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72篇
综合类   329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0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4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化疗周期数对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至2016年2月内一科收治的124例化疗后接受DC/CIK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实际化疗周期分为2周期化疗组(43例)、3周期化疗组(40例)、4周期化疗组(41例)。3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化疗方案相近。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后1~3个月内接受免疫细胞治疗。DC/CIK治疗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D-1的表达。免疫细胞治疗完成后4周,参照RECIST标准和NCI-CTCAE 4.0标准评价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根据卡氏(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QOL)变化。结果:4周期化疗组P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3周期化疗组[(34.65±3.29)% vs (13.94±2.89)%和(25.88±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周期化疗组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RR)27.91%显著高于4周期化疗组(9.76%)(P<0.05)。2周期化疗组疾病控制率(DCR)34.88%显著高于4 周期化疗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期化疗组QOL改善率55.81%,显著高于3周期化疗(32.50%)、4周期化疗组(21.95%)(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结论:化疗周期数可降低DC/CIK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化疗周期数越多病人取得DC/CIK细胞治疗的近期临床获益越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核糖体核蛋白B(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polypeptides B and B1,SNRP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Oncomine数据库搜索乳腺癌与SNRPB基因相关的数据,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NRPB基因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SNRPB基因癌组织/正常组织表达量分析结果共有414个,在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109个,低表达3个。其中13个分析结果显示SNRPB在乳腺癌组织(包括6个侵袭性乳腺癌分析结果)中显著高表达,低表达的分析结果为1个。运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SNRPB的乳腺癌患者其总体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率(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显著低于低表达SNRPB的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SNRPB基因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可以作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预测乳腺癌患者转移的发生及判断预后,可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应用亚甲蓝定位肿瘤边界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拟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前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亚甲蓝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所有标本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统计两组切缘情况。从精准性及微创性两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中,3例(5.0%)最大切缘>2 cm,57例(95.0%)最大切缘≤2 cm;对照组中,31例(51.7%)最大切缘>2 cm,29例(48.3%)最大切缘≤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6例(10.0%)患者的手术标本镜下切缘阳性,54例(90.0%)切缘阴性;对照组15例(25.0%)镜下切缘阳性,45例(75.0%)切缘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在行二次扩切后切缘仍为阳性,改行乳腺全切手术。结论采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亚甲蓝定位肿瘤边界指导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方法较常规方法在手术精准性及微创性两方面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来恐怖袭击事件中,爆炸冲击波性腹部损伤是无辜民众遭受的一种严重且隐匿的创伤,但其确切的致伤机制及有效的诊断方案仍不确定。本文针对冲击波性腹部损伤可能的致伤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案等进行综述,在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腹部损伤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腹部的受伤程度与冲击波超压值和超压作用时间紧密相关,且小肠是最易受伤的脏器。针对腹部损伤隐匿性强的特点,影像学检查结合传统的临床观察被应用于腹部伤情的诊断。爆炸现场,对无明显外伤但有腹膜炎临床表现的伤员,均应考虑到发生冲击伤的可能性,以免漏诊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5岁,68kg,因"间断乏力4年,加重伴腹胀3d"入院,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腹水,贫血。拟行肝移植手术。既往无心肺病史,患者自述入院前未出现过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等症状,入院20d出现大量腹水后偶有呼吸困难。RR 18次/分,HR 65次/分,BP120/75mm Hg。ECG无异常。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腹部超声示肝硬化、大量腹水。实验室检查:RBC 2.73×1012/L,Hb 80g/L,Plt 36×109/L,PTa 51%,Alb 15g/L,TBIL 12.2μmol/L,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局麻下经桡动脉穿刺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A)后患者的膝关节的功能性活动能力,探查活动性能力差异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电话回访对重庆市某三甲医院骨科2019年1~12月首次接受单侧TKA的1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功能维度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对其一般资料和膝关节功能性活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站立和行走是TKA后患者最容易实现和最满意的活动,83%的患者上下楼梯或上下坡存在问题;41.8%的患者期望能够蹲下或使用蹲厕;88.2%的患者术后出院回家后坚持锻炼,锻炼内容是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仅13.4%的患者增加了膝关节功能性的专项训练,居家自行锻炼与专科康复中心治疗结果无差异.秩和检验显示:年龄、疼痛、术后第几个月、出院后坚持锻炼、功能性训练、居家环境是对WOMAC功能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逐步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疼痛(B=13.924,P = 0.000)与WOMAC功能评分呈正相关,出院后坚持锻炼(B=-19.889,P=0.002)和功能性训练(B =-14.671,P=0.011)与WOMAC功能评分呈负相关,对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大小依次是出院后坚持锻炼、功能性训练和疼痛;出院后坚持锻炼组内分析,功能性训练与WOMAC功能评分呈负相关(B =-10.694,P= 0.044),影响作用仅次于疼痛.结论 选择TKA可以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仍然是影响术后功能性活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出院后坚持锻炼,并且在锻炼的基础上增加功能性训练可以进一步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性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中国女性患者腰椎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CT值与年龄、双能X线骨密度值以及T值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为脊柱外科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术前评估钉道骨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将465例因腰腿痛住院的女性患者纳入本研究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CT及骨密度检查。研究人员测量了腰1~4椎弓根中部对应横截面上椎体松质骨的CT值,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了腰1~4椎体的骨密度(BMD),并计算了404名绝经后女性研究对象的T值。将腰 1~4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CT值、年龄、BMD 以及 T 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CT值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②腰 1~4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CT值与BMD、T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腰4椎体相关性较其他三个椎体差。③根据T 值大小,将其中404名女性患者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3组。组间两两进行比较,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CT值:骨质疏松症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女性腰椎椎弓根对应横断面椎体松质骨 CT 值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与BMD 值、T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腰4椎体由于更容易发生退变导致其CT值与BMD值、T值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9.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进而出现了大量骨质疏松性骨折。无论是因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导致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还是单纯合并骨质疏松症的THA,骨质疏松症正成为影响THA成败的重要问题。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THA时选择骨水泥型假体还是非骨水泥型假体仍尚存争议。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骨质疏松症患者THA的假体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的抢救治疗经验,进一步提高成功率。方法:总结38例大面积烧伤病例,分析其烧伤治疗特点及内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烧伤总面积50% ̄95%,平均66.18%;8例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而行气管切开;34例治愈,4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急性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和肝功能不全是常见的内脏并发症。结论:大面积烧伤病情危重,治疗时兼顾局部和全身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