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0篇
  免费   1668篇
  国内免费   400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1433篇
口腔科学   135篇
临床医学   775篇
内科学   1127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1564篇
特种医学   304篇
外科学   530篇
综合类   1728篇
预防医学   1458篇
眼科学   111篇
药学   1018篇
  16篇
中国医学   1309篇
肿瘤学   273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531篇
  2022年   716篇
  2021年   1134篇
  2020年   1004篇
  2019年   636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659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日常使用中遇到的Brilliance 16排螺旋CT高压系统、机架以及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讯等故障现象进行分析与维修,最终通过更换滤波电容、机架数据采集控制器(DMC)电源以及信号刷等配件得以排除故障。通过对故障准确判断以及合理运用厂家Service模式下的维修工具软件快速解决故障,保障了影像科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复方一枝蒿颗粒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和OMMI数据库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靶点。将复方一枝蒿颗粒药物靶点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基因取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基因–疾病”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_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92个活性成分,1 627个靶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靶点464个,两者取交集筛选出87个潜在靶点。GO功能富集得到2 040个条目(P<0.05),与病毒过程、参与共生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节、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病毒生命周期、炎症反应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50条通路,与新冠肺炎密切相关的有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结核、COVID-19、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证实,筛选的靶点受体蛋白与活性成分可以较好地结合。结论 复方一枝蒿颗粒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香菇多糖抑制三阴乳腺癌(TNBC)的作用机制并采用细胞和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与TNBC相关基因靶点,利用TCMID、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查询香菇多糖相关基因靶点。使用Sangerbox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0软件将共同靶点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核心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利用Metascape软件进行转录因子及相关调控基因特异富集。体外培养小鼠TNBC细胞4T1和人TNBC细胞MDA-MB-231,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观察香菇多糖(31.25、62.5、125、250、500、1 000μg·mL-1)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健康雌性BABLC小鼠sc接种1×106个4T1-Luc细胞构建TNBC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香菇多糖(100、200 mg·kg-1)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 mRNA表达。结果 数据库及软件分析得到香菇多糖治疗TNBC关键靶点52个,靶点主要涉及PI3K-Akt、AGE-RAGE、HIF-1、MAPK信号通路和肿瘤蛋白多糖相关通路,PPI分析得到VEGFA、STAT3、MAPK1、IL2、TNF、RELA、AKT1、MAPK3、BCL2L1HSP90AA1 10个hub基因。与对照组比较,香菇多糖对4T1和MDA-MB-231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0.01),且作用呈浓度相关性;在给药14、21d后,与模型组比较,香菇多糖能够剂量相关性地抑制小鼠TNBC肿瘤的生长,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0.01),21 d抑制率达到(91.9±4.7)%;与对照组比较,香菇多糖给药后能够剂量相关性抑制STAT3和VEGFA的mRNA表达,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 香菇多糖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抑制TNBC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核心作者、作者合著网络特征,推测国内健康信息研究的发展阶段、主要研究力量及主要研究主题。方法以CNKI期刊库为数据源,以"健康信息"及相关词为主题词,检索2000—2018年的相关文献,基于普莱斯定律及综合指数法确定核心作者,使用数据统计软件Excel及社会网络分析软件Vcinet,利用综合指数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计算作者间联系合作紧密度,并离析高产合作子网。结果文献量以较快指数型速率增长。作者合作率较高且信息传输渠道较通畅,2000—2018年国内研究的合著率稳定在80%,但学者的合作关系较为单一,多集中在同一机构或同一师门,阻碍了跨机构学者的交流合作。主要合作团队活跃度较高且核心成员多为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科研产出量较大且被引频次较高。结论国内研究正处于旺盛发展期,但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学者间因同机构或师门关系产生固定合作,健康信息管理、公众健康行为、健康教育等为核心作者或活跃团队研究的主要主题。  相似文献   
9.
BackgroundPretest probability (PTP) calculators utilize epidemiological-level findings to provide patient-level risk assessment of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However, their limited accuracies question whether dissimilarities in risk factors necessarily result in differences in CAD. Using patient similarity network (PSN) analyses, we wished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risk factors and imaging markers to identify ≥50% luminal narrowing o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 in stable chest-pain patients.MethodsWe created four PSNs representing: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s, non-coronary imaging markers and calcium score. We used spectral clustering to group individuals with similar risk profiles. We compared PSNs to a contemporary PTP score incorporating calcium score and risk factors to identify ≥50% luminal narrowing on CCTA in the CT-arm of the PROMISE trial. We also conducted subanalyses in different age and sex groups.ResultsIn 3556 individuals, the calcium score PSN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patient characteristic, risk factor, and non-coronary imaging marker PSNs (AUC: 0.81 vs. 0.57, 0.55, 0.54; respectively, p ?< ?0.001 for all). The calcium score PSN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the contemporary PTP score (AUC: 0.81 vs. 0.78, p ?< ?0.001), and using 0, 1–100 and ?> ?100 cut-offs provided comparable results (AUC: 0.81 vs. 0.81, p ?= ?0.06). Similar results were found in all subanalyses.ConclusionCalcium score on its own provides better individualized obstructive CAD prediction than contemporary PTP scores incorporating calcium score and risk factors. Risk factors may not be able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alcium score to predict ≥50% luminal narrowing on CCTA.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