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对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用药的可行性,明确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血流的变化及其与远期运动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SAFI (21 mg·kg-1)组。SAFI组根据不同给药时机又分为3个亚组,分别是再灌后立即给药组(SAFI 0周)、再灌后1周给药组(SAFI 1周)、再灌后2周给药组(SAFI 2周),每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ip 7 d,为保持一致性,其余时间均ip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分别ip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通过观测大鼠一般状态、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考察SAFI急性期给药的药效作用;利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检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rCBF);通过转棒实验和步态实验分析大鼠的运动能力;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评估不同时间点的脑血流变化与远期运动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AFI 0周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rCBF显著提升(P<0.05、0.01),死亡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SAFI 0周组大鼠在转棒仪上跌落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0.01),SAFI 0周组大鼠在步态仪上运动速度显著增加(P<0.01),四肢的摆动时间、站立时间和步态周期显著下降(P<0.05、0.01),四肢(除左后肢外)的步幅显著增加(P<0.05、0.01)。与SAFI 1、2周组比较,SAFI 0周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死亡率降低,rCBF显著升高(P<0.05、0.01),明显促进了神经行为学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的脑血流恢复与远期运动功能呈线性相关。结论 SAFI在缺血急性期给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脑缺血后梗死周边区域血流恢复对远期运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体外巨噬细胞实时分析的快速、敏感的热原检测技术,为内毒素,即脂多糖(LPS)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人源性巨噬细胞THP-1,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LPS对巨噬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然后采用实时细胞分析仪(RTCA)实时监测不同质量浓度的LPS对巨噬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 LPS质量浓度≥10pg/mL时,可以引起细胞形态变化,实时细胞分析系统可以通过细胞指数(CI)值实时反映这种形态变化,并且随着剂量的变化,CI值也呈剂量相关性变化。结论实时细胞分析系统可以实时监测LPS对巨噬细胞的影响,从而提供了一个新的体外检测LPS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血管疾病康复机制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不仅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提供重要的资料,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新药的开发,推进临床诊断和各种治疗方法的进步。该文全面总结归纳了急性心肌缺血、慢性心肌缺血、可控性心肌缺血和离体心肌缺血四类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为该疾病模型的制作与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细胞与细胞之间,桥粒提供一种强大的黏附作用,将细胞与中间纤维骨架相连,使细胞间的连接更为牢固。桥粒钙黏蛋白是一种Ca2+依赖型的黏附蛋白,主要存在于桥粒中,并且是构成桥粒的重要组成部分。桥粒钙黏蛋白与一些皮肤性疾病息息相关,它能参与黏附并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一旦桥粒钙黏蛋白的表达下降使组织间黏附丧失,将会导致一些皮肤性疾病如天疱疮、水疱性脓疱病和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等的发生。桥粒钙黏蛋白家族成员具有多样性且各种蛋白在组织不同部位的表达具有复杂性,将对桥粒钙黏蛋白家族的成员及其在皮肤疾病方面的性质和功能作一个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杜仲不同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与治疗帕金森病的谱效关系。方法通过小鼠爬杆实验、脑内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观察杜仲不同梯度的乙醇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杜仲不同提取物进行分析;结合爬杆实验及DA水平结果,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明确杜仲治疗帕金森病的药效成分。结果杜仲50%、75%乙醇提取物均能明显缩短小鼠爬杆时间;杜仲75%乙醇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脑内纹状体DA水平;PLSR分析结果显示,杜仲中杜仲醇苷、鹅掌楸苷、5-羟甲基糠醛、咖啡酸与爬杆实验结果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密切相关。结论杜仲乙醇提取物具有抗帕金森病作用,其中75%乙醇提取物效果最显著;杜仲醇苷、鹅掌楸苷、5-羟甲基糠醛、咖啡酸可能是杜仲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治咳川贝枇杷滴丸(CBPP)的祛痰、镇咳作用,以及对肺组织Muc5AC表达的影响,明确其药效特点,为中药临床定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雄性SPF级ICR小鼠,分别为对照(生理盐水)组、盐酸氨溴索口服液(阳性药,临床等效剂量11.7 mg/kg)组和CBPP低、中、高剂量(70.2、140.4、280.8 mg/kg)组,采用气管酚红排泌实验结合分光光度计法探究CBPP的祛痰药效;利用氨水引咳实验观察CBPP高剂量组的镇咳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CBPP高剂量组对肺组织中Muc5AC mRNA表达的影响。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氨溴索口服液(10.5 mg/mL)组、CBPP(252 mg/mL)组,利用离体气管纤毛运动实验考察CBPP对气管纤毛运动的影响。结果 酚红排泌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阳性药和CBPP显著促进正常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增加(P<0.05、0.01),且CBPP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家兔离体气管纤毛运动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阳性药和CBPP显著促进纤毛运动(P<0.05),进而促进痰液排出;氨水引咳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BPP显著延长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BPP显著降低肺组织中Muc5AC的mRNA表达(P<0.05)。结论 CBPP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促进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并促进气管纤毛运动,降低Muc5AC的含量,促进痰液排出,并且对氨水刺激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镇咳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炎症角度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监测大鼠脑血流变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模型组及苦碟子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闹,称脑湿质量,计算脑指数;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并取血、脑组织,Elisa试剂盒检测炎症因子表达,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TLR-4、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P<0.01),脑指数和脑梗死面积也显著升高;给予苦碟子注射液后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1),显著降低模型组的脑指数和脑梗死面积,减少神经元坏死,同时苦碟子注射液还可显著降低脑匀浆和血清TNF-α水平(P<0.05),增加局部脑组织IL-10水平(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苦碟子注射液可降低TLR-4、NF-κB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具有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并升高IL-10水平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FGFR1蛋白靶点筛选淫羊藿中抗骨质疏松的药效成分。方法采用维甲酸灌胃14 d复制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给予淫羊藿提取物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FGFR1蛋白的表达,用UPLC-Q-TOF-MS确认提取物中化学成分。基于FGFR1靶点进行分子虚拟对接筛选药效成分。结果淫羊藿能够改善大鼠骨质疏松症状,并提高FGFR1蛋白的表达。淫羊藿提取物中指认出23种化合物,其中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I、箭藿苷C可与FGFR1可以有效对接。结论淫羊藿中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I、箭藿苷C可能通过上调FGFR1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短暂性前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和分化的作用。方法 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高、低剂量组 (4、2 mg/kg),每组10只。短暂性前脑缺血后黄芪甲苷 ip 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 ip 给予生理盐水,1 次/d,ip BrdU 10 mg/kg,2 次/d,标记增殖细胞。各组分别于第7、14天后取脑组织,冰冻切片,行 BrdU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海马区域增殖的细胞,BrdU 与MAP-2,GFAP 等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海马区域干细胞来源的成熟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取海马组织,Real Time RT-PCR 法检测基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神经生长因子 (NG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mRNA 的表达。结果 黄芪甲苷高、低剂量,作用 7 d 后,可增加海马 DG 和 CA1 区 BrdU 阳性细胞数量和海马 CA1 区 BrdU/GFAP 阳性细胞数量;作用 14 d 后,可显著增加海马 DG 区 BrdU/MAP-2 双阳性细胞数量。其中,黄芪甲苷低剂量 (2 mg/kg) 作用 7 d 后可显著上调 NGF mRNA 表达。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促进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很可能与其上调 NGF mRNA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分化调节机制及中药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干细胞(NSC)是新世纪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分化调控分子研究是NSC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综述了NSCs增殖分化过程是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和激素、化学物质等微环境及自身基因信号共同调节,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且对中药在NSCs分化调控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