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尽管目前针对胰腺癌的治疗方式在不断发展,患者预后仍然很差。隐丹参酮(CPT)是从植物丹参中提取的具有多种活性的单体,已被证实对宫颈癌、前列腺癌等有抗癌作用,但其对胰腺癌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CPT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相关的临床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人胰腺癌BxPC-3细胞和SW1990细胞为研究对象,用3个浓度(10、20、40 μmol/L)的CPT处理该两种胰腺癌细胞不同时间(0、1、2、3 d)后,用CCK-8法检测CPT对细胞活力影响的浓度与时间效应;用以上3个浓度的CPT处理两种胰腺癌细胞24 h后,分别用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的变化;用20 μmol/L CPT处理BxPC-3和SW1990细胞1、2、3 d后,用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cyclin D1的表达。对照组细胞均只采用溶剂(DMSO)处理。结果:与各自对照组比较,CPT处理后的两种胰腺癌细胞的生长被明显抑制,且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均P0.05);划痕愈合程度、相对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Akt、p-Akt、vimentin、E-cadherin、CDK4、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且呈时间依赖性(均P0.05)。结论:CPT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Akt的表达,并进一步导致胰腺癌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及抑制EMT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乐伐替尼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细胞耐药模型,以研究双硫仑联合铜离子对乐伐替尼耐药细胞Huh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乐伐替尼作用下Huh7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浓度递增法诱导Huh7细胞乐伐替尼耐药。各组细胞处理:对照组为Huh7细胞加普通培养液培养后的细胞;敏感组为Huh7细胞加10μmol/L乐伐替尼培养后的细胞;耐药组为耐药Huh7细胞加10μmol/L乐伐替尼培养后的细胞;联合组为耐药Huh7细胞加10μmol/L乐伐替尼+1μmol/L双硫仑+0.5μmol/L铜离子培养后的细胞;抑制剂组为耐药Huh7细胞加10μmol/L乐伐替尼+10μmol/L Akt抑制剂MK2206培养后的细胞。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性。结果乐伐替尼耐药细胞系成功建立,选取10、20、40、60、80及160μmol/L 6个乐伐替尼浓度对Huh7细胞作用48 h后计算得出细胞IC50为12.35μmol/L。耐药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敏感组(P<0.01),联合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耐药组(P<0.01),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耐药组(P<0.05)。与耐药组比较,联合组及抑制剂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caspase-9明显升高(P<0.01),而Bcl-2蛋白在耐药组和联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耐药组(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联合组的肿瘤细胞侵袭数明显少于耐药组(P<0.01)。结论双硫仑联合铜离子能增加乐伐替尼对乐伐替尼耐药肝癌细胞Huh7的敏感性,同耐药组相比其细胞抑制率明显提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通路及促进caspase-9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aspase 8与p-Akt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尖锐湿疣30例、宫颈癌20例、正常皮肤(包皮)2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以上组织中Caspase 8及p-Akt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Caspase 8在尖锐湿疣皮损、宫颈癌、正常皮肤中阳性率分别为23.33%、80%、90%.Caspase 8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皮肤(P<0.01)和宫颈癌组织(P<0.001).p-Akt在尖锐湿疣皮损、宫颈癌组织、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95%、90%.p-Akt在尖锐湿疣皮损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1),低于宫颈癌组织(P<0.001).在尖锐湿疣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Caspase 8与p-Akt的表达无相关性.在宫颈癌中,Caspase 8与p-Akt的表达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69,P<0.05).结论 Caspase 8的凋亡启动受抑制及p-Akt的抗凋亡作用可能参与了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p-Akt与HSP90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高通量的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胰腺癌手术标本和11例非肿瘤性胰腺组织中p-Akt和HSP90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对随访2个月~6年的53例病例作生存分析.结果 88例胰腺癌组织中,p-Akt、HSP90高表达率分别为46(52.3%)、65(73.9%).p-Akt、HSP90高表达和胰腺癌的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1),与肿瘤病理分级、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p-Akt、HSP90在胰腺癌中有协同表达(P<0.05).在有随访结果的53例病例中,单因素Cox分析显示,p-Akt表达均与胰腺癌预后有关(P<0.05).结论 p-Akt、HSP90的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并且p-Akt表达可作为胰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用高通量的组织芯片技术,探讨胰腺癌组织中p-Akt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将88例胰腺癌组织和11例正常胰腺组织制成组织芯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Akt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对随访2个月~6年的53例病例作了生存分析。结果胰腺癌中p-Akt高表达率为52.3%(46/88)。p-Akt表达和胰腺癌的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1),与肿瘤病理分级、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在有随访结果的53例病例中,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p-Akt表达与预后有关(P<0.05)。结论组织芯片技术是大规模检测基因蛋白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p-Akt在胰腺癌中过表达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p-Akt是胰腺癌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PI3K/Akt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该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药物开发中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PI3K、p-Akt及mTOR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灶及其转移灶中PI3K、p-Akt及mTOR的表达.结果:PI3K在转移灶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原发灶中的阳性率(46.7% vs 30%,χ2=13.890,P<0.05),mTOR在转移灶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原发灶中的阳性率(55.0% vs 41.7%,χ2=10.823,P<0.05);而p-Akt在原发及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 vs 50.0%,χ2=0.267,P>0.05).PI3K和mTOR在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中表达均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结论:PI3K和mTO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密切相关,而且转移灶癌细胞PI3K的表达明显增强,mTOR的表达明显下降,可作为临床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丙戊酸钠诱导人结肠癌细胞HT-29发生自噬性死亡的过程进行观察,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丙戊酸钠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丹酰戊二胺染色法观察细胞自噬,荧光测试仪检测自噬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以下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结果随着丙戊酸钠处理浓度的递增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抑制率逐渐提高,呈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P均﹤0.01);同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中自噬泡数量增多,荧光强度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丙戊酸钠处理后,自2 mmol/L浓度始,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自噬相关基因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而mTOR、p-Akt和p-p70S6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丙戊酸钠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自噬,其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自噬的机制可能与阻断mTOR-Akt信号转导通路及激活Beclin-1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热疗诱导人膀胱癌细胞株-87(BIU-87)膀胱癌细胞凋亡及对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和观察不同浓度榄香烯与热疗单独或联合对BIU-87膀胱癌细胞作用结果;Westernblotting检测榄香烯(40mg/L)与热疗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BIU膀胱癌细胞24h后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榄香烯联合热疗处理后BIU-87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不同浓度的榄香烯组、热疗组和榄香烯联合热疗组作用于人BIU-87膀胱癌细胞24h均可使细胞凋亡率增加,但榄香烯联合热疗组的作用显著强于前两者;凋亡率增加的同时下调了p-Akt蛋白的表达。结论榄香烯联合热疗可诱导人BIU-87膀胱癌细胞凋亡,且过程中下调了p-Akt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8-溴-7-甲氧基白杨素(8-bromo-7-methoxychrysin,BrMC)诱导人顺铂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凋亡作用及细胞凋亡过程中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方法:用不同浓度的BrMC处理体外培养的A2780/DDP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和细胞凋亡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凋亡性细胞死亡,Western Blot分析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BrMC具有诱导A2780/DDP细胞凋亡作用,并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同时BrMC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下降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BrMC诱导A2780/DDP细胞凋亡与其抑制Akt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