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酯酶C抗实验性血栓形成和促纤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PL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造大鼠血栓形成模型 ,研究PL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尿激酶 (UK)比较 ;运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双缩脲法、加钙法研究PLC对人和家兔体内、外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 :PLC 173U kg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降低血栓的重量和长度 (P <0 .0 5 ) ,但对血栓形成率作用不明显 ,其作用比UK 2 2 2U kg稍弱 ;PLC能溶解标准、加热纤维蛋白平板 ,表现出较强的促纤溶活性 ;PLC在体外能显著降低人、家兔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和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P <0 .0 5 ) ;PLC在体内能显著降低家兔Fg和ELT(P <0 .0 5 )。结论 :PLC具有抗实验性血栓形成和促纤溶活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磷酯酶C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 应用电镜研究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PLC)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探讨用药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 家兔颈动脉插管取血 ,制备PRP ,将其分为 4组 :①空白对照组 ;②生理盐水组 ;③ 0 5UPLC组 ;④ 2 5UPLC组。 2~ 4组分别用ADP诱导聚集 ,测出其聚集抑制率 ,各组分别制成超薄切片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摄片。结果 0 5、2 5UPLC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 ,聚集抑制率分别为 86 0 3 %± 12 6%和 82 47%±5 49% ;0 5UPLC抑制血小板形成伪足 ,α颗粒和致密颗粒较多 ,OCS管腔较小 ,其超微结构较生理盐水组变化小 ;2 5UPLC处理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 ,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光滑 ,无伪足样突起 ,α颗粒、致密颗粒、OCS等正常分布于胞质中。结论 PLC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 ,这可能是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了旋转式头部伽玛刀对控制系统特殊要求的基础上,讨论了采用双PLC和运动控制器构成的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组成、特点,并介绍了保护病人、医生及设备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药物依赖性实验的自动控制与测量系统,设计了实验动物的刺激信号产生,动物条件反射行为的自动检测和奖励食物的自动供给系统等部件和装置,将现有的复杂的人工操作和繁琐的数据统计工作,全部由计算机测控系统自动完成,该系统的实验样机已在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投入使用,达到设计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1例胃癌患者术中腹腔脱落细胞检测结果,数据结果采用Kruskal-Wallis分析。结果101例患者中27例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测(PLC)阳性结果,经过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 T4、N3、低分化腺癌引起腹腔脱落癌细胞风险最大, P值分别〈0.01;〈0.01;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随着肿瘤浸润程度的增加;腹腔转移淋巴结数量的增加及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腹腔脱落癌细胞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触摸屏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钴-60治疗机中的应用,简述了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内容,此系统控制先进,运行稳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考察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在健康志愿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及进食对其的影响。方法单次给药时受试者分4组(0.5、1、2 g、安慰剂)平行进行,多次给药1组(1 g),进食影响2组(餐前给药、餐后给药)交叉进行。采用LC-MS/MS法检测丙酰左卡尼汀、乙酰左卡尼汀、左卡尼汀的浓度,采用DAS2.1.1药代动力学程序估算丙酰左卡尼汀、乙酰左卡尼汀、左卡尼汀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给药3个剂量组(0.5、1、2 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丙酰左卡尼汀Cmax:(428.84±165.49)、(489.67±231.73)、(2 202.99±1 373.44)μg.L-1;AUC(0-t):(6 208.91±2 138.44)、(7 248.55±2 557.87)、(14 266.30±7 386.05)μg.L-1.h-1。空腹和进食后单次给药后丙酰左卡尼汀的Cmax分别为(904.23±868.38)μg.L-1和(326.95±130.97)μg.L-1;AUC(0-t)分别为(8 678.42±2 864.59)μg.L-1.h-1和(4 009.97±1 736.10)μg.L-1.h-1。多次给药后丙酰左卡尼汀的MRT为(15.03±1.28)h;Cmaxss为(778.78±342.05)μg.L-1;Cminss为(245.75±164.40)μg.L-1;AUC(0-t)及AUCbc分别为(7 664.89±1 555.36)μg.L-1.h-1和(4 343.95±2 388.05)μg.L-1.h-1,Css为(638.74±129.61)μg.L-1,DF为(84.57±51.25)%。结论单次和多次口服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后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基本相似;在0.5~2 g剂量范围内,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多次给药后盐酸丙酰左卡尼汀代谢物在体内无蓄积现象,进食对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