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内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3-2010年山东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治疗结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底前开始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的HIV/AIDS病人的随访资料,描述分析其一般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机会性感染发生状况等。结果山东省2003-2010年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疗的HIV/AIDS病人608例,其中男性占65.6%(399/608),女性占34.4%(209/608),平均年龄为(40.2±10.2)岁,已婚或同居者占65.5%(398/608);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感染为主,占44.9%(273/608),其次是同性性接触感染,占21.1%(128/608);有182例更换了抗病毒治疗药物,占29.9%,换药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计数≤200个/μL的占65.8%,200~350个/μL的占33.0%,≥350个/μL的占1.2%,同基线时相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增加(P〈0.05)。治疗后病毒载量低于检出限的比例增高,机会性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提高HIV/AIDS病人的免疫力,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5-2017年杭州市经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的新报告HIV感染者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新报告HIV感染者,且现住址为杭州市、传播途径为非婚异性性传播。采用SPSS.2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感染者经非婚异性性传播的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感染HIV的相关因素。结果 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的非婚异性性传播占38.03%(1 393/3 663),其中,非商业性传播占非婚异性性传播的50.83%(708/1 393),商业性传播占非婚异性性传播的49.17%(685/1 393)。男女性别比为3.51:1(1 084/309)。男性以非婚商业性传播为主(61.81%,670/1 084),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95.1%,294/3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婚非商业异性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女性(aOR=48.25,95% CI:26.94~88.44)、年龄<30岁组(aOR=2.43,95% CI:1.31~4.51)、30~岁组(aOR=1.92,95% CI:1.11~3.33)、40~岁组(aOR=1.80,95% CI:1.08~3.00)、已婚和未婚(与离异或丧偶相比,aOR=1.57,95% CI:1.10~2.24;aOR=1.78,95% CI:1.15~2.7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以下相比,aOR=1.82,95% CI:1.18~2.80)、职业为干部/职员(与农民相比,aOR=2.03,95% CI:1.04~1.91)、非婚性伴数<5个(与非婚性伴数≥ 5个相比,aOR=10.65,95% CI:6.41~17.42)。结论 2015-2017年杭州市非婚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比例高,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的HIV感染者在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的风险上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1年北京市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随访情况,分析HIV/AIDS病人随访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2012年1月下载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病例报告与随访管理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1年12月31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本市住址存活HIV/AIDS病人3572例,经性传播占91.4%(3232人)。2011年内完成随访的比例为90.0%(3215/3572)。疾病状态为HIV感染者,婚姻状态为未婚、离异或丧偶,是导致失访的主要原因。结论随着北京市住址存活H!V/AIDS病人的逐年增多,应针对易于发生失访的人群特征进一步提高随访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三个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简称HIV/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HIV-1基因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在三个治疗病人数最多的市,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液采集,检测病人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大于1 000IU/mL的样本,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扩增测序(In-house)法扩增测序,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对比得到基因耐药结果。结果共274例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分析,HIV-1毒株总耐药率为7.7%。治疗时间1-3年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4,P=0.456),治疗4-5年后,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28)。HIV-1毒株对核苷类(NRTI)和非核苷类(NNRTI)抗病毒治疗药物的耐药程度,明显高于蛋白酶抑制剂(PI)(χ2=29.672,P<0.00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与非核苷类相比,耐药程度无统计学差异(χ2=2.875,P=0.593)。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吸毒、无固定性伴、治疗方案D4T+3TC+NVP和治疗方案AZT+3TC+NVP与耐药发生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浙江省进行HAART的AIDS病人,其体内毒株已经出现耐药现象,但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对吸毒人群和无配偶或无固定性伴人群的随访,提高服药依从性,对各相关的治疗方案要加强监测,有利于降低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6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HIV基因亚型,了解中国籍和缅甸籍HIV感染者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 对2016年德宏州新报告的HIV感染者提取核酸,使用RT-PCR法对HIV基因gag、envpol进行反转录扩增,直接测序扩增产物,综合分析3个基因的测序结果,确定最终基因亚型。结果 2016年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1 112例,成功测定基因亚型的感染者860例。C亚型所占比例最大(占33.6%,289/860);其后为独特重组(unique recombinant forms,URFs)(占28.4%,244/860)、CRF01_AE(占18.6%,160/860)等亚型;URFs中主要包括4种形式的重组,其中以CRF01_AE和C亚型重组为主。缅甸籍感染者的亚型分布与民族和传播方式相关。结论 德宏州2016年新报告HIV感染者基因亚型主要集中在C、URFs和CRF01_AE亚型,URFs分布依然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国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MSM感染者)确证后婚姻及危险行为变化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预防二代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艾滋病网络直报病例报告卡和2013年12月31日艾滋病随访管理定时数据库,对2012年新报告MSM感染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婚姻状况和高危行为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新报告MSM感染者中,66.1%(10 426/15 768)为未婚,69.6%(10 970/15 768)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012年随访到的MSM感染者中,1年后有96.0%(14 451/15 049)仍接受随访,其安全性行为比例从首次随访前的67.7%(9 779/14 451)上升到91.1%(13 277/14 451);发现感染HIV时已婚有配偶的MSM感染者中,64.1%在1年后仍维持有配偶状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540,95%CI:1.138~2.085)、职业为工人(OR=1.430,95%CI:1.131~1.808)、干部职员(OR=1.610,95%CI:1.236~2.098)和农民(OR=1.661,95%CI:1.214~2.271)相对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职业为商业服务的MSM感染者更易采取安全性行为。始终无配偶(OR=0.563,95%CI:0.439~0.722)、有配偶变无配偶(OR=0.624,95%CI:0.448~0.870)和无配偶变有配偶(OR=0.444,95%CI:0.288~0.687)较始终有配偶的MSM感染者更易发生危险性行为。结论 规范化的随访管理有助于MSM感染者采取安全性行为,随访过程中需针对无配偶/固定性伴、低文化程度、职业为商业服务的MSM感染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HIV的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1~2012年上半年甘肃省358例新报告HIV感染人群中艾滋病新近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上半年甘肃省新报告病例确认阳性的样本,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方法进行检测,获得该人群HIV新近感染的构成比。结果 2011~2012年上半年全省新报告HIV感染病例684例,确证阳性病例358例,其中109例为新近感染病例,同性性传播占报告总数的45.8%,异性性传播占28.3%;20~50岁年龄组是发病的高危人群占64.2%,患者男女性别比7.38∶1。结论甘肃省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在同性性传播人群的新发感染率较高,青壮年是发生感染几率较大的群体;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止HIV由职业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国2008-2015年新报告的男男性行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MSM感染者)未接受随访干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该人群随访干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分析2008-2015年新报告的MSM感染者未接受随访干预情况,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2008-2015年新报告MSM感染者的未随访干预的比例为5.06%(6 037/119 358),由2008年的37.57%(1 261/3 356))下降到2015年的0.84%(267/31 935),呈逐年递减趋势(趋势χ2=103.43,P<0.01)。年龄<20(OR=1.30,95% CI:1.11~1.52)、20~(OR=1.52,95% CI:1.36~1.69)、30~(OR=1.22,95% CI:1.12~1.34)和40~(OR=1.10,95% CI:1.01~1.20)岁组未随访干预的比例均比50~岁组高;初中及以下(OR=1.52,95% CI:1.37~1.69)、高中或中专(OR=1.35,95% CI:1.23~1.49)文化程度者未随访干预的比例比大专及以上者高;职业为不详者(OR=2.06,95% CI:1.49~2.87)、家政家务及待业(OR=1.54,95% CI:1.30~1.83)、商业服务(OR=1.31,95% CI:1.15~1.49)及学生(OR=1.34,95% CI:1.18~1.52)未随访干预的比例比干部职员高;样本来源于羁押场所(OR=2.99,95% CI:2.26~3.95)和专题调查(OR=1.43,95% CI:1.29~1.59)未随访干预的比例比来源于检测咨询点高;流动人口(OR=1.46,95% CI:1.28~1.66)未随访干预的比例比常住人口高。结论 新报告MSM感染者未随访干预比例逐年降低。年龄<50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职业不详、家政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及学生、源于羁押场所及专题调查、流动人口的未随访干预比例高,要加强这些特征的MSM感染者的随访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云南省2个边境地区新报告HIV感染者HIV-1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边境地区,连续纳入年龄≥ 18岁新报告HIV感染者共233例,提取病毒RNA,扩增polenv基因区,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 233份标本共有146份获得HIV-1基因亚型。德宏州有8种HIV-1基因亚型,以独特重组型(URFs)为主(52.8%,57/108),其中中国籍的URFs占56.8%(21/37),缅甸籍的占50.7%(36/71);红河州有4种HIV-1基因亚型,以CRF01_AE为主(71.1%,27/38),其中越南籍的占81.0%(17/21),中国籍的占58.8%(10/17)。2个州HIV-1基因亚型总体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72,P<0.001)。结论 云南省2个边境地区新报告HIV感染者HIV-1基因亚型分布差异较大,应对中国籍和外国籍HIV感染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全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的随访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现住址属于贵州省的人员名单,分县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录入。结果截至2008年9月30日,全省HIV/AIDS病人的随访管理比例为63.6%。性别、年龄、民族、地区、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均为随访管理的影响因素。结论 HIV/AIDS病人管理难度大,在首次随访时对此类人群的信息收集应完整、详细。同时应加强与监管场所的合作,提高干警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在所内收集必要的资料,防止出所后失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