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丁草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菊科植物大丁草Gerbera anandvia(L.)Sch Bip.(Leibnitzia anandria(L.)Nakai)全草中分离出十二种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及光谱分析鉴定、确定了其中九个化合物的结构。共中晶Ⅷ(大丁纤维二糖甙,5-methyl-coumarin-4-cellobioside)和晶Ⅸ(大丁龙胆二糖甙,5-methyl-coumarin-4-gentiobioside)为二个新的天然产物。其它七种化合物为大丁双香豆特(Ⅰ)、大丁甙元(Ⅱ)、琥珀酸(Ⅲ)、大丁甙(Ⅴ)、木犀草素7-β-D-葡葡糖甙(Ⅵ)、蒲公英赛醇(Ⅺ)和β-谷甾醇(Ⅻ)。其中晶Ⅰ,Ⅱ,Ⅲ,Ⅷ和Ⅸ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裴月湖  李铣  朱廷儒 《药学学报》1989,24(6):413-421
合成了14个新化合物,其中有12个是(S)-(+)-α-甲基丁酰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通过对新化合物旋光资料的研究和分析,找到了它们绝对构型与旋光方向的关系。该规律在测定光学活性的α-甲基丁酰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和开发研究该类药物上,均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秋季采收的菊科植物大丁草Gerbera anandria(L.)Sch Bip.全草中共分出十三种成分。本文报道其中三个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它们分别是3,8-dihydroxy-4-methoxy-coumarin(ⅪⅩ),3,8-dihydroxy-4-methoxy-2-oxo-2 H-1-benzopyran-5-carboxylic acid(ⅩⅦ),和5,8-dihydroxy-7-(4-hydroxy-5-methyl-coumarin-3-)-coumarin(Ⅹ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酚酸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草药酚、酸类抗菌成分,其结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的探讨。认为有针对性的从具有清热 解毒作用的传统中草药中寻找活性更好的成分和对活性成分进行结构改造,仍是寻找抗菌药物值得探索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茜草中新环烯醚萜甙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首次自茜草(Rubia cordifolia L.)中分离得到一新环烯醚萜甙-5-甲氧基京尼帕甙酸。作者从茜草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经硅胶柱层析,HPLC分离及甲基化物制备,得到一环烯醚萜化合物1及其甲基化物,通过UV,IR,FABMS,~1HNMR,~(13)CNMR,~1H-~1H COSY,~(13)C-~1H COSY,NOE光谱分析及双照射去偶实验,确定I为5-甲氧基京尼帕甙酸(5-Methoxy geniposidic acid),即1α,4aα,5β,7aα-1-(β-D-glucopyranosyloxy)-1,4a,5,7a-tetrahydro-5-methoxy-7-(hydroxymethyl)-cyclopenta[c]pyran-4-carb-  相似文献   
6.
<正> 继从华北白前(Cynanchum hancockianum(Maxim)AL.Ijinski)中分离到生物碱、C_(21)甾体甙、三萜等类成分后,又分得一些含量比较少的成分,这里报道其中的一个新结构的单萜甙类化合物,命名为3-氧-β-D-Xylopyranosyl 6→1 β-D-glucopyranosyl)-linalool(3-氧-(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基)-芳樟醇。其主要理化数据及光谱特征如下: 该化合物为无色结晶性粉末,熔点84~86℃,Li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场解吸质谱给出分子离子和钠峰471(M~++23),结合~1HNMR,~(13)CNMR推定其分子式为C_(21)H_(36)O_(10).在20%HCl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木糖且具有1∶1的比例。IR(ν_(max)~(KBr)cm~-:3350(bs,OH),2970,2920,2860(C-H),1620(C=C),1368,1160(O-C),1070。  相似文献   
7.
白花前胡中白花前胡甙和Pd-C-I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根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Pd-C-I(I),白花前胡甙(II),香草酸(III),没食子酸(IV),nodakenin(V),rutarin(VI)和isorutarin(VII)。II为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甲氧基苯丙酮,命名为白花前胡甙。I为首次从白花前胡中分得的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这对前胡属植物化学分类学有一定意义。还利用2DNMR纠正了文献中关于化合物I和VII的个别碳信号归属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白花前胡中前胡香豆素D和前胡香豆素E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中药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根中分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波谱数据及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前胡香豆素D(I),Pd-Ib(II),前胡香豆素E(III),nodakenetin(IV)和scopoletin(V)。其中化合物I和III为两个新化合物,与巳知化合物凯林内酯的化学沟通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其化学结构分别为3'(S),4'(S)-二乙酰氧基-3',4'-二氢邪蒿内酯(I)和3'(R)-惕各酰氧基-4'-酮基-3',4'-二氢邪蒿内酯(III)。化合物IV和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DEPT,1H-1HCOSY和13C-1HCOSY等实验归属了II的碳氢信号。  相似文献   
9.
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刘明生,李铣,朱廷儒沈阳药学院药物研究所沈阳110015悬钩子属(RubusL.)为蔷薇科(Rosaceae)植物,现知约7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主产地在北半球温带,我国有194种,据前人研究知本属植物含有维生素、挥发...  相似文献   
10.
8-甲氧基补骨脂素合成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甲氧基补骨脂素是我们首次从白花前胡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经药理实验证明有钙离子拮抗作用。我们以邻苯三酚为原料,对其全合成进行了研究,在考查有关文献条件的基础上,对一些反应进行了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