗的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n=60, M-PKEP术联合膀胱造瘘)和对照组(n=59, M-PKEP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术后储尿症状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2组最大尿流率(Q_(max))升高,残余尿量(RUV)、下尿路储尿期症状评分(IPSS-S)均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80岁)、逼尿肌收缩力(≥40 cmH_2O)、残余尿量(≥100 mL)、夜尿次数(≥2次)均是影响患者IPS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BPH患者采用M-PKEP术联合膀胱造瘘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建议及时对逼尿肌收缩力、RUV和夜尿频次进行干预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电切除术(TUPR)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前列腺TUPR后膀胱痉挛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5例。A组术后口服索利那新;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坦索罗辛。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 h、48 h后,B组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时间、排尿次数及最大尿流量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OABSS、IPSS均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下降程度较A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43/45),显著高于A组的80.0%(3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可有效减少前列腺电切除术后膀胱痉挛及过度活动等临床症状,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李双辉  陈艳华  吕莹 《肿瘤药学》2022,12(3):331-336
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是临床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法,其中化疗在控制肿瘤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化疗耐药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预后。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降解其大分子并破坏细胞器的一种生物自我消化过程,可维持细胞稳定并保护细胞,大量证据证明,自噬与肿瘤的发生、转移、靶向治疗和耐药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分析部分基础实验及临床试验,分析自噬与肿瘤耐药之间的关联,探讨自噬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相关分子机制,以期为研发特异性靶向阻滞自噬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