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PET/CT)四维显像时选择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的影响。方法:对80例肺部结节患者行PET/CT四维显像,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分为6时相组和10时相组,观察两组显像成功率。结果:较年长的患者适合用采集时相少的四维采集方法,而较年轻的患者适合用采集时相多的方法。结论:PET/CT四维显像时需根据患者年龄选择采集时相。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给大鼠连续iv和ip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观察是否产生蓄积毒性反应,确定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损害程度,并比较在试验剂量下2种给药方式毒性表现的差异.方法 给大鼠ip HP-β-CD 200 mg/kg、iv 54 mg/kg,连给30 d.观察一般状态反应,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结果 除ip给予HP-β-CD 200 mg/kg的动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症状外,动物一般状况良好,体质量、进食量、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均无异常.但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2种给药方式的动物肾脏均出现皮质部分肾小管上皮明显空泡化、细胞肿胀、胞浆呈疏松淡染的圆形空泡状;肺脏均出现肺泡及间隔内有泡沫细胞.结论 HP-β-CD ip给药剂量为200mg/kg、iv给药剂量为54 mg/kg,连给30 d,表现出明显的肾脏毒性和肺脏毒性,毒性表现程度无明显差异;ip给药对腹膜有刺激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进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30-rhG-CSF)大鼠和Beagle犬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时,观察给药后动物血清中抗PEG30-rhG-CSF抗体的产生和抗体的中和活性,为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确切性以及临床给药周期提供依据。方法:大鼠分为赋形剂对照组、PEG30-rhG-CSF 0.75、3.0、12 mg / kg组,sc给药,隔日1次,连续2周;Beagle犬分为赋形剂对照组、PEG30-rhG-CSF 0.25、1.0和4.0 mg / kg,sc,每周1次,连续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动物血清中抗PEG30-rhG-CSF的抗体,采用NFS-60细胞/MTT比色法检测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大鼠在给药期和恢复期各剂量组动物血清中均未检测到抗PEG30-rhG-CSF的结合抗体。Beagle犬在给药的第1周和第2周,未检测到结合抗体,但在第4周时,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各有5只(5/6)的动物血清中检测到结合抗体,而抗体滴度与剂量无明显相关性。恢复4周后,仅高剂量组1只(1/2)动物出现抗体,且抗体滴度呈下降趋势。另外,在给药期和恢复期,血清中所产生的抗体均无中和PEG30-rhG-CSF的活性。结论:大鼠重复给予PEG30-rhG-CSF的毒性试验中,所有动物血清中均未检测到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Beagle犬用药组的绝大部分动物血清中出现抗PEG30-rhG-CSF的抗体,但所产生抗体无中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进展的不同时期,对家兔模型进行比较和研究。方法 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包括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AS 4周组、AS 8周组、AS 12周组和AS 16周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分别于实验0、4、8、12、16周给各组动物称质量,耳缘静脉取血,测定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GL)含量;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及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对胸主动脉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实验4周时,模型组家兔体质量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实验8、12、16周时,二者比较没有明显差异。血脂测定显示,模型组TC和LDL水平增加幅度较大,TG和HDL水平增加幅度较小,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实验4周时,模型组家兔在主动脉内皮下可见少量脂质沉积,油红O染色呈红色;实验8周和12周时,处于动脉粥样硬化脂纹期的不同阶段,病灶处内皮下可见大量的泡沫细胞聚集;实验16周时,处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期,病灶表层可见覆盖以纤维帽,纤维帽下有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炎细胞等。结论 家兔单纯给予高脂饲料喂饲4~16周,可造成不同病理分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毒性是导致药物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避免在药物开发晚期发现毒性导致的昂贵代价,尽早确定药物潜在的毒性问题非常重要。通过对药物产生的肝脏、心脏和肾脏毒性的机制进行分析,并对现有的毒性预测方法进行综述,提出可以从代谢产物反应活性、离子转运体、离子通道等3方面综合分析药物产生毒性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重要脏器严重毒性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新健胃片为苍术、陈皮、黄芩、大黄、碳酸氢钠组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主要有清热燥湿、制酸和胃之功效,用于肝胃郁热之反酸吐酸、胃脘痞闷、消化不良等症。临床资料表明,新健胃片对消化道溃疡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本实验根据药物的治疗特点,对新健胃片的主要药效学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1材料1.1动物:Wistar大鼠,体重150~180g;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均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实验动物室提供。1.2药物及试剂:新健胃片由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每片0.5g,批号20030121,将新健胃片研磨成粉末后用1%CMC…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热毒宁口服液的薄层鉴别方法及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对金银花、大青叶、柴胡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翘苷含量,色谱柱为岛津Wonda Cract ODS-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V/V),流速为1 m 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7 nm。结果金银花、大青叶、柴胡和甘草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连翘苷质量浓度在0.00663~0.22100 m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4.45%,RSD为0.79%(n=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准确性、耐用性、重复性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可用于热毒宁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体外心肌毒性代谢组学研究中模型药物盐酸多柔比星(DOX)的受试浓度及受试时间。方法 采用MTS法测定DOX作用24、48、96 h后对原代心肌(PC)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受试总时长;并在最佳受试时间内,测定不同浓度DOX对PC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综合分析确定DOX的低、高浓度及不同的受试时间点。结果 DOX的最佳受试总时长为48 h,作用48 h的IC50值为(1.03±0.40) μmol/L。综合分析确定DOX的受试低、高浓度分别为0.09和3.44 μmol/L,分别于药物暴露0、6、24和48 h时收获并测定样品。结论 建立了一种确定体外心肌毒性代谢组学研究中受试药物浓度及受试时间的方法,为此类体外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毒性剂量暴露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PEG-Det)的毒动学(TK),以评价系统暴露与剂量、时间及毒性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重复给药分析药物在体内是否存在蓄积及代谢方式是否改变等特性。方法 32只健康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sc低、中、高剂量(37.5、75.0、150.0 μg/kg)PEG-Det及溶媒,每周给药2次,重复给药9个月。分别于首次(d1)、中期(d89)和末期(d260)给药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不同时间血药浓度,采用罗氏血糖仪同步测定动物血糖水平。试验数据采用DAS 3.0药动程序拟合分析并计算TK参数。结果 各剂量组动物sc给药后,随血药浓度升高伴随血糖降低,且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随给药频率增加,血糖降低幅度减小;单次和多次给药后,PEG-Det的Cmax和AUC与剂量均呈正相关;随给药频率增加,各剂量组的Cmax和AUCss降低,且给药末期(9个月)的蓄积指数(RCmax和RAUC)均小于1;各剂量组在给药不同阶段的消除半衰期t1/2z为20~30 h;达峰时间Tmax和清除率CLz/F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与剂量相关。结论 Beagle犬重复sc给予PEG-Det 37.5、75.0、150.0 μg/kg,随给药剂量增加,药物暴露量增大;经多次给药后,血浆中胰岛素浓度趋于平稳,体内无药物蓄积;且血糖降低幅度减少,在维持有效浓度和药效的基础上,降低了由低血糖带来的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疏风解毒胶囊解热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刘静  马莉  陆洁  田兴美  许浚  申秀萍  张宗鹏  张铁军 《中草药》2016,47(12):2040-2043
目的 探讨疏风解毒胶囊解热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疏风解毒胶囊给药后对体温调节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前列腺素E_2(PGE_2)、环腺苷酸(cAMP)、鸟腺苷酸(cGMP)、Na~+,K~+-ATPase、精氨酸升压素(AVP)的影响。结果疏风解毒胶囊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和下丘脑中炎症因子PGE_2和细胞因子TNF-α、IL-6、IL-1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和下丘脑中致热介质cAMP水平及cAMP/cGMP值,显著降低下丘脑中Na~+,K~+-ATPase,减少产热,显著升高下丘脑中内源性解热介质AVP的量。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通过减少炎症因子PGE_2及细胞因子水平、减少致热介质、减少产热、增加AVP的量,从而发挥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