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反式油酸(9t-C18:1)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并探寻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9t-C18:1高、中、低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NC)分别作用于随机分组的H9c2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O-EB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及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Bcl-2、Bax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9t-C18:1作用后的H9c2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与NC组比较,随着9t-C18:1剂量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ROS、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cl-2基因及蛋白表达下调,Bax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P <0. 05,P <0. 01)。结论 9t-C18:1能抑制H9c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眼内散射光的检查,探讨人工晶状体屈光指数对白内障术后眩光值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08/2014-03期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0.5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7例7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所有的人工晶状体均为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随机分为3组;选用Tecnis ZCB00(屈光指数1.47)组22例22眼;选用Hoya PY60AD(屈光指数1.52)组24例24眼;选用Alcon SN60WF(屈光指数1.55)组31例31眼;测量患者术后的BCVA、瞳孔直径、散光度数等数据,C-QUANT测量散射光值。结果:各组的年龄、眼轴、BCVA、瞳孔大小、散光度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cnis组散射光值1.04±0.15;Hoya组散射光值1.19±0.14;IQ组散射光值1.14±0.18;眼内散射光值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52,P=0.007<0.05),BCVA与散射光值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r=-0.133,P=0.124>0.05)。结论:选用高屈光指数人工晶状体的患者术后散射光值会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人TOX高迁移率蛋白家族成员3(TOX3)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过表达TOX3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方法通过全基因合成法合成TOX3基因序列片段,并进行PCR扩增。将TOX3基因克隆到pLVEF-1a/GFP-Puro载体中,构建pLVEF-1a/GFP-Puro-TOX3慢病毒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构建好的慢病毒载体进行病毒包装和病毒滴度检测。用获得的慢病毒液转染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通过嘌呤霉素选择性培养,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DA-MB-231细胞中TOX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TOX3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pLVEF-1a/GFP-Puro和pLVEF-1a/GFP-Puro-TOX3慢病毒表达载体,病毒包装后检测病毒滴度分别为2×108TU/mL和1×108TU/mL,转染MDA-MB-231细胞后,GFP表达的细胞达95%以上。与阴性对照组相比,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DA-MB-231-TOX3细胞中TOX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TOX3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过表达TOX3的MDA-MB-231细胞系。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视力检查包括连续性功能视力、眼内散射光、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调制传递函数、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双眼视觉功能等,作为一种全面评估视觉质量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早期视力尚未受损但有主观视觉损害的白内障患者,也可用于客观评价屈光性、老视矫正性白内障手术后患者是否能看得见,看得清晰,看得舒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的活体组织学改变。方法: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30例欲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于手术前、术后1,7,30d;6mo,利用海德堡Retina Tomograph III-Rostock Cornea Module(HRT-IIIRC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角膜各层细胞及神经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角膜上皮细胞和前基质细胞在术后无明显改变。角膜基质神经纤维呈不规则的节段状改变,在术后第7d最为显著。中基质及后基质层的角膜细胞同术前相比反射更为明显。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肿胀。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对角膜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细胞和组织形态的改变,但这些改变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及形觉剥夺性近视恢复眼后极部巩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mteinaae 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及视黄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β,RARβ)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用新孵出家鸡75只,半透明眼罩遮盖的方法对左眼进行形觉剥夺,分为形觉剥夺组,遮盖14d;形觉剥夺恢复组,遮盖11d后,去遮盖3d.右眼为对照眼.取直径8mm的后极部眼组织块,分离出巩膜纤维层和软骨层.RT-PCR检测MMP-2、TIMP-2及RARβ mRNA的相对含量,并将MMP-2、TIMP-2 mRNA水平分别与RARβ的mRNA水平作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形觉剥夺14d后,纤维层中MMP-2的表达增强(P<0.01),TIMP-2的表达减弱(P<0.01);去剥夺3d后,MMP-2的表达减弱(P<0.01),而TIMP-2的表达恢复到接近对照眼的水平(P>0.05).软骨层表达没有明显变化.形觉剥夺14d后,RARβ的表达均增强,但纤维层中的表达更为强烈(P<0.01).去剥夺3d后,RARβ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MMP-2与RARβ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r=0.944);TIMP-2与RARβmRNA水平呈负相关(P<0.05,r=-0.863).结论 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及形觉剥夺性近视恢复眼后极部巩膜纤维层中MMP-2、TIMP-2及RARβ的水平均发生明显变化,并有相关性.RARβ参与了巩膜纤维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7.
0度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1例高度近视眼伴白内障患者进行了白内障摘除加“0”度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1例患者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矫正视力有所提高(P<0.05,X2检验),术后平均屈光矫正为-2.8±1.18D,观察其间4例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其中2例行YAG激光治疗,2例手术截开后囊膜,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本文对高度近视眼伴白内障患者的“0”度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应证的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植入人工晶体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激光乳化晶体过程中眼部组织的温度变化.方法使用针式传感器数字型温度计,测量ErYAG激光乳化晶体过程中离体猪眼球前房、角膜深层及角膜缘切口三部位组织温度.结果前房灌注条件下行激光乳化时,各部位组织温度升高幅度均在1.0℃以下;而在非灌注条件下激光乳化时前房温度升高幅度最大,为14.6℃,实测温度36.1±0.63℃,且均为前房温度>角膜深层>角膜缘切口(p<0.01);同一部位、同一时刻3种激光能量的平均温度,前房非灌注条件下激光乳化温度升高幅度>前房灌注条件下激光乳化(p<0.01).结论前房灌注条件下行ErYAG激光乳化晶体过程中,前房、角膜深层及切口周围的组织温度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前房未灌注条件下的激光乳化;在前房非灌注条件下,ErYAG激光乳化晶体可使前房、角膜深层及角膜缘切口周围组织温度明显升高,升高幅度与激光能量成正比,前房温度升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眼内炎的预后.方法 收集白内障术后6周内发生眼内炎并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25例.将全部患者依据白内障术前既往史中危险因素的有无,分为伴有危险因素组(A组)和不伴有危险因素组(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两组的病原茵检出率分别为A组60%,B组66%.最终视力1.0以上的比例两组分别为10%和46%,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的病原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居多.两组均有约70%的角膜切口出现术后切口闭合不全,且未被结膜覆盖的切口在A组中显著增多(P<0.05).结论 伴有危险因素的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的视力预后不良,对此类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时必须谨慎选择并制作切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量并计算兔角膜对晶状体前囊表面的放大率 ,分析影响兔角膜放大作用的相关因素。方法 :角膜曲率计测定水平位兔角膜曲率 ;显微镜下用游标卡尺从角膜前表面分别测量置于晶状体前囊表面的刻度针A上的 3、4、 5、 6、 7mm线段长度 ;用刻度针B测量前房深度 ;SPSS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3mm组角膜放大率最大 ,从 3mm至 7mm呈递减趋势 ,各组放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 7mm组角膜放大率约为 16%~ 12 %。 3mm组角膜放大率与角膜曲率呈线性相关 (P <0 0 1) ,4~ 7mm组角膜放大率分别与前房深度呈线性相关(P <0 0 1,P <0 0 1,P <0 0 5 ,P <0 0 1)。结论 :兔角膜对晶状体前囊表面有放大作用 ,这对术中确定连续环形撕囊的直径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