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结合内镜食道静脉瘤套扎器行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EMR-L)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例直肠NENs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后进行EMR-L切除病变。观察患者内镜表现、EMR-L操作过程及其并发症、病理结果,术后定期结肠镜随访。结果 13例患者顺利完成EMR-L切除病变,耗时10 min 36 s~52 min 21 s,平均(21.9±10.6)min。1例患者发生急性出血,予药物喷洒及钛夹封闭创面治疗后出血停止。无急性或迟发性直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内镜食道静脉瘤套扎器行EMR-L可有效、安全的切除小于1.0 cm的直肠NENs,同时治疗费用较食管静脉曲张连环套扎器少,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钩丹胶囊治疗青春期痛经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0例给予钩丹胶囊口服,对照组80例给予痛经宝颗粒口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0%、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钩丹胶囊具有养血活血、祛瘀止痛、解郁除烦作用,是治疗青春期痛经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大肠癌常无临床症状,需通过筛查才能发现。目前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是粪隐血试验,但它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过高的局限性。为了弥补其不足,人们尝试进行粪便脱落细胞及其相关标志物的检测以探讨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在大肠癌筛查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运用中医整体护理观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6月—12月收治的60例DM患者归入两组(30例/组)试验,Ⅰ组接受常规西医护理,Ⅱ组接受中医整体护理观干预,对比评估两组的临床干预结果及护理质量。结果Ⅰ、Ⅱ组接受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控制良好率分别为56.7%和86.7%,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0.0%和93.3%,Ⅱ组相对Ⅰ组高,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接受FPG、2h PBG指标检测及QOL量表评测,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Ⅱ组的血糖检测值及各项QOL量表指标值相比Ⅰ组均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DM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行中医整体护理观干预,能够明显优化血糖控制效果,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加大力度推广。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 62岁患者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前胸阵发性疼痛,呈针刺感,每次疼痛持续时间不定,不伴有放射痛;无咳嗽、咯血及发热,未出现四肢肌肉无力。外院诊断:前纵隔肿物性质待定,胸腺瘤可能性大。1999年11月10日入我院胸外科。体检: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前上中纵隔不规则软组织呈均匀强化,CT值达904HU。肿块与血管关系密切,矢状和冠状位重建见肿块呈侵袭性生长,与纵隔内结构无明确界限,并进入血管间隙。左肺上叶后段胸膜下及左肺下叶前、外基底段见多个小结节,密度较低。CT诊断: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呈浸润生长,伴…  相似文献   
6.
通过家庭护理,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57岁1999年9月20日在天坛医院行左额颞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及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为星形细胞瘤。术后曾行放疗。2000年4月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恶心呕吐。曾在外院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1月余,无不良反应发生。2000年6月5日入我院,经颅脑MRI检查,诊断:左额颞顶星形细胞瘤术后复发,放射性脑病不除外。入院后静脉输注甘露醇治疗脑水肿,脱水效果不佳。因患者一周未解大便,给予乳果糖、麻仁润肠丸口服及开塞露纳肛、肥皂水灌肠通便(均未便出)。查患者舌体胖大,略有齿痕,舌质红,苔薄白腻,脉弦滑,6月14日以番泻叶5g代茶饮。饮约15…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粪便中Vimentin基因甲基化探讨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收集结直肠正常新鲜组织、癌新鲜组织及粪便标本,提取组织及粪便基因组DNA,DNA经亚硫酸盐处理后进行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检测结果经3%琼脂糖电泳鉴定。结果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未检测到Vimentin基因甲基化,结直肠癌组织中Vimentin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为80%,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Vimentin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为36%,其中早期直肠癌粪便的Vimentin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为66.7%。结论Vimentin基因在直肠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在全结肠镜检查行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中实行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定期反馈制度是否可提高内镜医师ADR。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研究分为3个阶段:干预前的基线阶段(简称干预前)、定期反馈阶段(简称干预期)和干预后阶段(简称干预后)。干预前:回顾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的所有患者资料,计算每名内镜医师的ADR。干预期:2018年6月—2018年11月由参与反馈的内镜医师对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的患者进行全结肠镜检查,每个月初计算每名内镜医师前一个月的ADR并以报告单的形式提供反馈。干预后:2018年12月—2019年1月由参与反馈的内镜医师对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的患者进行全结肠镜检查,计算反馈干预停止后每名内镜医师的ADR。比较3个阶段的ADR和息肉检出率(polyp detection rate,PDR)。结果干预前、干预期和干预后分别纳入1 768例、1 308例和344例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患者。共有8名内镜医师参与研究全过程。总ADR从干预前的23.70%(419/1 768)升高至干预期的33.72%(441/1 308)(χ2=37.449,P<0.05)。干预后2个月,ADR轻度下降至33.14%(114/344),但与干预前相比,仍然升高(χ2=13.602,P<0.05)。总PDR从干预前的47.17%(834/1 768)提高至干预期的52.68%(689/1 30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1,P<0.05)。停止干预后,PDR轻度上升至53.78%(185/344),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5,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中,对内镜医师进行ADR的定期反馈可以提高结直肠AD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餐前口服法莫替丁片,2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Ig E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95.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Ig E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Ig 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