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肺栓塞进行临床分析,旨在加强对该病的早期识别,评价肺栓塞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8月—2010年1月入院并确诊的1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动脉血气分析均为低氧血症,检测D-二聚体均〉500μg/L,超声心动图示有13例肺动脉高压,心电图表现为SⅠTⅢQⅢ者4例(26.67%),具备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2例(13.33%)。本组早期10例误诊,误诊率为66.67%,大面积肺栓塞4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误诊率高,尤其是大面积肺栓塞病死率高,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和诊治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急性心衰所致低氧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收治的20例急性心衰所致低氧血症患者纳入研究,均实施呼吸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呼吸机治疗后,显效7例(35.00%),有效10例(50.00%),无效3例(15.00%),总有效率为85.00%;且患者血氧分压、p H及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心衰所致的低氧血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结果,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酸碱度,且可降低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使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理基础主要是冠状动脉斑块损伤的基础上诱发急性非闭塞性血栓,或虽为闭塞性血栓,但侧支循环较好,病理学形态研究证实NSTEMI为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内的血液经内膜撕裂口流入囊样变性的中层,随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在主动脉中层内扩展,是主动脉中层的解离过程.如不及时诊治48 h内病死率达50%[1].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突发剧烈疼痛,休克和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出现的脏器缺血症状.主动脉夹层因累及血管范围的不同,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易误诊,本文分析12例主动脉夹层误诊情况,旨在提高广大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率.我院2005-01-2009-12共收治主动脉夹层23例,误诊12例,误诊率为40%.现将误诊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而严重的类型,若不及时有效地救治,其中部分患者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临床上多采用联合用药,但疗效不尽人意,笔者采用地尔硫(艹卓)缓释胶囊联合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行紧急床边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在体表心电图监护及床边超声心动图指引下送入临时起搏电极直到脉冲夺获心室。结果 22例患者中,起搏成功20例,成功率达91%。从开始穿刺到成功起搏的时间为15~35 min,平均起搏阈值为(0.8±0.5)V。1例临时心脏起搏失败,1例患者在临时心脏起搏过程心包填塞死亡。结论应用体表心电图监护及床边超声心动图指引下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D)的再灌注时机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471例STEMI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溶栓组(ITT组,192例)和介入组(PCI组,279例),观察比较两组30d内病死率、1年内死亡率、1年内再入院率、心肌梗死率等,并分析开始治疗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0 d病死率:ITT组为6.3% (12/192),PCI组为5.7% (16/279)( OR =0.91;95% CI,0.57 ~1.64);1年死亡率:ITT组为7.3% (14/192),PCI组为8.2%(23/279)(0R=1.13:95% CI,0.75 ~1.73);1年内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ITT组为13.5% (26/192),PCI组为13.6%(38/279)(OR=1.01,95% CI,0.73 ~1.40);两组1年内心肌梗死发生率、再次行PCI率、冠脉搭桥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与患者30 d内、1年内死亡率相关,随着心肌缺血时间的延长,增加因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再次入院甚至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艾司洛尔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首剂量为0.5 mg/kg,然后持续静脉泵入,速率为0.05 mg/(kg·min),根据患者血压、心率调整剂量,待临床症状缓解后停止给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首剂量为1.5μg/kg,然后持续静脉泵入,速率为7.5 ng/(kg·min),持续48 h。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心功能预后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8%、91.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房舒张期内径(LADD)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E)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末端心房利钠肽(NT-pro BNP)和内皮素-1(ET-1)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NT-pro BNP和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艾司洛尔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艾司洛尔治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