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34篇 |
完全免费 | 242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457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271篇 |
2013年 | 304篇 |
2012年 | 324篇 |
2011年 | 337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252篇 |
2008年 | 248篇 |
2007年 | 244篇 |
2006年 | 211篇 |
2005年 | 198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26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8篇 |
1978年 | 19篇 |
1977年 | 24篇 |
1976年 | 29篇 |
1975年 | 18篇 |
197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中国1984~2002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28,自引:7,他引:121
目的 总结和分析中国1984~2002年狂犬病的流行情况,探讨流行回升的因素,分析目前防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狂犬病的防制对策。方法 收集1984~2002年的全国狂犬病疫情监测资料及对部分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4~1989年期间,狂犬病年发病数为4000~6000例。随后发病数开始下降,1996年下降到最低水平,由1990年的3520例下降到159例。但1998年以后发病数又开始持续上升,2002年全国报告发病数为1122例,比1996年增加了7.06倍。疫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如四川、湖南、广西、广东、安徽、福建等13个省份。发病的季节性也渐趋不明显。结论 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疫苗质量及管理把关不严,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等是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原因,因此加大以上各方面的管理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总报告) 总被引:113,自引:3,他引:110
为查清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的基本分布 ,指导和推进我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包括回顾性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重点病区调查和面上抽样调查 ,搜集掌握病情资料。采用环境化学标准方法与质量控制分析环境砷水平 ,回顾性调查中利用己有的环境砷资料 ,重点调查与面上抽样现况调查中检测环境砷含量。最后对二者结果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于 8省市区 ,40个县旗市 ,受影响人口 2 3 4 3 2 3 8人 ,其中饮水砷 >0 .0 5mg L高砷暴露人口 52 2 566人 ,查出砷中毒 782 1人。内蒙、山西仍为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重病区 ,新疆乌苏市的生产建设兵团与乌苏中的大部分高砷地区集中改水 ,病情减轻。内蒙、山西的一些乡村集中改水降砷效果较好。新确认吉林、宁夏各 1县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其中以吉林省病区为典型。新发现山西 11县市、内蒙 1旗、吉林 1市、宁夏 1县、青海 1县和安徽 2县市的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新发现北京顺义区仍有饮水高砷暴露乡镇。未发现其它省、市、自治区有饮水高砷暴露地区。确认辽宁省曾报道的饮水高砷点现已消除 ;浙江桐乡市已有的饮水高砷地区现已降至饮水砷卫生标准以下 ;并发现北京市顺义区天竺乡天竺村连续 2 0余年的饮水高砷井自然转变? 相似文献
3.
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 总被引:104,自引:0,他引:104
充分阐述了处理好医疗纠纷,加强宏观管理的重要及现实意义,并提出减少医疗纠纷的措施加强法制教育,努力维护患者及医生的合法权益;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的技术水平;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并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4.
全国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总被引:93,自引:6,他引:87
目的了解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防控)措施,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发病和防控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国2005年麻疹疫情回升,报告发病率为9.50/10万,2006年(1~6月,下同)总体发病水平低于2005年同期。2004年以前西部地区麻疹发病率较高,2005年开始东部地区和东北三省麻疹发病率上升明显,西部地区麻疹发病率相对下降。<15岁儿童麻疹病例数分别占2004、2005、2006年总病例数的83.90%、70.33%、66.81%,呈逐年减少趋势,但≤1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4.54%上升到2006年21.15%。2005年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37%,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和大城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贵州省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明显。结论应进一步加强MV常规免疫,防控麻疹爆发;高发省份在适当时候开展MV强化免疫;针对近年麻疹一些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变化,开展防控和消除麻疹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45
陈荣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885-88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516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41例发生医院感染,对其一般情况、住院天数、急慢性并发症、社区抗生素滥用、侵袭性治疗、医院感染的部位、时间、病原菌进行评估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的因素与年龄、住院天数、抗生素滥用、血糖控制指标、侵袭性治疗措施及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呈正相关,感染的部位以肺部为主,病原体的分布多在血和痰中。结论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且直接影响预后,必须控制易患因素,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病人满意度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1
当代管理理念和社会运动促使政府和服务提供者重视病人作为消费者的看法和体验。病人满意度调查作为一种常用工具,可从病人的视角考查医院的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服务提供者的忠诚度,并据此制定质量改进措施和服务发展策略。然而在满意度的测量和工具使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科学工具的选择和开发策略、缺乏标准化和分析基准、偏重护理服务而忽视医院服务的整体质量、缺乏心理测量学及适用性和实用性研究、实施过程中人为地引入偏移因素、调查结果表达过于简单、信息利用存在局限性等。建议制定满意度调查工具的选择和开发指南,建立区域性或全国基准,完善调查实施过程中的方案设计,改善调查结果的表达方式,并促进信息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生物电阻抗测量技术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任超世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10(1):21-25
以人体组织的阻抗特性为基础,阐明了简化模型,血液电阻率,细胞膜容抗以及呼吸干扰等对血流图测量准确性和重复性的影响;比较了采用全身测量、分段测量和多频率方法行人体成分分析(BIA)测量时的优缺点;提出采用阻抗测量建立有效的胃动力学评价方法;展现了代表生物阻抗测量技术发展方向的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的诱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1990~2000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及防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目的 分析江苏省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流行因素。方法 收集1990~2000年9月狂犬病发病和防制情况、1998~2000年狂犬病调查及监测资料,进行圆形分布等统计分析。结果 1990年后,江苏省狂犬病例数逐年减少,但近2年有所回升。近5年来,江苏省狂犬病发病趋于集中,南通、监城、泰州三市是主要发病地区,集中了约80%的病例。犬是主要传播宿主(93.22%),主要感染方式为咬伤(94.92%),受伤部位以上肢为主(46.27%)。病例中重度受伤、近中枢部位受伤及多处受伤率明显高于狂犬病门诊就诊人群。监测点人群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86.28%,犬免疫率为58.20%。结论 中重度受伤、近中枢部位受伤、多处受伤、伤口处理不够规范及疫苗接种率低是导致狂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3,自引:8,他引:35
公平在卫生经济政策中具有特殊重要性,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含义:健康状况的公平性,卫生服务提供中的公平性以及卫生筹资中的公平性。传统的公平性测量方法有极差法、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差异指数、不平等的斜率指数及相对指数、综合曲线法。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3个新的公平性指标及其测量方法,即:儿童成活率分布指数和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来衡量居民健康的公平性、反应性来表示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公平性和资金贡献公平合理性指数来表示卫生服务筹资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及其防制对策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目的 总结和分析近30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情况、疫区分布、类型及其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30年来中国HFRS的发病死亡情况、疫区分布、类型及其流行强度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30年间HFRS的流行出现两个快速上升期(1970~1975年、1979~1986年),使HFRS的发病数由1970年的3295例增加到1986年115 804例。20世纪90年代中国HFRS的年发病数稳定在4万~6万例。血清学方法检测证实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存在有汉坦病毒的疫源地,除青海与新疆两省区外,其他省(市)区均有发病。近年来,不但大中城市HFRS流行强度上升明显,而且疫情的季节分布发生变化。结论 中国HFRS的流行已出现新的流行特征。因此,应加强监测,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预防控制汉坦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