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联体是指一定地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公立医疗机构组合起来,成立协作联盟或组建医疗集团,成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即实现金字塔格局的分层诊疗模式。本文以人才流动理论着手,以XX医院医联体"送下去、请上来"的基层单位临床骨干人才的培养方式为例,结合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组织或单位发展现状的研究方法 ,对该模式的内外部资源以及环境展开分析,探寻为院医联体基层单位临床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为医联体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同时探讨该举措在培养医联体成员单位临床骨干人才的作用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积极争取支持、设立集团内绩效制度、实现文化理念相结合、加速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2.
3.
4.
基于渝东北片区医疗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基层医生心电图诊断水平较低的现状,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于2014年6月采取“1+X”模式,以“四统一”“一共享”为核心,建设了区域性远程心电监测网络诊断-会诊中心,方便区域内的心血管病患者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都能享受到同质化的心电检查与治疗。本文介绍了该会诊网络的组织及技术架构、工作体系、运行机制与应用成效,分享了系统建设运营的经验与建议,并展望了系统其他应用的深度开发、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改造与社区居民智慧健康医疗体系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互联网+医联体模式为依托、在空巢老人群体中建立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家庭精准康复平台的可行性,并考察该平台的促康复效能和医疗效益。方法 以在我院行首次单侧TKA的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随诊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实验组29例,借助以互联网通讯和医联体网络为基础的家庭康复平台进行康复指导,配合我院门诊随诊;对照组24例,予常规我院门诊随诊,门诊医生遵指南行康复锻炼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日常生活质量评分(SF-36)和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HSS、SF-3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6月HSS评分、SF-36评分、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7.74±3.44 vs. 84.24±3.52; 735.06±11.68 vs. 725.88±9.80; 99.58±4.06 vs. 95.68±3.66;P<0.05)。结论 依托互联网+医联体模式在空巢老人群体中构建TKA术后家庭精准康复平台切实可行,可有效改善该群体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有利于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医联体内患者就医的满意度情况,了解其首诊意愿及对医联体服务需求,为和平区医联体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和平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医院)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方法了解患者最近一次分别在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就医感受、首诊意愿及对医联体提供的服务需求等。结果:调查对象对社区医院的整体满意度远高于三级医院(t=-21.1,P<0.05),却在就诊意愿上更倾向于三级医院。就诊意愿分析方面,女性、年龄较大、未患病人群更加倾向选择三级医院作为首诊选择(?字2=67.27、86.81、104.96,P均<0.05),其中骨科疾病患者的首诊意愿更加倾向社区医院(59.6%),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0.7%)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6.2%,?字2=104.96 ,P<0.05)。需求方面,97.8%的调查对象需求是医院的专家在社区医院坐诊,其次为购买医院的药品(80.6%)和预约医院的号源(64.3%)。结论:医联体内开展专家下沉社区坐诊,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开辟专属通道预约总医院号源和检查项目,开具医院药品,满足居民就医需求。 相似文献
7.
8.
9.
在回顾国内外医疗联合体发展状况基础上,总结其发展趋势与规律,对部队卫勤一体化保障提出创新保障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专科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运行并评价其实施成效。方法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专科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并将其运用于联盟区域内慢性伤口管理。10个月后从联盟工作开展情况、患者就医成本以及患者基层医院就诊满意度3方面评价管理模式初步实施效果。结果管理模式运行期间牵头单位共对联盟成员医院进行现场技术指导13次,开展远程会诊102次,现场会诊6次,在线教学6次,接收进修人员23人次,培养伤口专科护士57人。慢性伤口患者下转至联盟成员单位后平均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显著降低(均P<0.01);管理模式运行后患者对基层医院就诊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基于专科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提高了患者基层医院就诊满意度,有利于联盟区域内卫生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区域内慢性伤口的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