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人:A组(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氟伐他汀治疗组B组(40mg组)和C组(80mg组),B、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分别口服氟伐他汀40mg、80mg。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6个月后,A组TC、TG、LDL-C、HDL-C、hs-CRP、MMP-9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积分、不稳定斑块数量、IM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B、C两组TC、TG、LDL-C、hs-CRP、MMP-9显著下降,HDL-C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TC、TG、LDL-C、hs-CRP、MMP-9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C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积分、不稳定斑块数量、IMTP明显减少,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下降不明显(P>0.05);三组NDS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脂、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以80mg剂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精神刺激诱发脱髓鞘脑病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对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凡  孙大宝  张振声  张密 《临床荟萃》2000,15(12):541-542
我们对5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脑出血患者5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44例,女性6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9.4岁。50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高血压病史。1.2 实验室检查 血脂增高26例(胆固醇高3例,甘油三酯高23例),红细胞压积增高23例,心电图异常37例(左室肥厚17例,20例为STT改变)。1.3 CT检查 50例均在发病当天行脑CT检查。在CT片上出血灶为高密度影,提示为新的出血病灶。病灶大小按π/6×长×宽×层面计算体积[1],出血量在10~60ml大小。其出血灶分布如下:基底节出血2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脑梗死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择101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分成老年ACI组(66例)和中青年ACI组(35例)。选择对照组50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ACI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结果①老年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和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P>0.05)。②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T、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P>0.05)。③老年ACI组患者与中青年ACI组患者比较: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发生重新分布,尤其老年ACI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显著,这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梗死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和非进展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并且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进展组治疗前后比较:CD4+T细胞和CD4/CD8值显著升高,CD8+T细胞显著降低;非进展组治疗前后比较:CD4/CD8值显著升高;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身比较,均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提高CD4+T细胞水平,促进急性脑梗死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 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心理干预联合文拉法辛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文拉法辛口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末时,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治疗副反应观察量表(TESS)对患者进行评分。 结果2组患者治疗2,4周末时,其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组治疗2周末时HAMD、T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4周时上述差异更加显著(P<0.01)。 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就诊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奥拉西坦胶囊0.8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局部脑血流量、睡眠障碍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4%、9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简易精神智能量表(MMSE)评分明显上升,血管性痴呆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Va DAS-cog)评分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局部脑血流量、PSQI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事件相关单位P300潜伏期显著下降,波幅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促进局部脑血流量增多,改善睡眠障碍和相关事件电位P300,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娱乐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在华北石油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1 h/次、2次/周的运动锻炼和1 h/次、2次/周的娱乐作业疗法,共干预3个月,分别于0、3个月运用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BADS)(规则转换卡片测验、动作计划测验、找钥匙测验、时间判断测验、动物园分布测验、修订的六元素测验)对所有受试者执行功能(规则转换能力、计划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判断能力、组织监督行为能力以及记忆能力)进行测试。结果最终进入对照组32例,干预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受损部位、是否首次患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前BADS的单项评分及总分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显示:除时间判断测验(t=2.609,P=0.026)和总标准分(t=2.589,P=0.027)外,其余单项分值干预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显示:干预后规则转换卡测验(t=2.449,P=0.037)、动作计划测验(t=2.753,P=0.022)、找钥匙测验(t=3.007,P=0.011)、时间判断测验(t=3.973,P=0.003)、动物园分布图测验(t=2.689,P=0.025),修订六元素测验(t=3.354,P=0.008)及总分(t=7.426,P=0.000)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在动作计划测验(t=2.739,P=0.013)、时间判断测验(t=2.929,P=0.009)、修订六元素测验(t=2.629,P=0.017)三方面的单项分及总分(t=4.545,P=0.0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锻炼联合娱乐疗法可以增强慢性脑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改善其认知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索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将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胶囊20 mg)和对照组32例(每晚服用同规格等量安慰药胶囊),所有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qd,po;丹参注射液12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胞二磷胆碱1.0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根据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D8+T细胞显著降低(P<0.05),CD4+/CD8+和CD4+T细胞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CD4+/CD8+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54±6.34)和(16.12±7.89),下降(11.42±4.78);对照组治疗分别为(27.32±7.63)和(18.47±9.66),下降(8.85±2.31),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18%)高于对照组(71.88%)(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