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建立农民健康保障制度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描述了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指出农村合作医疗因保障水平低、筹资困难及政府补偿不到位等原因,出现运行困难。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农民健康保障制度。首先,要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建立一种立足于当前国情的过渡性的目标模式;其次,建议开征保障税,将农民的健康保障纳入社会保障法体系,在不降低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前提下,促进农民的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应建立一个覆盖农村的统一的法定的基本健康保障和以其他补充健康保障模式的多层次,高弹性的健康保障体系,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政府给予不同的转移支付;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对处在最低生活水平之下的农民给予医疗救助,农村基本健康保障基金由社会保障税,政府投资,转移支付和其它社会资金四个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公共卫生体系及其他投资,此外还提出相关配套改革,以逐步建立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在对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现状及"贫困-疾病-贫困"恶性循环现象进行分析之基础上,论证了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解决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的重要性,分析总结了国内在弱势群体医疗保障方面的一些实践探索,探讨了解决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健康保障办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通过对现有献的综述,认为我国未来农村健康保障办法应根据各地的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发展不同模式。归纳起来应该有4种类型:(1)与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结合型;(2)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合作医疗保险;(3)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4)健康救助计划。 相似文献
5.
6.
我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依据与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的发展与变迁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不同的发展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为保障基本卫生保健的公平可及性;第二阶段为逐步向筹资公平性目标迈进;第三阶段为促进健康公平性目标的实现。对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内涵与外延、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基本依据与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现“病有所医”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支柱,针对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思路是“全覆盖、保基本、多补充、重救助、管理型、社会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促进就业和医疗保障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目前的医保制度不适应人口的就业流动,既不符合当今我国就业现状,又限制了人口流动,不利于促进就业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也延缓了医保制度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医保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使其与人口流动协调发展,在促进就业中逐渐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 相似文献
9.
10.
医疗保障水平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保障水平是医疗保障研究领域的关键变量,但目前学术界对医疗保障水平界定不准确。医疗保障水平应为城镇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医疗救助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