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6篇
临床医学   201篇
内科学   3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219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高基础水平血尿酸对动脉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健康体检的人群207例次,同一人至少行2次体检,两次体检间隔4~5年,第一次体检定义为基础数据组(207例),第二次体检定义为随访数据组(207例),采集两组人群既往病史、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等信息。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动脉硬化组(baPWV≥14 m/s)和非动脉硬化组(baPWV<14 m/s)的血尿酸水平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础数据的血尿酸对随访数据组动脉硬化的预测作用。结果基础数据组中,动脉硬化组血尿酸水平(356.29±81.14μmol/L)和非动脉硬化组的血尿酸水平(329.78±74.04μ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25,P=0.016)。随访数据组中,动脉硬化组血尿酸水平(371.29±91.33μmol/L)和非动脉硬化组血尿酸水平(340.30±79.03μmol/L)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7,P=0.010);在调整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多种因素后,基础数据组血尿酸水平是随访数据组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β=0.427,P=0.048)。结论血尿酸水平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基础水平的血尿酸是动脉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 is a major cause of adult limb loss worldwide. Autophagy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VEC) contributes to the ASO progression.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that controls VEC autophagy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e GRB2 associated binding protein 1 (GAB1) in regulating VEC autophagy.Methods: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ies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loss of adapt protein GAB1 in association with ASO progression. Histological GAB1 expression was measured in sclerotic vascular intima and normal vascular intima. Gain- and loss-of-function of GAB1 were applied in VEC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and potential downstream signaling of GAB1.Results:The autophagy repressor p62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ASO intima as compared to that in healthy donor (0.80 vs. 0.20, t = 6.43, P < 0.05).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AB1 mRNA (1.00 vs. 0.24, t = 7.41, P < 0.05) and protein (0.72 vs. 0.21, t = 5.97, P < 0.05)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SO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Loss of GAB1 led to a remarkable decrease in LC3II (1.19 vs. 0.68, t = 5.99, P < 0.05), whereas overexpression of GAB1 significantly led to a decrease in LC3II level (0.41 vs. 0.93, t = 7.12, P < 0.05). Phosphorylation levels of JNK and p38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gain- and loss-of-function of GAB1 protein.Conclusion:Loss of GAB1 promotes VEC autophagy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ASO. GAB1 and its downstream signaling might be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ASO treatmen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手术治疗的ASO-LE患者93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行TA,n=49)和B组[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LEABG),n=44],两组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两组患者术前即刻(T1)、术后1 d(T2)、术后3 d(T3)及术后1周(T4)时刻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比术前(T1')、术后1个月(T2')及术后3个月(T3')时刻两组患者下肢缺血程度[患者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对比T1'、T2'及T3'时刻两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足背动脉内径(D)、血流峰速(PV)、血流量(BF)];对比T1'、T2'及T3'时刻两组患者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相比,T2、T3及T4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T2相比较,T3及T4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T3相比较,T4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5),A组T2、T3及T4时刻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BI、TBI、D、PV、BF、SNCV和MNCV组间、时间、交互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相比,T2'及T3'时两组患者ABI、TBI、D、PV、BF、SNCV和MNCV均升高(P<0.05);与T2'相比较,T3'时2组患者ABI、TBI、下肢SNCV和MNCV均升高(P<0.05),A组T2'及T3'时刻ABI、TBI、D、PV、BF、SNCV和MNCV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相比LEABG,DSA引导下对ASO-LE患者进行TA治疗能够减轻疼痛,改善下肢缺血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下肢SNCV和MNCV,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讨美益康益心舒片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治疗)和研究组(35例接受常规治疗+美益康益心舒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动脉硬化程度、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总疗效97.14%高于对照组77.14%(P<0.05)。治疗前组间baPWV、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症状持续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aPWV、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接受美益康益心舒片治疗,可显著改善动脉硬化程度、疾病症状等,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个性化的杂交手术方式在复杂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7月-2018年9月26例复杂性多节段LE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5~88(66.4±10.8)岁。采用个性化腔内联合开放手术的杂交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及一期通畅率等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出院时:术后患肢ABI升至 0.89±0.14,明显高于手术前的0.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1,P<0.05);间歇性跛行距离(523±56)m,明显长于手术前的(132±4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2,P<0.05)。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2.30%(24/26),患肢保肢率为100%(26/26),患者生存率100%(26/26);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6.92%(20/26),保肢率为92.30%(24/26),患者生存率为100%(26/26)。结论 对于累及多节段的复杂性LEASO,采用个性化的杂交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院内科收治的6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及56例健康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测定两组的血尿酸(SUA)、白细胞介素-8(IL-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血清SUA、IL-8、ICAM-1、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IMT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颈动脉正常、颈动脉增厚、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比例高于对照组,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SUA、IL-8、ICAM-1、hs-CRP水平随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IMT)的加重而上升。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SUA、IL-8、ICAM-1、hs-CRP水平及颈动脉IMT明显升高,SUA、IL-8、ICAM-1、hs-CRP可为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腔内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接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56例患者,按照所选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至采用腔内介入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传统动脉旁路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13 d,手术时间为1~2 h,手术过后的ABI指数比对照组ABI指数数据表现优异,两组患者在ABI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成功率和在手术之后动脉通畅率比较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腔内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病痛,使患者的治疗情况得到好转,减少了患者下肢出现动脉闭塞的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The surgeon》2022,20(3):e3-e6
BackgroundIn most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extremity ischemic diseases, intervention or surgical treatment is often not suitable. Combination of intramuscular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monocular bone marrow cells (AMBMCs) and sympathectomy (L2, 3) has been proved therapeutically beneficial.MethodsWe studied 170 patients (combined group 80, control group 90) with extremity ischemia (TAO, ASO FontaineⅡ,Ⅲ, Ⅳ)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September 2019.ResultsIn contrast to pre-operation, the walking distance of pati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61.34 ± 52.23 m to 156.0 ± 32.4 m, p < 0.01), and the ankle-brachial index (ABI) remarkably improved (from 0.28 ± 0.13 to 0.59 ± 0.23, p < 0.05).ConclusionCombined therapy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9月—2015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行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31例症状性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6~73(57.00±9.87)岁。依据置入支架的类型将患者分为自膨式支架组16例和球扩式支架组15例。对患者进行5年以上随访,观察和记录终点事件:术后30 d内的终点事件包括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死亡,术后30 d~5年的终点事件包括同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血管性死亡。结果 31例患者获随访1~77(62.7±15.5)个月,5年内发生终点事件4例(死亡3例):术后30 d内发生终点事件(出血性卒中)2例,其中死亡1例;术后30 d~5年的终点事件2例。术后第1~5年每年累积发生终点事件分别为2、2、4、4、4例,其中第3年终点事件增加2例,分别为同侧缺血性卒中1例、出血性卒中1例(均死亡)。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患者各项终点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ICAS的围手术期及远期观察显示手术方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20-2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外周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70例及健康体检者58例纳入观察。所有受试者均记录性别、年龄、吸烟指数,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进行肺功能测定并检测踝肱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值,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值。使用SPSS22.0、Minitab17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吸烟指数、FEV1%、hs-CRP、ba PWV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年龄、性别、BMI、SBP、DBP、TG、TC、HDL-C、L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ba PWV与吸烟指数、SBP、DBP、hs-CRP、LDL-C呈正相关(P0.01);ba PWV与FEV1%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FEV1%、hs-CRP、LDL-C是ba PWV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COPD患者更易发生以动脉硬化为标志的血管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