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密闭气管内吸痰后联合肺复张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RICU收治的各种原因导致ARDS行俯卧机械通气患者64例,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的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9年12月的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都采用间断俯卧位机械通气,观察组每次密闭气管内吸痰后立即进行一次小潮气量和高呼吸末正压肺复张,对照组常规进行密闭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密闭吸痰和密闭气管内吸痰后联合肺复张前、后氧合指数P(O 2)/FiO 2和氧分压P(O 2)的变化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痰前P(O 2)/FiO 2和PaO 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执行密闭吸痰后联合肺复张操作后第3天、第6天P(O 2)/FiO 2和P(O 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M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密闭吸痰后应用肺复张技术,明显改善了ARDS俯卧机械通气患者的氧合状态,且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无并发症发生,密闭吸痰联合肺复张技术在ARDS俯卧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沉默原癌基因Bmi-1(B-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tegration site 1)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34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NCI-H345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Bim-1 NC组(转染转染Bmi-1基因阴性对照序列)和Bmi-1转染组(转染转染Bmi-1基因序列)3组,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上述各组细胞,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Bmi-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mi-1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转染Bmi-1 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Bmi-1转染组NCI-H345细胞中Bmi-1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Bim-1 NC组和对照组相比,Bi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mi-1 NC组细胞中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1转染组中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S期和G2/M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mi-1 NC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Bmi-1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mi-1转染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Bmi-1 NC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Bmi-1基因沉默能诱导NCI-H345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G0/G1期和上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轩斌  金博  彭飞 《癌症进展》2017,15(11):1293-129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下病灶内支气管动脉形态特征在肺部良恶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94例病灶累及肺段及以上的肺部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28例和肺癌组(肺癌患者)66例.由两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支气管动脉的特征进行评价,将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多平面重组,比较对照组与肺癌组患者支气管动脉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 94例患者中,48例患者可见病灶内支气管动脉,其中对照组患者12例,肺癌组患者36例.对照组病灶内支气管动脉情况如下:血管湖患者0例,迂曲患者9例,成团患者1例,中断患者2例;肺癌组病灶内支气管动脉情况如下:血管湖患者10例,成团患者5例,迂曲患者18例,中断患者3例.对照组患者成团和血管湖征象少于肺癌组.结论 MSCT下病灶内支气管动脉形态特征对肺部良恶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体外处理人肺癌SPC-A-1细胞后,对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测定雷帕霉素(5 ng/mL,10 ng/mL,15 ng/mL)处理人肺癌SPC-A-1细胞48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FITC-Annexin V/PI双染色法,测定雷帕霉素处理SPC-A-1细胞48 h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雷帕霉素作用SPC-A-1细胞48h后的p53、Bcl-2和Bax等凋亡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雷帕霉素可以抑制SPC-A-1细胞增殖并可诱导其发生凋亡,其增殖抑制率与凋亡率变化存在剂量依赖性关系(P<0.05)。与对照组(雷帕霉素,0 ng/mL)比较,各浓度(5 ng/mL,10ng/mL,15 ng/mL)雷帕霉素处理对SPC-A-1细胞的凋亡率上升(P<0.05),且p53与Bax蛋白水平增加(P<0.05),而Bcl-2蛋白水平下降(P<0.05)。15 ng/mL雷帕霉素处理组细胞p53、Bax蛋白表达水平均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06,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武汉输入性及本地续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2月26日河南省南阳市各定点医院收治入院的可明确流行病史的12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发病前14 d内有无武汉或湖北地区旅居史,分为输入性病例组(n=70)和本地续发病例组(n=59),对比2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南阳地区早期确诊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晚期确诊病例主要为本地续发病例。2组病例首发症状中,最常见的症状均表现为发热,但整个病程中输入性病例组以中等发热为主,本地续发病例组以低热为主,鼻塞、流涕、咽干、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在本地续发病例组中较多首发出现,喘息症状在输入性病例组中较多首发出现。输入性病例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本地续发病例组,输入性病例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值明显高于本地续发病例组。影像学对比发现,输入性病例组入院时胸部CT多呈现进展期及重症期表现,本地续发病例组多呈早期表现。输入性病例组入院时即呈现进展期及重症期表现的比例明显高于本地续发病例组。输入性病例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本地续发病例组,输入性病例组死亡3例,而本地续发病例组无死亡病例,3例死亡病例均为男性。结论:输入性病例与本地续发病例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方面存在差异,输入性病例组比本地续发病例组重症或危重症患者数多,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2揿/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 m L/次,3次/周。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清学指标、临床症状评分和PAQLQ各维度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08%和97.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PEF)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天然抑制剂-1(TIMP-1)水平均显著降低,IL-2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胸闷、喘息、咳嗽和哮鸣音等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AQLQ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利于患者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及其受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RT-qPCR实验检测HMGB1及其RAGE表达;采用罗氏E179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测定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比较两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水平,血浆PCT和CRP水平变化,及HMGB1和RAGE表达变化。结果研究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WB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浆PCT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MGB1和RAGE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HMGB1和RAGE表达升高,认为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用于早期鉴别肺炎支原体感染,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肌腱蛋白C(TNC)、泛素特异性酶22(USP22)、Ki–67蛋白表达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C、USP22、Ki–67的表达,分析检测结果。结果:TNC主要在非小细胞肺癌巣周围细胞外基质、基膜表达,USP22主要表达于胞核,Ki–67主要表达于胞核,部分表达于细胞胞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区。肿瘤组织中TNC、USP22、Ki–67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随TNM分期增加,TNC阳性率降低,USP22、Ki–67阳性率提升;随分化程度增加,TNC阳性率提升,USP22、Ki–67阳性率降低;淋巴结转移者TNC、USP22、Ki–67阳性率高于未转移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TNC、USP22、Ki–67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