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郑君  胡红梅  李婷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099-210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患者69例85眼,随机分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4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31例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2mo,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

结果:术后1wk,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眼压分别为10.36±2.85、12.09±3.75mmHg,均较术前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视力分别为0.52±0.22、0.55±0.20,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央前房平均深度分别为3.57±0.32、3.44±0.35mm,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P>0.05)。术后2mo,观察组房角粘连范围<90°共42眼(93.33%),高于对照组的31眼(77.50%),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可以有效开放粘连的房角,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收集2009-10/2014-06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0例52眼,手术均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

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 患者术后6mo眼压平均为15.76±2.09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 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 术前前房深度为1.97±0.29mm,术后增加到2.83±0.35mm,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未发生恶性青光眼、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 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均在晶状体囊袋内,未出现偏位、夹持。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无并发症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0例50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mo,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各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前及术后3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 mo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76, P=0.001);术后3 mo 的眼压为15.63±3.11mmHg,较术前(45.12±5.30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P=0.000);术后3mo的前房深度为3.57±0.02mm,较术前(1.43±0.25mm)明显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P=0.001);术前、术后前房角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2,P=0.000;Z=-2.432,P=0.016;Z=-4.379,P=0.000;Z=-4.538, P=0.000)。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5例70眼,根据房角关闭状态分别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A组)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 B组),其中A组30例33眼, B组35例37眼。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6~8(平均6.5)mo。结果:手术后1 mo A组与B组各组的平均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与术后1wk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1mo与术前平均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术后1 mo平均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不意义(P>0.05)。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根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房角关闭状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04/2021-02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3例60眼,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A组28例30眼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25例30眼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记录两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和超声乳化累积耗散能量(CDE),随访至术后3mo,观察两组眼压、前房深度(ACD)、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ECL)及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眼压显著降低,ACD显著加深(均P<0.05),但两组间眼压和ACD均无差异(均P>0.05); 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优于术前(P<0.05),且术后1d时A组显著优于B组(P<0.05); A组术中EPT和CDE、术后ECL及并发症发生率(7% vs 27%)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眼压、房角等情况。结果共58例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急性PACG(A组)37例,慢性PACG(B组)21例。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视力、眼压、房角等情况。A组视力由术前(0.11±0.08)提高至(0.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视力由(0.4±0.16)提高至(0.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压由术前(4.16±1.50)kPa降至(2.03±0.61)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眼压由术前(3.51±1.30)kPa降至(2.30±0.73)kPa(P<0.05)。其中A组1例眼压未控制正常,B组6例未控制正常。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PACG,但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机械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军  郭素平  徐玲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7):1212-1214

目的:观察前房角镜辅助下的机械性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IOL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选取45例52眼房角镜下粘连性房角关闭≥180°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前房角镜辅助下的机械性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随访6mo,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2、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房角粘连范围,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前眼压为33.92±5.45mmHg,术后1、2、3、6mo眼压分别为15.40±2.67、15.65±2.65、15.57±2.50、16.17±2.65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房角镜辅助下房角分离术对于PACG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同时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PACG患者29例(43眼),均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根据术前房角粘连关闭的范围不同分为3组:A组16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180°,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5眼,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C组12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B组和C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品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9~24(平均12.7±5.4)mo.观察眼压、房角和视力等的变化.结果:A组16眼(100%)、B组14眼(93%)、C组2眼(17%),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B组另1眼(7%)局部用药眼压控制正常.C组其余的10眼中,2眼(17%)局部用药眼压>21mmHg(<25 mmHg),8眼(67%)行滤过性手术治疗.所有眼术后房角均增宽,术前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大部分重新开放.38眼(88%)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术前房角粘连关闭≤180°,合并有白内障的PACG的眼压,并可改善其视功能.对于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的患者,联合房角分离术可获得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如果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则有必要联合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合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56眼,用2%毛果芸香碱眼液治疗后眼压可降低至正常范围内,一周后行复合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术后3个月时的前房及房角情况、视力﹑眼压﹑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52例56眼中38眼视力提高,14眼视力不变,4眼视力下降;术后3月时平均眼压(14.76±3.42)mmHg,与术前眼压(54.65±9.88)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2,P<0.001),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术眼术后一周前房明显较术前加深,术后3月时UBM复查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8,P>0.5);房角情况:术前48眼房角全部粘连闭合,8眼房角闭合3/4周,术毕时间接房角镜下检查56眼前房角均360°开放,术后3月房角复查17眼房角粘闭>1/2周,34眼房角粘闭≤1/2周,5眼房角开放.结论复合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张奇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331-233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6例96眼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前房角粘连关闭18°~270°(含270°)(A组)和大于270°(B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未见后囊破裂。经治疗随访6mo后,A组眼压和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均较少,周边前房角深度和远视力以及房角粘连关闭范围均优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各5例,5.8%),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前房角粘连关闭在18°~270°(含270°)之间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