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篇 |
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39篇 |
内科学 | 70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18篇 |
预防医学 | 28篇 |
药学 | 66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6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及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研究组为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均在6h内;对照组为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体检健康人群。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研究对象hs-CRP、MYO、cTnT、CK-MB四项指标的阳性率及研究组发病3h、6h、12h、24h内的指标变化。结果观察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值,研究组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s-CRP最高峰出现在发病后12-24h之间,Myo最高峰出现在发病后6-12h内,cTnT最高峰出现在发病后6-12h,CK-MB最高峰出现在发病后12-24h内。结论 AMI患者血清内Myo、hs-CRP、CK-MB和cTnT值均在AMI发病2h后不同程度的升高,四项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中有较大参考价值,可作为AMI发生早期有效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入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64例)。选择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肌酐浓度分别为(3.56±1.45)mg/L、(1.05±0.23)mg/L、(17.79±2.35)μmol/L、(88.19±10.06)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06±0.28)mg/L、(0.76±0.36)mg/L、(8.89±2.35)μmol/L、(66.88±15.34)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肌酐浓度分别为(2.50±1.64)mg/L、(0.85±0.23)mg/L、(15.70±4.05)μmol/L、(65.19±10.06)μmol/L,糖尿病肾病组分别为(7.35±4.34)mg/L、(2.49±0.36)mg/L、(20.20±8.05)μmol/L、(150.30±30.2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均呈正相关(r=0.605、0.840、0.601,P〈0.05);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肌酐、胱抑素C呈正相关(r=0.521、0.672,P〈0.05);血肌酐与胱抑素C呈正相关(r=0.593,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胱抑素C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肾损害,为临床判定糖尿病肾病比较敏感的指标,可为临床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等指标,判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RA组5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骨关节炎组30例,分别测定3组上述指标的变化,采用X2检验、各组之间进行LSD-t检验、直线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RA组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RA治疗前后相比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明显,而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变化不明显,提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对RA病情活动度的判断上更为敏感,且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与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与类风湿性因子无相关性。结论RA患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一起判断疾病活动度,上述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与其他类型关节炎相鉴别,同时为RA患者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10月被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经病原学检测,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评分(SSS)分组,其中重症感染组26例,一般感染组24例。另外选取3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血液标本检查降钙素原、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0.5 ng/ml为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8 mg/L为阳性,白细胞计数≥20×10^9/L为阳性。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中PCT水平为(7.31±4.28)ng/ml,hs-CRP水平为(20.08±14.16)mg/L,白细胞计数(17.15±8.24)×10^9/L;细菌感染组PCT、hs-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及WBC的阳性率,重症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一般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重症感染组88.5%的PCT水平在2 ng/ml以上,一般感染组仅20.8%的患儿PCT在2 ng/ml以上,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WBC和hs-CRP,PCT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PCT值越高,疾病的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1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392例、并发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冠心病)组525例,比较两组的Hct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糖尿病+冠心病)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261例、双支病变亚组111例和三支病变亚组153例,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分组262例和高分组263例,比较各组间的Hct水平.分析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Hct水平与Gensini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冠心病)组LDL、hs-CRP和Hct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均P<0.05).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三支病变亚组Hct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高分组Hct水平高于低分组(P<0.05).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Hct水平与Gensini积分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Hct水平升高,监测Hct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应用。方法:选2011-12~2013-06间在我院治疗的已确诊的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另外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确诊的病毒感染的40例新生儿,同时选取健康的40例新生儿,比较三组新生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92±12.52) mg/L,(19.10±3.34)×10^9/L,(56.57±13.60)%;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阳性率分别为77%(31/40)、38%(15/40)、67%(27/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x2=126.308)。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中35例发热,35例发热新生儿治疗后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结果分别为(4.66±2.48) mg/L、(9.74±2.44)×10^9/L ,(34.14±6.06)%,分别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临床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糖代谢指标的影响,探讨低能量激光的干预疗效.方法 选择90例DMCP患者,随机分为A组(基础治疗)、B组(基础治疗+LLLT)及C组(对照组)3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检测3组患者牙周指数(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并分析、比较其变化.结果 治疗后A、B两组的PD、CAL、SBI及hs-CRP均有所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效果更为显著(P<0.01);A、B两组HbA1c、FPG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LT对于DMCP患者可显著控制其牙周炎症、降低血清hs-CRP水平及改善血糖水平,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趋化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妇产科定期产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筛查结果,随机选取40例新诊断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1组,40例经饮食、运动控制后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2组,40例血糖正常组孕妇为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孕妇血清趋化素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检测各组孕妇hs-CRP水平,采用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评价三组孕妇IR程度。比较三组孕妇血清趋化素、hs-CRP及HOMA-IR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组孕妇hs-CRP、血清趋化素及IR相关指标(FPG、FINS、HOMA-IRI)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1组血清趋化素、hs-CRP均与IR相关指标呈正相关(P<0.05),3组未发现有相关性(P>0.05)。2组血清趋化素与FINS、HOMA-IRI呈正相关(P<0.05),与FPG无相关性(P>0.05);2组hs-CRP与IR相关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存在明显的IR,其体内hs-CRP、血清趋化素水平明显升高,在IR的正相关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绞痛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79.17%(38/48),高于对照组的56.25%(27/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和头晕等证候积分及血清hs-CRP、Hcy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可提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绞痛主要证候积分,并降低血清hs-CRP、Hcy等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莲芪胶囊对食道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β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食道癌的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化疗及对症支持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莲芪胶囊治疗.结果 观察组食道癌患者疗效总有效率为65.91%,高于对照组食道癌患者总有效率3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道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为88.64%高于对照组食道癌患者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为7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0.45%、56.82%高于对照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1.36%、43.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患者TNF-β水平(76.11±10.62)ng/L、hs-CRP水平(7.54±1.16)mg/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NF-β水平(84.38±11.88)ng/L、hs-CRP水平(9.24±1.09)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莲芪胶囊治疗食道癌能有效改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β、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