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丙氧鸟苷体系(HSV-tk/GCV)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N/N1003A)的抑制作用,以及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rAAV2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转染体外培养N/N1003A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E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的转染效率.重组病毒rAAV2/HSV-tk转染体外培养的N/N1003A细胞为实验组,以没有转染重组病毒的细胞作为对照组,MTT法检测HSV-tk/GCV体系对细胞作用的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旁观者效应;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坏死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不同浓度GCV对两组细胞的作用结果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两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rAAV2载体能介导EGFP基因稳定高效转染N/N1003A细胞.GCV对两组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剂量-效应依赖关系(F=13 076.239,P<0.001);实验组N/N1003A-tk细胞的存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 947.119,P<0.001).实验组GCV的IC50为2 mg/L,而对照组IC50为524 mg/L.GCV的杀伤效应随时间延长而增强,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N/N1003A-tk细胞在GCV作用下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和坏死,细胞的凋亡率7.18%±2.04%,与对照组(3.50%±0.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期细胞比例:t=3.55,P<0.01;G0/G1期细胞比例:t=4.29,P<0.01).结论 GCV可有效杀伤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HSV-tk转染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并具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眼外伤导致的外伤性青光眼23例(23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直视下睫状突光凝术,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及视力。结果手术后大部分病例眼压得到控制,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直视下睫状突光凝可有效降低外伤性青光眼的眼压,是一个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聊城爱尔眼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30例(30眼)PDR合并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标准的三通道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在高清的全视网膜镜及氙光照明系统下,完全切除玻璃体及其积血后以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灯下双手剥膜等技术将PDR膜分割分层剥除,切开或切除僵硬及挛缩的视网膜,对严重的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情况。结果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均采用了经典的分割及分层处理,14眼行部分视网膜切开或切除;2眼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均填充了硅油。术后24眼(80.00%)视力改善。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顶灯双手剥膜技术治疗合并PDR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素处理的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应用于马凡综合征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患者,预防术后发生后发性白内障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34例56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将肝素12500U加入500mL乳酸林格氏液中作为冲洗液,囊袋张力环用肝素原液浸泡20min;对照组乳酸林格氏液中不加任何药物,囊袋张力环也不用肝素浸泡。术后观察患者眼压、前房反应、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膜混浊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后囊混浊率13.3%,对照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前房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角膜水肿及眼压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植入肝素处理的囊袋张力环对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在术后预防后囊膜混浊,提高术后视力恢复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丙氧鸟苷体系(HSV-tk/GCV)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N/N1003A)的抑制作用,以及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rAAV2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转染体外培养N/N1003A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E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的转染效率.重组病毒rAAV2/HSV-tk转染体外培养的N/N1003A细胞为实验组,以没有转染重组病毒的细胞作为对照组,MTT法检测HSV-tk/GCV体系对细胞作用的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旁观者效应;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坏死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不同浓度GCV对两组细胞的作用结果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两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rAAV2载体能介导EGFP基因稳定高效转染N/N1003A细胞.GCV对两组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剂量-效应依赖关系(F=13 076.239,P<0.001);实验组N/N1003A-tk细胞的存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 947.119,P<0.001).实验组GCV的IC50为2 mg/L,而对照组IC50为524 mg/L.GCV的杀伤效应随时间延长而增强,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N/N1003A-tk细胞在GCV作用下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和坏死,细胞的凋亡率7.18%±2.04%,与对照组(3.50%±0.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期细胞比例:t=3.55,P<0.01;G0/G1期细胞比例:t=4.29,P<0.01).结论 GCV可有效杀伤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HSV-tk转染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并具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ialyl disulfide,DADS)提高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kinase,HSV-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系统对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丙氧鸟苷体系(HSV-tk/GCV)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N/N1003A)的抑制作用,以及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rAAV2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转染体外培养N/N1003A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E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的转染效率.重组病毒rAAV2/HSV-tk转染体外培养的N/N1003A细胞为实验组,以没有转染重组病毒的细胞作为对照组,MTT法检测HSV-tk/GCV体系对细胞作用的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旁观者效应;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坏死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不同浓度GCV对两组细胞的作用结果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两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rAAV2载体能介导EGFP基因稳定高效转染N/N1003A细胞.GCV对两组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剂量-效应依赖关系(F=13 076.239,P<0.001);实验组N/N1003A-tk细胞的存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 947.119,P<0.001).实验组GCV的IC50为2 mg/L,而对照组IC50为524 mg/L.GCV的杀伤效应随时间延长而增强,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N/N1003A-tk细胞在GCV作用下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和坏死,细胞的凋亡率7.18%±2.04%,与对照组(3.50%±0.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期细胞比例:t=3.55,P<0.01;G0/G1期细胞比例:t=4.29,P<0.01).结论 GCV可有效杀伤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HSV-tk转染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并具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再次手术时应用飞秒激光制瓣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近视LASIK矫治后再次出现近视并要求手术的患者43例(86眼),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50眼)和对照组(18例36眼)。观察组用飞秒激光制瓣,在波前像差引导下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对照组掀开原角膜瓣后也同样在波前像差引导下行准分子激光切削。比较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等。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角膜反应轻,对照组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角膜上皮内生发生率较高。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裸眼视力(1.05±0.01)高于对照组(0.9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等效球镜度数为(0.53±0.34)D,对照组为(-0.23±0.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总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像差比较,除三叶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对比敏感度在1.5c·d-1、3.0c·d-1、6.0c·d-1、12.0c·d-1、18.0c·d-1空间频率下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除在6.0c·d-1空间频率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在其余空间频率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在5个空间频率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7.8% (P<0.05)。结论 LASIK术后再次手术时应用飞秒激光再次制瓣后行波前像差引导LASIK可显著降低高阶像差,改善眩光、暗视力差和夜间驾车困难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少年高度近视(HM)和超高度近视(SHM)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聊城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37例(64眼)近视青少年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平均等效球镜度(MSE)和眼轴长度(AL),将受试者分为HM组(23例41眼,-9.0 D< MSE≤-6.0 D,25 mm≤AL≤27 mm)和SHM组(14例23眼,MSE≤-9.0 D,AL>27 mm)。 将黄斑中心凹 6 mm 范围内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直径为 1 mm 的黄斑中心凹、1~3 mm 的内环区、3~6 mm 的外环区,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对3个区域的浅层视网膜血管长度密度(SRVD)、浅层视网膜血管灌注密度(SBPD)和直径6 mm完整图像(整体黄斑区)的SRVD和SBPD及其内环区和外环区各个象限的患者SRVD和SBPD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视网膜厚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进行分析。结果 SHM组患者整体黄斑区、黄斑中心凹、内环和外环的SRVD分别为(15.63±1.91)mm-1、(4.99±3.05)mm-1、(14.09±2.71)mm-1和(16.49±1.78)mm-1,HM组患者整体黄斑区、黄斑中心凹、内环和外环的SRVD分别为(16.94±1.30)mm-1、(7.46±2.96)mm-1、(16.18±2.12)mm-1和(17.52±1.15)mm-1,两组患者间的各区域SRV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HM组患者整体黄斑区、黄斑中心凹、内环和外环SBPD分别为(37.33±4.87)%、(11.01±7.07)%、(32.60±6.69 )%和(39.50±4.92)%,HM组患者整体黄斑区、黄斑中心凹、内环和外环SBPD别为(40.57±3.26)%、(15.95±6.68)%、(37.77±5.24)%和(42.33±2.89)%,两组患者间各区域SB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间内环和外环各象限比较,除外环区鼻侧和下方SRVD和SB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其余内环区和外环区各象限SRVD和SB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 SHM组和HM组患者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和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H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SRVD和SBPD明显低于HM患者,而视网膜厚度和FAZ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疗效,并分析对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01/2020-01我院收治的渗出型ARMD患者60例60眼临床资料,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组30眼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组30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3mo时患者BCVA、CRT、脉络膜新生血管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1、2、3mo,两组患者BCVA(LogMA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CR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组治疗1、2、3mo的CRT显著低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组(P<0.05); 两组脉络膜新生血管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ARMD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二者在改善视力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ARMD在降低CRT方面更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