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旭  闻霞 《中国厂矿医学》2003,16(6):486-487
自 1990年 8月~ 2 0 0 1年 8月共收治阴茎折断患者 6例 ,全部经过手术治疗并证实。随访时间 6个月~ 2年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 ,年龄在 2 0岁~ 4 5岁 ,平均年龄 31岁。就诊时间为伤后 4 0min~ 2 2h。 6例均在勃起状态下损伤。致伤原因为性交时 4例 ,手淫时 1例 ,起床滑倒撞于床边 1例。其中 4例听到阴茎折断响声。所有患者伤后阴茎剧痛 ,迅速变软 ,随后皮肤出现瘀斑、肿胀并弯曲变形。其中 1例尿道外口滴血。 6例均行B超检查发现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 (长约 0 .5cm~ 1.5cm) ,此处有不同程度低回…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搞好实验室技术物资采购工作,近年来我校在新的实验室建设的物资采购过程中,采用主渠道采购低值物资、招标方式采购实验教学设备,完善了采购程序和州关制度,加强了技术物资采购工作的瞥理,突出了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节省了大量资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病已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第一大病,有一种或多种潜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数越来越多,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在世界药品市场的销售一直居首列。近年来,很多新药的开发时间已经开始显著减少,但是治疗心血管病药物的开发时间反而延长,这和心血管病的特点和发展不无关系,它必然会促使一些新的技术加入到心血管药物开发中去努力提高药物开发的效率。生物和化学信息学集合了现代生物、化学、医药,计算机、数学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是现代药物发现最前延的技术,必将在心血管药物开发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王永林  向文英  陆苑  曹旭  孙佳  巩仔鹏  王爱民 《中草药》2016,47(7):1101-1105
目的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通过比较杜仲提取物、给药组及空白组大鼠血清的指纹图谱,确定口服杜仲提取物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给药组大鼠血清指纹图谱与空白组血清指纹图谱对比有明显不同。含药血清中出现7个移行成分,与杜仲提取物指纹图谱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为原型成分。采用对照品对照,确定5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为原型吸收入血成分,依次为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通过查阅文献,推断了2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可能为1-羟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杜仲醇。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可能为杜仲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明确杜仲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郑林  熊荻菲菲  曹旭  黄勇  李勇军  王爱民 《中成药》2014,(11):2290-2294
目的研究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测定室温下6 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性状、色泽、pH值、不溶性微粒,以及异荭草素、荭草素和野黄芩苷的含有量及指纹图谱的变化。结果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在室温条件下,6 h内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各检查项目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在室温条件下6 h内可与上述两种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不同亚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131例四川地区汉族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肾上腺影像学、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术后病理分型为醛固酮瘤(APA)组32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IHA) 22例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组(PAH) 8例。比较三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1)131例PA患者确诊时中位年龄52岁,高血压病程中位时间4年,合并低钾血症率为67.18%,合并糖代谢异常率为35.88%;(2)APA组发病年龄最年轻,且好发于女性,相较于IHA组,APA组患者的血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立位醛固酮(PAC)、立位醛固酮/肾素直接浓度比值、生理盐水负荷试验及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前后PAC水平更高,而血钾、血钙、血总蛋白、血白蛋白、血尿酸水平更低(P<0.05)。结论四川地区汉族PA患者好发于中年女性,且低钾血症发生率总体高于国外研究报道。不同亚型PA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APA患者更年轻,合并更显著的电解质紊乱、早期微量白蛋白尿、高醛固酮血症及高血容量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临床定义为肾下腹主动脉直径≥3 cm,主动脉直径>正常直径50%以上的主动脉致死性疾病[1]。数据显示,该病在美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8%,尽管随着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开展,美国每年AAA的死亡人数依然能达到15 000,占疾病死因的第13位[2]。AAA的发病与老年、男性、吸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基因背景有关。AAA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3],目前认为该病是由遗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4-(4-烷氧基苯基)-3-乙基-1H-1,2,4-三唑-5(4H)-酮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惊厥活性和神经毒性。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起始原料,经烷基化、水解、环合等反应合成1,2,4-三唑-5(4H)-酮类化合物。通过最大电惊厥实验(MES)和神经毒性实验(NT),分别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惊厥活性和神经毒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0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ESI-MS确证。药理学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在不同剂量下都显示出抗惊厥活性。其中,3-乙基-4-(4-戊氧基苯基)-1H-1,2,4-三唑-5(4H)-酮(4e)的活性最强,其半数有效量ED50值为26.9 mg·kg-1,保护指数(PI)为11.0,虽然该化合物的活性低于阳性对照药卡马西平,但其保护指数优于卡马西平(PI=6.4);3-乙基-4-(4-(3-氟苄氧基)苯基)-1H-1,2,4-三唑-5(4H)-酮(4n)的ED50值为61.1 mg·kg-1,但其PI大于17.0,明显优于卡马西平,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连续2年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急性发热反应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连续2年静脉使用唑来膦酸5mg滴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共46人。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87±6.77)岁。观察每次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及每例患者前后2次药物输注后发热出现情况。比较治疗第1年、第2年骨质疏松差异及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差异。结果46例患者中第1次输注唑来膦酸共观察到20人发热,占43.4%,次年输注唑来膦酸仅1例出现发热,发热组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发热组( P<0.05)。第2次输注前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较第1年输注前均无显著差异( P>0.05),第2次输注前骨密度监测腰椎及全髋T值较第1次有所改善(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连续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对骨密度有改善,首次治疗出现急性期发热反应并不少见,但均为一过性,次年均可耐受。治疗前PTH水平可能与发热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临床试验注册资料,分析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建库起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http://www.chictr.org.cn/index.aspx)注册的有关CHB临床研究,并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共检索临床研究1 282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165项,包括干预性研究78项、观察性研究64项、病因学/相关因素研究16项、基础科学研究4项、预后研究1项、流行病学研究1项、诊断试验1项。结论:近年来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研究以干预性研究为主。研究中干预措施可以分为针对“病毒因素为主”的抗病毒疗法和针对“宿主因素为主”的干扰素治疗、免疫疗法、粪菌移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临床研究致力于抗病毒方案的优化及治疗方案的多元化,中医药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