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59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1113篇
药学   149篇
  2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以及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不同时间不同直径范围内角膜光密度的对比及变化情况,及其与术中切削深度、切削厚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进行屈光手术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4眼),按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30例(60眼);FS-LASIK组27例(54眼);LASEK组25例(50眼),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术后同一时间不同术式角膜0~6 mm、>6~12 mm、整体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光密度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对术中切削深度、切削厚度与角膜光密度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不同组别患眼在同一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光密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LASEK组患眼的角膜光密度在0~6 mm、>6~12 mm、整体直径范围内均显著低于SMILE组,在>6~12 mm、整体直径范围内均显著低于FS-LASIK组(均为P<0.05);术后12个月,SMILE组患眼在0~6 mm、>6~12 mm、total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光密度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术后3个月,0~6 mm、>6~12 mm、total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切削厚度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术后12个月,各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切削厚度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在行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的早期修复中,SMILE术式的角膜透明性稍差,而LASEK术式则相对更佳,但SMILE术后患眼长期的角膜透明性更佳。角膜光密度与术中角膜的切削深度以及切削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应用时间对高度近视患者屈光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38例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在术后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进行治疗,按照该药物应用时间进行分组,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第8天开始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眼压、屈光度水平及角膜相关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UCVA、SE水平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UCV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角膜表面曲率、CCT水平均显著下降,但术后6个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及研究组Diff值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应用时间的延长可显著改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屈光程度,更为有效的控制患者眼压水平,调节角膜相关指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角膜水平直径,比较其测量结果与传统规尺法的差异性,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双眼ICL植入术患者126例252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各126眼。对照组接受规尺法测量角膜水平直径并行ICL植入术,观察组接受UBM测量角膜水平直径并行ICL植入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3个月的眼科参数,包括裸眼视力、眼压、前房角、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残留屈光度(等值球径、球径、柱径)、安全指数、疗效指数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角膜水平直径明显增高(P<0.05);术前,两组患者3点与9点方向前房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3点与9点方向前房角均明显减少(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3点与9点方向前房角均明显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及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裸眼视力明显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根据眼内填充物将患者分为空气组(n=19)、全氟已烷(C2F6)组(n=25)与全氟丙烷(C3F8)组(n=29);根据是否需要实施白内障手术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39)与非联合组(n=34);根据有无合并黄斑裂孔将患者分为未合并黄斑裂孔组(n=39)与合并黄斑裂孔组(n=34).比较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均成功,末次随访结果显示,愈合61例,好转12例.空气组术后LogMAR BCVA、CFT值均低于C2F6组与C3F8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LogMAR BCVA、CFT值低于非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黄斑裂孔组术后LogMAR BCVA低于合并黄斑裂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发生黄斑裂孔1例,视网膜脱离1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具有显著疗效,可根据患者有无合并白内障、黄斑裂孔等情况针对性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 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患者10例(1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将MEDPOR种植体+人造血管+环扎条带制成的“三明治加压块”固定垫压于黄斑区,术后行眼眶CT检查明确加压块位置。术后6~12个月取出硅油。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结果 眼眶CT显示10眼加压块均位于黄斑区;末次随访 SD-OCT示10眼视网膜完全复位,7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3眼黄斑裂孔部分闭合;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1眼提高不明显;术前患者 BCVA为(1.55±0.26)LogMAR,术后3个月BCVA为(0.99±0.05)LogMAR,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患者眼轴长度为(31.27±1.18)mm,术后3个月为(28.81±0.87)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眼底出血、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和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形觉剥夺性高度近视(form deprivation high myopia,FDHM)豚鼠巩膜形态变化,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氧自由基在高度近视中的作用。方法 将豚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5只)和模型组(25只)。模型组豚鼠右眼行眼睑缝合,所有模型组豚鼠均选择右眼作为FDHM组,对侧眼为自身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豚鼠不做任何处理。于造模前及造模后8周采用检影镜测量屈光度,A超进行生物测量。形觉剥夺8周以后处死豚鼠,观察巩膜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巩膜HIF-1α相对表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 豚鼠形觉剥夺8周以后,FDHM组屈光度从(+3.59±0.33)D变为(-7.96±0.55)D,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89±0.32)D、自身对照组(-0.55±0.49)D(均为P<0.05);玻璃体腔深度为(4.12±0.13)mm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3.71±0.23)mm和自身对照组(3.93±0.04)mm(均为P<0.05);眼轴长度为(8.93±0.22)mm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7.95±0.37)mm和自身对照组(8.01±0.15)mm(均为P<0.05)。巩膜组织明显变薄,细胞外基质增多,成纤维细胞密度降低,胶原纤维平均直径减小。FDHM组巩膜中HIF-1α相对表达量、MDA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自身对照组,SOD活力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自身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形觉剥夺8周后,豚鼠FDHM眼近视度数明显增加,玻璃体腔深度增加,眼轴延长,巩膜形态发生病理性变化;HIF-1α、SOD、MDA可能参与了FDHM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黄斑功能评估仪(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高、 中、低度近视及正视者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黄斑区视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 选择2019年2─8月至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志愿者共112例(112眼),其中高度近视组 (A组,屈光度≤-6.00 D)46例、中度近视组(B组,-6.00 D<屈光度≤-3.00 D)37例、低度近视及正视组(C组,-3.00 D<屈光度≤+0.50 D)29例。使用OCTA和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各组视网膜 黄斑区微循环及黄斑区视功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OCTA参数及各MAIA微视野计参 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与黄斑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各OCTA参数、各MAIA 微视野计参数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A组、B组、C组深层黄斑区毛细血管密 度(MVD)分别为44.5%±6.6%、47.2%±7.4%、48.4%±5.3%;3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9, P=0.035);两两比较中,A组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浅层M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 B组、C组视网膜光敏感度(RS)分别为(27.7±2.2)dB、(28.0±1.8)dB、(29.2±1.0)dB,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16,P=0.004);两两比较中,A组低于C组,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黄斑完整性指数(MI)分别 为47.7±31.0,40.9±27.2,25.1±22.6,3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18,P=0.004);两两比较 中,A组高于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4);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组固视稳定性(FS)指标(P1、P2、63%BCEA、95%BCEA)及检测时间(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浅层MVD与RS无相关性(r=0.184,P=0.052),深层MVD与RS呈正相关(r=0.281,P=0.003), FAZ面积与RS呈负相关(r=-0.277,P=0.003)。深层MVD与AL呈负相关(r=-0.254,P=0.007),浅 层MVD、FAZ面积均与AL无相关性。RS与AL呈负相关(r=-0.439,P<0.001),MI、t均与AL呈正相 关(r=0.386,P<0.001;r=0.276,P=0.003),FS指标(P1%、P2%、63%BCEA、95%BCEA)均与AL无相关性。结论:OCTA联合MAIA微视野计对研究高度近视及其他屈光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有意义,OCTA检查中的深层MVD以及MAIA微视野计检查中的RS、MI可用于检测不同 度数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中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对不同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56眼)。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28眼),其中AL为27~<30 mm者12眼,AL≥30 mm者16眼;对照组28例(28眼),其中AL为27~<30 mm者14眼,AL≥30 mm者14眼。观察组超声乳化术中联合应用囊袋张力环植入,对照组术中不植入张力环。术后随访3个月,检测各组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偏心量和倾斜度,同时对各组患者进行主观视觉质量量表评分。结果两组不同AL患者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升高(均为P<0.05);两组不同AL患者间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不同AL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较术前降低(均为P<0.05);两组不同AL患者间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不同AL患者各自组间水平偏心量、垂直偏心量及总偏心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27 mm≤AL<30 mm患者组间水平倾斜度、垂直倾斜度及总倾斜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AL≥30 mm患者水平倾斜度和总倾斜度均低于对照组同级A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垂直倾斜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AL≥30 mm患者垂直倾斜度和总倾斜度均低于对照组同级A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水平倾斜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两组间同级AL患者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眼压升高、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状体脱位、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术中联合应用囊袋张力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稳定,并能获得理想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