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9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253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225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923篇
内科学   1237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69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613篇
综合类   824篇
预防医学   351篇
眼科学   211篇
药学   385篇
  21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Linezolid is an oxazolidinone antibiotic. Linezolid-associated lactic acidosis has been reported in 6.8% of linezolid-treated patients. Lactic acidosis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s, with high blood lactate levels resulting in organ dysfunction and mortality.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lactic acidosis in a 64-year-old Chinese woman who had received 33 days of treatment with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28 days of treatment with oral linezolid for tuberculous meningitis. Severe lactic acidosis was reversed by withdrawing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using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 Whe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stable, she was transferred to the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and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ith the exception of linezolid, were reintroduced. This did not result in recurrence of lactic acidosi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ctic acidosis and linezolid was categorized as ‘probable’ on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Probability Scale. This case demonstrates that CVVH has potential as an alternative to discontinuation of linezolid alone for rapid reversal of linezolid-associated severe lactic acidosis.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100例OSAHS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BiPAP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检查指标(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时间、90%以下血氧饱和度次数、90%以下血氧饱和度时间)、心肺功能[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右心室Tei指数、左心室Tei指数、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及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时间、90%以下血氧饱和度次数及时间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以及Tei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FEV1/FVC、FEV1占预计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AT-Ⅲ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NO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BiPAP治疗能够改善OSAHS患者的预后情况及血管内皮功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周秀芳 《全科护理》2022,20(1):131-13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体系,并检验其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400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按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构建组300例、验证组100例,统计构建组中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儿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体系,并检验其在验证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统计得到,构建组中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儿共66例,感染发生率为22.00%;单因素分析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因素有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插管次数、血流速度、血红蛋白、遵医依从性、抗生素使用时间、操作人员手卫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独立风险因素有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7 d、血流速度>180 mL/min、血红蛋白<100 g/L、遵医依从性差、抗生素使用时间>7 d(P<0.05);构建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预测体系为P=1/[1+e^(-(-1.935+1.635×股静脉置管+1.740×导管留置时间>7 d+1.725×血流速度>180 mL/min+2.241×血红蛋白<100 g/L+2.089×遵医依从性差+1.331×抗生素使用时间>7 d))],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881,灵敏度为86.67%,特异性为97.14%,准确率为94.00%。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大,且风险因素复杂,研究构建的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预测体系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评估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HFNC)与经鼻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呼吸支持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HFNC治疗,对照组采用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呼吸窘迫评分体系(CSS)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呼吸相关指标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呼吸频率、C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大,TcSO2、PaO2于治疗24 h后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及肺部湿啰音、肺部炎症情况均改善,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HFNC治疗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和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优于nCPAP治疗,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2018年3-12月收治的46例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除日常活动功能(RP)维度外(62.61±9.79VS63.76±8.53,P>0.05),干预组患者在躯体功能(60.88±7.86)、社会活动功能(58.32±6.74)、身体疼痛(53.37±8.67)、活力(59.67±11.41)、总体健康(58.94±7.62)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6.18±8.81、63.27±7.19、56.47±7.34、65.38±9.47、62.71±10.08)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87%VS26.67%,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活体大蒜(garlic)及离体蒜苗(garlic sprout)挥发物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化感效应,探索大蒜挥发性物质对连作当归存在的化感效应,为当归大蒜间作模式缓解连作当归胁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通过对当归各生长指标及叶片保护酶系统的测定分析,讨论当归在活体大蒜及离体蒜苗挥发物的影响作用下对连作胁迫、无连作胁迫环境的适应性及抗性生长发育机制。结果:整体分析,连作胁迫条件下离体蒜苗对当归幼苗化感效应处理(DC2)下的当归生长指标、叶片保护酶活性较当归单作(CK1)整体提高17. 51%,48. 34%;连作茬口种植活体蒜苗与当归间作处理(LC2)下的当归生长指标、叶片保护酶活性较当归单作(CK2)整体提高16. 63%,36. 65%;即离体蒜苗挥发物较活体大蒜缓解当归连作胁迫作用更显著。结论:无论有无连作障碍胁迫,适当浓度的活体大蒜及离体蒜苗挥发物对当归生长指标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均表现为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其化感促进作用在有连作胁迫条件下表现更显著,因而间作大蒜对当归连作障碍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