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43篇 |
完全免费 | 2787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2933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473篇 |
2018年 | 1194篇 |
2017年 | 1165篇 |
2016年 | 931篇 |
2015年 | 894篇 |
2014年 | 2004篇 |
2013年 | 1720篇 |
2012年 | 2602篇 |
2011年 | 2857篇 |
2010年 | 2065篇 |
2009年 | 2316篇 |
2008年 | 2322篇 |
2007年 | 2527篇 |
2006年 | 899篇 |
2005年 | 733篇 |
2004年 | 597篇 |
2003年 | 508篇 |
2002年 | 439篇 |
2001年 | 441篇 |
2000年 | 258篇 |
1999年 | 347篇 |
1998年 | 267篇 |
1997年 | 327篇 |
1996年 | 235篇 |
1995年 | 146篇 |
1994年 | 165篇 |
1993年 | 135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96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25篇 |
1977年 | 21篇 |
1976年 | 18篇 |
1975年 | 7篇 |
197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总被引:33,自引:33,他引:37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工作。笔者以卫生体制改革为背景,阐述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动因与方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一是要切实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创新意识;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注重改革发展;四是加快资源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五是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共同发展;六是注重质量建设,防止翻牌效应。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现阶段的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9542名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现状调查。结果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6.48%,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4.97%、6.93%和20.39%,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15.86%)、基本医疗素养(7.43%)和慢性病预防素养(4.66%)。东、中部地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西部地区居民,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男性高于女性,45岁以下居民高于45岁及以上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结论中国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素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探讨四川省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对地震灾区20d后137例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31.3%,其中较明显的有强迫为35.8%,人际关系敏感为30.7%,焦虑为24.1%,抑郁为22.6%,敌意为20%.恐惧为15.3%.女生除躯体化、偏执、敌意,附加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男生;灾区学生SCL-90中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恐怖、焦虑、精神病症状、总分方面,提示灾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人格测评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的灾区青少年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结论 灾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要特别关注那些内向及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对他们及早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我国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50家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调查。结果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总的漏报率为23.1%,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率为76.0%,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为75.9%,网络录人报告卡上关键指标与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上相应指标的一致率仅为50.3%。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不容乐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进展问题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金生国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298-301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进展、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未来发展的10项主要思路,包括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与性质,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策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运行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行社区预防保健和药品供应的惠民制度,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健康保障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7.
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不规范洗手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的方式对病房和门诊共计34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洗手前手部带菌量平均值为(161.21±8.98)CFU/cm^2,洗手后为(15.87±6.96)CFU/cm^2,洗手后手部带菌量明显减少(t=5.32,P〈0.001)。病房医务人员在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每位患者前后、非工作状态时的洗手率分别为59.46%、51.89%、97.84%,均高于门诊医务人员的43.87%、29.03%、84.52%(两两比较,分别X^2=8.22,P〈0.01;X^2=18.16,P〈0.005;X^2=18.08,P〈0.01)。护士在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每位患者前后的洗手率分别为73.43%、49.76%,均明显高于医生的19.55%、28.57%(两两比较,分别X^2=14.98,P〈0.005;X^2=94.24,P〈0.005)。结论临床医务人员普遍存在不重视手卫生和不规范洗手问题,亟需加强培训教育,特别是对门诊的医务人员和住院部医生。 相似文献
8.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原因剖析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职业倦怠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医护人员是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分析了引起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其既有宏观的社会环境和体制原因,也有组织特征、医护职业特点、个体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原因.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倡导关心他人福祉,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质化生活的文化价值取向;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良好的执业环境;加强社会公关,塑造医疗机构良好的媒体形象;在组织和管理层面上,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个人层面上,可通过培训等干预方式提高个体应对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10.
连云港市农村4~6岁留守儿童心理行为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拟儿童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连云港市农村地区386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出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72例,检出率为18.70%,其中男性儿童47例,发生率为19.18%,女性25例,发生率为17.73%。与行为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为抚养人、团聚时间、愿意共同生活等。结论连云港市农村4~6岁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需引起社会的关注。提示可通过改善扶养条件、调整儿童与父母的团聚及沟通时间、培养儿童的独立性等渠道来减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