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分散法(SEDS法)制备了生物可降解L-聚乳酸(PLLA)微粒,研究不同压力、温度及溶液浓度条件下所制备微粒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情况.实验表明:微粒平均粒径为5~26μm,呈球形;微粒粒径和粒径分布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温度对微粒粒径的影响不显著.超临界体系中PLLA玻璃化转化温度的降低对微粒影响较大,使微粒粒径变大,粒径分布变宽.高压低温有利于产生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球形微粒.  相似文献   
2.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由于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易添加多种成分等特性,是目前恶性肿瘤局部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为电纺丝技术的多功能性,通过调整电纺纤维的结构和载药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的辅助治疗需求.本文从不同的电纺丝功能设计阐述了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局部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各种辅料与兰索拉唑之间的影响因素,筛选出合适辅料,并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兰索拉唑肠溶片的处方工艺.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兰索拉唑肠溶片经高温、高湿和强光影响因素和加速试验考察,0.1 mol/L盐酸2 h药物释放量小于10%;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45 min药物释放度大于80%;有关物质含量小于2%.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干粉吸入装置发展现状及前景,我国应加快对主动式吸入装置的研发。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阿莫西林缓释微囊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超临界流体制备的阿莫西林缓释、黏附微囊的研究,探索一条制备微米级缓释药物微囊的新方法。方法以乙基纤维素为包囊材料、卡波谱为黏附材料,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制备了阿莫西林微囊,并对药物的包合情况、微囊的载药量、平均粒径和释药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运用本方法制得了粒径小于10μm的微囊。结论 阿莫西林-乙基纤维素-卡波谱微囊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是制备药物微囊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物粘附微球研究及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生物粘附微球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方法:以国外的研究为基础,综述生物粘附微球在粘附材料、粘附机制及药物制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生物粘附微球延长了粘膜处的滞留时间,从而达到定位释药或长效缓释的效果。结论:粘附微球可改善某些药物的吸收;延长药物在粘膜表面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5-氨基-3-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是一种内源性的光敏剂,肿瘤细胞和其他恶性细胞可以选择性地吸收外源性5-ALA,使细胞内积聚过量的原卟啉。原卟啉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使肿瘤细胞或其他增生活跃的细胞坏死、凋亡,这一过程被称为氨基-3-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本文对ALA-PDT近年来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黏液屏障是黏膜给药系统需要应对的一大生理障碍,应对这一生理屏障,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关于黏膜黏附和黏液穿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阳离子化、巯基化、马来酰亚胺功能化、凝集素化及儿茶酚缀合等新型黏膜黏附策略;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2-烷基-2-恶唑啉)和两性离子聚合物等黏液惰性材料,以及酶功能化、还原剂预处理等增强黏液穿透能力的研究,并分析各策略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已正交优化的复乳法制备三批奥曲肽PLGA长效生物可降解微球,并且建立有效的分析方法。方法利用HPLC、激光粒度仪与扫描电镜等仪器对所制备的微球进行综合质量研究。结果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三批微球包封率均为35%以上,载药量为8.0%以上,平均粒径为60μm左右,微球外观圆整,形态良好。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靠,分析方法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0.
经皮给药系统作为一种非侵入式药物递送系统,与传统的注射、口服等给药方式相比具有许多优势,非常适用于需要频繁治疗或长期治疗的疾病.根据近年来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对经皮给药机制、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进行归纳和评述,并对经皮给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