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吲哚马来酰亚胺衍生物L6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L6对白血病细胞HEL、K562、KG1a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6对HEL细胞凋亡、周期和分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体内实验研究L6治疗小鼠白血病的作用效果。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L6对HEL、K562、KG1a细胞具有比阳性对照米哚妥林(PKC412)更显著的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5±0.03)、(0.32±0.01)、(0.19±0.10)μmol/L。L6可以诱导HEL细胞发生凋亡和G2/M期阻滞,诱导HEL细胞向巨核细胞方向分化,且呈剂量效应。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L6主要通过激活Caspase-3执行细胞凋亡。小鼠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肝组织内HEL细胞浸润有所减轻,但L6组减轻的效果更明显,表明其可延缓白血病细胞的转移,且效果优于米哚妥林。结论双吲哚马来酰亚胺衍生物L6有较强的抗白血病活性,为新型白血病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的2种检测苯丙氨酸(Phe)的方法——细菌抑制法(B IA)和荧光法。方法参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质量评价,分析B IA和荧光法的批内、批间误差及相对偏差,比较2种方法的结果。结果用CDC质控品测得BIA批内变异系数(CV)为14.29%,荧光法为5.85%;用不同浓度质控品测得B IA批间CV分别为25.34%、20.86%、34.78%和25.72%,荧光法为16.46%、13.22%、19.53%和15.41%;B IA的PKU阳性检出率为5.04/10万,荧光法为7.79/10万。结论荧光法较B IA具有更灵敏、准确、可定量、费时少的优点,国内今后应顺应其发展趋势,普及推广运用荧光法筛查新生儿PKU。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鉴定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2个香豆素:飞龙掌血酮内酯(Ⅰ)和飞龙掌血内酯(Ⅱ);5个生物碱:6-甲氧基-5,6-二羟基两面针碱(Ⅲ)、白鲜碱(Ⅳ)、岩椒碱(Ⅴ)、茵芋碱(Ⅵ)和5-甲氧基白鲜碱(Ⅶ)。对化合物Ⅰ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得到化合物Ⅰ的单晶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海洋来源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cyanogriseus WH1-2216-6 产浅蓝霉素A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浅蓝霉素A的产量。方法 对培养基的组成、接种量、起始pH、盐度、发酵时间、前体浓度及大孔吸附树脂添加量等条件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选择最优发酵条件;结果 获得了浅蓝霉素A的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组成(可溶性淀粉20 g,甘油20 g,蛋白胨20 g,CaCO32 g,2-吡啶甲酸400 mg,XAD-16大孔吸附树脂50 g,陈海水1 L)、装液量150/500 mL(体积分数)、5 d种龄、3.3%盐度、起始pH=7.5、摇床(180 r/min,28℃)发酵12 d。结论 以最佳发酵条件发酵,优化后的浅蓝霉素A的产量为优化前的7.0倍,达到610.5 mg/L。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测定了孕6-16周(W)妇女的血清甲胎蛋白(MSAFP)水平.共742份血清标本,其中无流产史组300份标本/300例,有习惯性流产史组238份/61例,为了便于筛查,前者用毛细管微量采血与静脉血测定MSAFP浓度对照为204份.在无流产史组中有1例MSAFP浓度显著增高,为死胎;习惯性流产史组中215份/52例保胎成功,23份/8例保胎失败,其中3例为染色体核型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骨碎补内生蜡蚧菌Lecanicillium sp. GZWMJZ-847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大米培养基对菌株Lecanicillium sp. GZWMJZ-847发酵;采用凝胶柱色谱、正反相硅胶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NMR计算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营养肉汤稀释法测试化合物对病原细菌及酵母菌的抑菌活性、平板法测试化合物对病原霉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从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新的和3个已知的3-氢化萘特特拉姆酸衍生物,包括蜡蚧特特拉姆酸A(1)、蜡蚧特特拉姆酸B(2)、蜡蚧特特拉姆酸C(3)、Sch 210971(4)、Sch 210972(5)、Sch 213766(6)。化合物146对4株人体革兰阳性病原菌和1株植物革兰阴性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u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7.8~125 mmol/L。化合物6对油菜菌核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2.05±0.62)、(55.54±1.72)μg/mL。结论 蜡蚧特特拉姆酸A~C(13)为新的3-氢化萘特特拉姆酸衍生物,骨碎补内生菌Lecanicillium sp. GZWMJZ-847产生的3-氢化萘特特拉姆酸对人体病原菌和植物病原菌可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王聪  崔同旭  王冬阳  朱伟明 《中草药》2019,50(23):5661-5665
目的探究深海来源细菌Ochrobactrum sp. OUCMDZ-2164中的细胞毒活性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共振及圆二色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分别评价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和肺癌A549细胞及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从细菌Ochrobactrum sp. OUCMDZ-2164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去甲基三烯霉醇(1)、flazin(2)、flazin-3-carboxylicacid(3)和胸腺嘧啶(4)。化合物1在10μmol/L浓度下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61.5%。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安沙霉素类化合物,命名为三烯霉素J,其具有一定的乳腺癌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6年11月~1991年6月对91683名新生儿,以TR—FIA测定滤纸干血滴标本TSH浓度,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确诊20例,筛查患病率1:4586。确诊病例中12例为典型的T_4低、TSH增高,8例为T_4≥6μg/dl(81nmol/L),TSH增高的非典型病例。对后者我们认为先予以密切观察,但必需在小儿3个月前治疗。目前应用干甲状腺片替代治疗,按L-甲状腺素每日5~7.5μg/kg折算,逐渐加量,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TSH、T_4测定监护。我室随访病例的体格及智力发育皆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来源于南海深海海泥链霉菌Streptomyces pratensis OUCMDZ-3159所产胞外多糖的结构和抗氧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醇沉法和柱色谱法对菌株所产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包括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质谱联用法等分析了多糖的化学组成和结构,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能力,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 结果 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pratensis OUCMDZ-3159发酵液中得到了1种分子量为25.0 kDa的多糖组分ZS-11,它是由甘露糖和半乳糖以14.5:1的比例构成;糖链中包含(1→)-Manp,(1→2)-Manp,(1→3)-Manp,(1→6)-Manp,(1→2,3)-Galf和(1→2,6)-Manp连接方式;多糖ZS-11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测定的4种活性指标中,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结论 首次从深海海泥放线菌Streptomyces pratensis OUCMDZ-3159中分离得到抗氧化活性显著的胞外多糖ZS-11,它是1种结构新颖的半乳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