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5%~15%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结合现代医疗,仝小林教授在传承传统辨证论治模式,又开启了“分类、分期、分证”的辨证辨病思想,系统阐述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的类型、发展及转归等内容,并构建基于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分类、分期(根据自然演变过程可以分为郁、瘀、虚3期)、分证思想体系指导下的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防治临床实践。分类、分期、分证思想综合考量疾病共性及患者个性,可为现代慢性病中医理论构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疗法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康复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及口服甲钴胺片,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治疗,2组观察周期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临床疗效,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TC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加快(P均<0.05),且试验组均快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为66.7%(23/3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疗法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有保护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三焦"针法结合"黄地散"方药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 D)的有效性,探讨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270例轻中度Va D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针刺组和西药组,各组90例。综合治疗组采用"三焦"针法与"黄地散"方药联合治疗;针刺组采用"三焦"针法治疗;西药组采用安理申治疗,共治疗12周,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及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进行评价。[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MMSE评分、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者CDT评分、执行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12周后,CDT总分、执行功能疗效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中综合治疗组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评价疗效综合治疗组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综合治疗组与针刺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针法配合"黄地散"方药可改善Va D患者的中医证候和认知功能且提升Va D患者执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健脾利湿汤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从调节T细胞(Treg)功能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9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健脾利湿组口服健脾利湿汤,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疗效指数、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采集正常人及患者外周血,ELISA法测定白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测定外周血Foxp3、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的水平。[结果] 经治疗,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明显改善,且健脾利湿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胃肠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健脾利湿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人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L-1β水平较高,而TGF-β水平较低;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低,而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及基因表达均向相反方向变化,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健脾利湿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 健脾利湿汤通过调节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增强其免疫抑制功能,抑制穿孔素/颗粒酶B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以此减轻肠道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粒/次,3次/d,持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Fugl-Meyer量表、MBI评分,反应性充血指数(RHI)和内皮祖细胞(EPCs)数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0.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7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FMA-UE、FMA-LE、MBI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RHI、EPCs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RHI、EPCs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1、v WF水平均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显著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外周血EPCs数目、有效调节ET-1/NO平衡,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关于PIEB与持续背景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 CEI)硬膜外镇痛技术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iew Man5.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与CEI技术,PIEB可以减轻分娩时的疼痛程度[加权均数差值(WMD)=-2.33,95%CI(-3.34~-1.12)],缩短第一、第二产程时间[(WMD)=-10.78,95%CI(-16.11~-5.45), WMD=-2.97,95%CI(-5.06~-0.88)],并提高产妇分娩满意度[(WMD)=11.09,95%CI(3.30~18.87)]及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WMD)=-0.10,95%CI(-0.14~-0.06)]。结论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可以降低分娩时的疼痛,缩短第一、第二产程,提高产妇分娩满意度,提高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对母婴安全可靠,是一种更好的硬膜外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本实验室条件建立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等7种组分的测定方法。方法实验室优化选择色谱柱柱为HP-5毛细管柱,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等7种组分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改进后的条件下,7组分分离完全,回收率92.0%~123.8%,RSD%为4.05%~6.88%。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灵敏度,能够使7组分达到分离效果,操作也较为简便,可作为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等7组分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小溪 《吉林中医药》2009,29(5):424-425
中医治疗抑郁症多集中于疏肝理气、宁心安神、滋阴补血、补气健脾、化痰开窍等5个方面,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用药及组方有一定规律,疏肝理气药多与滋阴补血药、宁心安神药多与补气健脾药配伍出现。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5岁,2005年7月7日因左眼睑下垂,复视一周收入院。该患于一周前无诱因出现左眼睑下垂,视物双影,无头痛、流泪及视物模糊。既往糖尿病史5年,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未控制饮食及系统监测血糖。入院后查体:神志清楚,一般状态良好。左眼睑下垂,眼球向外斜视,呈外展位,向内向上运动受限,左眼复视,向内向上注视时明显,右眼正常,眼球无突出,无面瘫舌瘫。双瞳孔等大正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正常。颈软,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23mmol/L,尿糖4+,尿酮体1+,肝功、血常规及其他生化检查正常。头CT示正常。眼底检查示无出血、渗出。临床诊断为Ⅱ型糖尿病,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糖尿病酮症。入院后予糖尿病饮食,胰岛素皮下注射,三磷酸胞苷二钠静点,肌注B族维生素,同时配合针灸、中药治疗33天后,左眼睑已能提起,左眼球内转明显好转,尚轻度受限,其它方向活动良好。复查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8.1mmol/L,病情好转出院,随诊一个月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