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所致的一种贫血,营养因素所致的铁缺乏在小儿时期比较常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是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症。21世纪初,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对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调查发现,7耀12个月儿童发病率为30.1%(农村)和16.8%(城市),13耀36个月儿童为15.5%(农  相似文献   
2.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天津市儿童医院(300074)乔丽津,胡晓莉,夏志伟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又称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疲的毛细血管瘤综合征,由Kasabach和Merritt于1940年首先提出。它是一种慢性局限性血管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肝豆状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情况。结果 34例患者中,发病年龄2~13岁,中位年龄8.2岁,首发症状肝病者14例,神经系统疾病的6例,溶血性贫血的9例,肾脏疾病的3例,其他表现的2例;临床分型肝型17例,脑型5例,其他型4例,混合型8例,均有血清铜蓝蛋白降低及24 h尿铜增高,K-F环阳性占54.8%,肝功能损害占79.4%。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多见于儿童,对不明原因的肝脏及神经精神疾病、反复溶血性贫血、肾小管疾病以及存在肝豆状核变性家族史的患者,均应高度怀疑该病的可能,应进行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 3 0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 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小儿再障 CD3 低于正常值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CD8高于正常值均值 ,也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CD2 、CD4/ CD8均明显低于正常( P<0 .0 1)。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Ig G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Ig A、Ig 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对5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平片及胸部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可能的早期诊断的方法。结果1例胸部平片表现无异常,而CT显示两肺细线状和网状影像。其余4例胸部平片表现异常,同期CT显示双侧肺叶病灶数目和范围均有所增多,主要为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质增厚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结论PCP患儿最初X线平片可显示正常,而CT改变的出现早于X线平片。胸部CT检查在白血病合并PCP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方法 回顾分析2 0例临床病例。结果 本组2 0例均经淋巴结活检确诊SNL ;发病以学龄儿为主,男女之比2 :3;均有发热、淋巴结大,白细胞减少,进而行淋巴结活检确诊;2 0例均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随访结果1例于1年后复发,1例于2年后出现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结论 1 儿童SNL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2 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大者,除进行相关化验检查外,应尽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3 SNL是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亦有复发,少数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细小病毒B19检测: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购自华美工程公司,其余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42例ITP患者进行了巨细胞病毒抗体的检测,其中5例阳性,阳性率为12%,62例ITP患者进行了EB病毒抗体的检测,其中6例阳性,阳性率为10%,70例患者进行了细小病毒B19的检测,其中30例阳性,阳性率约为43%。30例ITP患者进行了单疱病毒Ⅰ型及Ⅱ型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27%,其中单疱病毒Ⅰ型抗体阳性者为7例,1例为单疱病毒Ⅱ型抗体阳性。30例ITP患者进行了风疹病毒抗体的检测,其中8例阳性,阳性率为27%。42例ITP患者进行了甲、乙、丙、戊肝炎抗体的检测,其中15例阳性,包括:抗HBsAg(+)及抗HBc(+)4例,11例为抗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率为36%,另外,43例ITP患者进行了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其中7例阳性,阳性率为16%。结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可能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数对判断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预后的意义。方法计数ITP患 儿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并将其分为巨核细胞数正常组和巨核细胞数增多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并随访1 .年。结果50例患儿治疗后,巨核细胞数正常组77.8%(21/27例)于2周内达完全反应,而巨核细胞数增多组仅 39.1%(9/23例)在2周内达完全反应。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  相似文献   
9.
目的:辅助诊断幼年强直性脊椎炎。方法:用PCR技术对24例临床表现为类风湿关节炎少关节型患儿的DNA进行HLA-B27基因分析。结果:24份标本中7例PCR检测B27基因阳性,占分析的29.2%(7/24)。7例B27基因阳性病例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10.4岁。结论:B27检测可作为诊断或鉴别诊断幼年强直性脊椎炎的重要指标,利于疾病病鉴别和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10.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由于多种化疗药物具有心肌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如何降低化疗药物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是摆在临床医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结合近年相关研究,就小儿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涉及的一些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的临床特点、作用机制、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