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在不同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选取沈阳市某寄宿制中学1 086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一般人口学特征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ACEs、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评分的关联性,自举(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软件检验睡眠质量的中介效应。结果 ACEs与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194、0.378,P<0.01),睡眠质量得分和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361,P<0.01)。总样本中,调整混杂因素后,睡眠质量在ACEs、虐待和忽视与抑郁症状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4.58%、21.66%、11.60%;睡眠质量在家庭功能不全与抑郁症状关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59.79%。女生中睡眠质量在ACEs及其各维度(虐待、忽视、家庭功能不全)与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均高于男生。 结论 睡眠质量在AC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提高中学生尤其是女生的睡眠质量,有助于ACEs经历者抑郁症状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波形蛋白(VIM)基因敲除和gp120转基因(gp120 Tg)小鼠模型。方法 将VIM基因敲除小鼠(VIM-/-)和gp120 Tg小鼠杂交(F0代),然后在产生的子代(F1)中,取分组为VIM+/-/gp120Tg的小鼠一公一母杂交,得到基因型分别为VIM+/+、 VIM+/-、VIM-/-和VIM+/+/gp120 Tg、VIM+/-/gp120 Tg、VIM-/-/gp120 Tg的6组小鼠。其中VIM+/+、VIM-/-、VIM+/+/gp120Tg和VIM-/-/ gp120这4组小鼠互为对照。用PCR法鉴定这上述6组小鼠的基因型,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VIM和g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 4组基因型VIM+/+、VIM-/-、VIM+/+/gp120Tg和VIM-/-/gp120Tg小鼠的PCR结果符合预期,免疫印迹结果显示VIM-/-/ gp120Tg小鼠VIM无表达,gp120过表达(P<0.001),符合预期结果。结论 成功构建了VIM基因敲除gp120转基因小鼠模型,为深入研究波形蛋白在gp120神经毒性作用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模型血脂及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变化,探讨肠道短链脂肪酸改变在NAFLD发病过程中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对照组以普通饮食饲养,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喂养8周末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两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脂质的变化,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两组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高脂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139.6±17.29)U/L比(37.67±5.28)U/L]、谷草转氨酶[(367±49.36)U/L比(97.67±13.92)U/L]、三酰甘油[(0.83±0.08)mmol/L比(0.60±0.04)mmol/L]、总胆固醇[(6.34±0.53)mmol/L比(1.77±0.29)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0.31±0.03)mmol/L比(0.22±0.01)mmol/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粪便乙酸、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SCFA)水平明显降低[(0.16±0.03)ng/μl比(0.21±0.04)ng/μl;(0.05±0.01)ng/μl比(0.08±0.01)ng/μl; (0.25±0.05)ng/μl比(0.33±0.05)ng/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大鼠肠道SCFA含量明显减少,粪便SCFA的监测对NAFLD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宝  卢炯炯  任磊  郭鑫  沈生军 《浙江医学》2019,41(9):947-95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楔形截骨前方垫高-后方闭合矫正术治疗静止期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静止期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楔形截骨前方垫高-后方闭合矫正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感染、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5(24.4±7.4)个月。术后1周、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4~8(5.4±1.3)分降至术后1周的0~3(1.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患者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患者腰背部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楔形截骨前方垫高-后方闭合矫正术治疗静止期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疗效满意,是一种较为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联合多模式镇痛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方法选取184例需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6、12、24、48 h疼痛程度,手术后6、24、72 h血清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手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12、24和48 h,两组VAS评分均较手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手术后6、12、24和48 h,随着时间延长,两组VAS评分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24和72 h,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能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术后体内炎症反应状态,提高其免疫功能,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 R)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I/ R 模型组、白藜芦醇(RES)处理组、RES + IR 模型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及肾脏病理学改变,使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试剂盒检测肾脏组织 SOD、MDA、GSH-PX 产生;Western blot 法检测肾脏组织 p-AKT 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 R模型组 Cr、BUN 含量均有升高,与 I/ R 模型组相比,RES + I/R 模型组 Cr、BUN 含量均有明显下降;病理学检测显示 RES+ I/ R 模型组肾脏损伤较 I/ R 模型组明显减轻,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细胞间质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基底膜稍有增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 R 模型组 SOD、MDA、GSH-PX 含量均有升高,与 I/ R 模型组相比,RES + I/ R 模型组 SOD、GSH-PX含量均有明显下降; 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 R 模型组 p-AKT 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 RES 可提高 p-AKT 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ES 通过氧化应激保护 I/ R 肾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PI3K/ AKT 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介导的神经及生理活动。方法引进多巴胺D1和D3受体敲除小鼠,繁育出多巴胺D1D3受体双敲除小鼠。选择D1受体敲除、D3受体敲除、D1D3双基因敲除与WT四种基因型雄鼠各7只,对其30d、50d、70d小鼠24h内的进食量、饮水量及体重进行测量,探讨多巴胺D1受体、D3受体敲除小鼠及D1D3受体双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进食、饮水、体重增长的比较。结果多巴胺D1、D3受体基因对小鼠21d和35d的体重增长有一个较为显著的影响,直到90d时,各基因型小鼠体重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巴胺可能通过调节HPA轴的活性,从而调控仔鼠的觅食与饱腹感,最终影响仔鼠初生重及泌乳期体重。同时,多巴胺D1、D3受体基因的敲除可能通过干扰泌乳等母性行为而影响小鼠的体重。研究结果为利用基因敲除小鼠研究多巴胺D1、D3受体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成年人体成分测量指标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乐  张宝  管石侠  侯丽丽  程靖  蒋建华 《安徽医学》2019,40(11):1276-1279
目的探讨安徽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成年人体成分检测指标的差异,为安徽省成年人的健康指导及慢性疾病预防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4 944位体检者,按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2 556人和女性组2 388人;再对不同性别组按不同年龄(y)分为5组[18≤y <30岁组; 30≤y <40岁组; 40≤y <50岁组; 50≤y <60岁组;y≥60岁组(在男性中为60≤y≤83岁组,在女性中为60≤y≤81岁组)];比较男性组和女性组体成分测量指标(体质指数、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浮肿指数)差异,同时分析不同性别人群上述各项体成分测量指标在不同年龄层的变化。结果①女性组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及浮肿指数均高于男性组,其余各项指标男性组均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男性体质指数、体脂肪含量和腰臀比在30≤y <60岁各年龄组均高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和浮肿指数在y≥30岁各年龄组均高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在y≥50岁各年龄组均低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女性体质指数、腰臀比及内脏脂肪面积在y≥30岁各年龄组均高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及浮肿指数在y≥40岁各年龄组均高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在y≥60岁组均低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安徽省成年人体成分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体脂肪含量高于男性,男性内脏脂肪面积及骨骼肌肉量高于女性;成年人体成分在不同年龄间亦存在差异,脂肪组织含量及浮肿指数在高年龄段增加,而其他非脂肪组织含量在高年龄段减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结合脉冲电磁场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腰痛患者7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观察组采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结合脉冲电磁场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6.67±1.02)分与对照组(6.71±1.0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47±0.36)分,对照组为(3.69±0.53)分,两组患者均出现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6%(1/39)明显低于对照组10.26%(4/39)(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腰痛患者采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结合脉冲电磁场治疗仪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由于药用植物单一化种植引起"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中各种量效关系发生变化,导致连作障碍。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各种宏组学技术的应用,植物化感作用、农田土壤修复、根际微生物趋化及调控等领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深入系统地研究药用植物连作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中的互作关系及机理,对揭示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重构中药农业生态系统、消减连作障碍效应、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连作介导下药用植物对其生境产生的诱变和响应、连作对植药土壤固有理化性状的改变、连作介导的药用植物根际生物学过程3个层次分别进行综述,结合现代中药农业生产与研究现状,提出了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消减技术研究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中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