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术利尿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术及其拆分组分对大鼠的利尿作用。方法:采用多模式联用的方法对白术化学组分进行拆分;通过预先胃水负荷模型,以6 h尿量为指标考察白术及其拆分组分对水负荷大鼠利尿作用;进一步测定红细胞和肾髓中Na~+-K~+-ATP酶活力、血尿素氮浓度、肾髓中碳酸酐酶水平和Na~+、K~+、Cl-排出量,研究其相关机理。结果:高剂量白术水煎液和白术挥发油组分对大鼠有一定的抗利尿作用;与空白组相比,白术水煎液及其拆分组分组红细胞中Na~+-K~+-ATP酶活力、肾髓中Na~+-K~+-ATP酶和碳酸酐酶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白术对正常动物无利尿作用,相反表现出一定的抗利尿作用,且首次研究发现白术挥发油有一定的抗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牛蒡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牛蒡子苷元(1)、拉帕酚B(2)、拉帕酚F(3)、拉帕酚C(4)、牛蒡子苷(5)、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结论: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构树叶中的细胞毒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构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构树叶提取物分离纯化,通过1D,2DNMR技术确定其结构,并采用MTT法对分得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同时比色法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对构树叶中总黄酮和cosmosiin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鉴定为:(+)-pinoresinol-4′-O-β-D-glucopyransyl-4″-O-β-D-apiofuranoside(1),cosmosiin(2),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3),liriodendrin(4),3,5,4′-trihydroxy-bibenzyl-3-O-β-D-glucoside(5),apigenin-6-C-β-D-glycopyranside(6)。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木脂素,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化合物1,4,6对HepG-2细胞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而化合物2,3,5对HepG-2细胞株没有活性;根据含量测定结果得知,确定构树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9月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亚贡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ODS和LH-20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对亚贡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谱学数据鉴定为亚麻酸甲酯[(9Z,12Z,15Z)-methyloctadeca-9,12,15-trienoate,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2),沼菊素(Enhydrin,3)和Polymatin B(4)。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亚贡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健脾利水的药效物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饮食不节结合劳倦过度法,造成动物脾虚模型,进而腹腔水负荷生理盐水建立脾虚水湿内停模型。以肛温、体重、表观指标及尿液中D-木糖排出量作为大鼠脾虚造模期的评价指标。以粪便含水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通道蛋白1、胃泌素(GAS)及腹腔水负荷造成水湿內停后的大鼠体重下降率及尿量等指标,阐明茯苓健脾利水的有效组分。结果:造模期间,大鼠体重下降,而肛温无变化,故表明动物已造成脾虚。经筛选后确定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健脾利水作用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 g/kg。茯苓水煎液、乙酸乙酯组分和多糖组分能显著提高脾虚后大鼠体重。除醇洗组分外茯苓其他拆分组分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白蛋白水平。多糖组分能降低肾髓中水通道蛋白1的水平。茯苓乙酸乙酯组分和多糖组分能有效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茯苓乙酸乙酯组分能有效提高大鼠水负荷后体重下降率,且增加尿量。结论: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动物利水作用主要通过其利尿作用来实现。茯苓乙酸乙酯组分、石油醚组分及多糖组分应为其健脾的物质基础,乙酸乙酯组分也为其利尿的物质基础。因此,以三萜类为主要成分的乙酸乙酯组分和茯苓多糖可能为其“甘”味物质基础,乙酸乙酯组分可能也为其淡味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孔雀草Tagetes patula是菊科Asteraceae植物,近代研究发现花中含有大量叶黄素具有抗氧化活性,根中得到的噻吩类衍生物具有抗菌活性,根部甲醇提取物中分得的柠檬酸、苹果酸具有降压活性,该文旨在研究其茎、叶化学成分,揭示其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95%乙醇,减压回收溶剂得浓缩物,将浓缩物溶于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柱、开放ODS柱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H-NMR,13C-NMR等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2-甲氧基-4-(2-丙烯基)苯基-β-D-葡萄糖苷(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万寿菊素(4),β-胡萝卜苷(5),β-谷甾醇(6),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7),1-β-D-吡喃葡萄糖苷-2,6-二甲氧基-4-丙烯基苯酚(8)。结论:化合物1,2,3,7,8为首次从孔雀草中分离得到,同时也是首次从万寿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综合开发及寻找天然植物性抗炎、抗氧化活性成分提供一定的化学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牛蒡子炮制前后色谱指纹图谱,对变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结构鉴定,进一步对牛蒡子炮制机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牛蒡子的指纹图谱,揭示其炮制后成分变化规律,采用系列硅胶、反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对变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波谱学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确定其结构。结果:建立了牛蒡子生品与制品在296 nm波长下的指纹图谱,通过对比发现了两个非木脂素类变化成分。分离并鉴定了两个化合物,分别是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二者含量在炮制前后存在显著变化。结论:共分离得到两个酚酸类物质,并且二者为首次从牛蒡子果实中分离得到。通过研究发现,由于牛蒡子在炮制过程中受温度影响,其所含有的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可向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转化,从而使牛蒡子生品与制品在指纹图谱上出现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以为牛蒡子的炮制机理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亚贡叶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对亚贡叶中绿原酸和沼菊素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水,梯度洗脱(0~60min,5%~85%乙腈),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0~18min,327nm,18.1~60min,210nm;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建立不同大小亚贡叶指纹图谱,较大的亚贡叶样品绿原酸含量高(1.5882mg·g-1),较小的亚贡叶样品沼菊素含量高(5.6374mg·g-1)。结论:亚贡叶样品中绿原酸、沼菊素含量与叶子大小有相关性。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亚贡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ompound 48/80诱导BN大鼠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采用iTRAQ蛋白组学技术对类过敏的发生过程进行研究,并鉴定候选标志物。方法将BN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1组、2组和Compound 48/80 1组、2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iv生理盐水5 mL/kg,Compound 48/80组分别iv Compound 48/80 2.5 mL/kg,取血浆样品经蛋白提取、电泳和质谱分析,确定类过敏反应差异蛋白。结果通过蛋白组学研究共鉴定10585个肽段,总共鉴定1987个蛋白质。提取7个与类过敏反应相关的差异蛋白。与对照组比较,Ica、Galectin-1上调;Hpse HEP、Mpo、MMP8、Hprt1、MMP9下调。结论Hpse HEP、Mpo、MMP8、Hprt1、Ica、MMP9、Galectin-1均可以作为类过敏反应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水提醇沉法、液液萃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的联合应用,建立茯苓化学组分的拆分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茯苓化学拆分组分进行不交叉的定性分析;采用夹角余弦、平方欧式距离和生药峰面积交叉分析法对茯苓化学拆分组分进行不交叉的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将茯苓化学成分拆分为多糖组分、石油醚萃取组分、乙酸乙酯萃取组分、树脂醇洗组分和树脂水洗组分,且各化学拆分组分差异度在80%以上,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标识。该实验建立茯苓化学组分的拆分方法,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能够对茯苓全部化学成分进行拆分,并且首次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组分之间的不交叉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