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0篇 |
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6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50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71篇 |
内科学 | 60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48篇 |
综合类 | 163篇 |
预防医学 | 173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24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0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radley T. Endres Eugénie Bassères M. Jahangir Alam 《Expert opinion on investigational drugs》2017,26(4):509-514
Introduction: Antibiotic development goals for CDI include potent antimicrobial effect against C. difficile, limited killing of host microbiota, potential effect on spores, and ability to interfere with toxin production. Cadazolid, a novel, non-absorbable hybrid antibiotic has many of these criteria. In phase I and II clinical trials, cadazolid was shown to be safe, well tolerated, and efficacious positioning itself as a potential future viable therapeutic option for CDI.
Areas covered: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in-depth evaluation of the chemistry, microbiology, pharmacodynamics, pharmacokinetics, and clinical trial results for cadazolid. Clinical therapeutic outcomes are compared between cadazolid, fidaxomicin, and surotomycin.
Expert opinion: Preclinical and early clinical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cadazolid has unique properties that will likely be valuable to treat CDI and reduce recurrent infection. With compelling phase II clinical results, results from the ongoing phase III trial will better define the role of cadazolid for treating CDI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儿童支气管肺炎在门诊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治疗用药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查2014年6月1日~2014年9月1日在本院以第一诊断收治入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病历171份,调查在入院前门诊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其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1份住院病历中,经本院门诊治疗的抗生素应用率为47%,院外抗生素应用率为34%。应用的抗菌药物涉及15种四个大类,分别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联合用药17份,占总数的15%,其中二联用药的有16份,占总数的14%。结论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入院前在门诊(院内外)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较为普遍。该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有极个别病例出现联合或序贯用药不当的情况,应加强用药监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ICU患者入院2周内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283例我院综合ICU 2013年10月-2014年8月收住的患者纳入研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肠内营养情况、药物使用情况,应用多元及多层统计学方法分析腹泻危险因素。结果:共283例患者、1603个 ICU住院日纳入研究。42例(15%)患者出现腹泻,共计88个ICU住院日,发生率为5.5次/百ICU住院日。腹泻平均发生在入住ICU后第6天,89%的患者(252例)腹泻天数小于4 d。腹泻的危险因素包括:超过60%目标营养量的肠内营养、使用抗生素和使用抗真菌药物[相对风险分别为1.75、3.64和2.79]。超过60%目标营养量的肠内营养合并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相对风险分别为4.7和11.2]腹泻风险较单因素大幅增加。结论:在综合 ICU入住后前2周内腹泻发生率为15%,导致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超量(>60%目标营养量)使用肠内营养、使用抗生素和/或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VITEK 2 Compact鉴定系统,对临床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在694株大肠埃希菌中,尿液标本分离率最高(47.6%);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为60.8%,其中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有较高的耐药率,阴性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有较低耐药率.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比阴性菌株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要重视对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的表达情况 ,比较产酶菌和非产酶菌的耐药性。 方法 收集来源痰标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 114株 ,首先采用K -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AmpC酶以及 3种不同表型的AmpC酶产生情况 ,然后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产酶菌株与不产酶菌株耐药性。结果 在 11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AmpC酶菌 79株 ( 69.5 % )。产AmpC酶的菌株表现为 3种表型 ,高产高表达型 61株 ( 5 3 .5 % )、低产高表达型 3 3株( 2 7.5 % )、低产低表达型 43株 ( 3 7.7% )。高产高表达AmpC酶菌株明显多于低产高表达型和低产低表达型。 3种不同AmpC酶表型的菌株 ,低产低表达型对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P/T)、哌拉西林 (PI)、氨曲南 (ATM )、头孢他啶 (CAZ)、头孢吡肟 (FEP)、亚胺培南 (IMP)的敏感率均明显高于低产高表达型和高产高表达型。结论 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产生率高 ,可能是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病区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区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1~2002年肝移植病区各类标本首次分离的1035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病区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6.3%;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25.0%)和真菌(18.7%).最常见的5个菌种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病原菌分离部位以痰、血液、胆汁为主,占86.4%.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常见菌种基本上都呈多重耐药,但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耐药率相对较低.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加强肝移植病区的细菌分离及耐药性监测,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Liu Wenen Tang Yin Wang Lange Tan Deming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8):18-20
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s)aremainlyproducedbymembersofthefamilyEnter obacteriaceaewhichcanhydrolyzeβ -lactamantibi oticsincludingthethird - generationcephalosporinandaztreonam ,theESBLs- producingbacillishowedmedian -highresistancetoceftazidimeandaztreonamparticularly[1] .NowadaystheprevalenceofESBLs -producingstrainshavebeenreportedinmanyareasaroundtheworld[2 ] .Butthereisfewinformation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useofantibioticandtheproductionofESBLs .Weperformedastud… 相似文献
8.
门诊患者抗生素应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门诊医师抗生素应用情况,以利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使用统一表格.对2002年1月至10月门诊处方中病历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登记。结果:抗生素使用率76.5%,抗生素使用的频率以喹诺酮类最多(42.2%),大环内酯类次之(30.0%).再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分别为25.3%、9.3%、8.O%给药途径以口服及静脉为主.分别为44.9%和40.9%.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比例为56.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占29.5%.治疗性。用药占70.5%.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为:联合应用药理性拮抗及毒副作用增加,抗生素应用指征不明确,给药方法存在问题和用药配伍禁忌等.作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者仅占13.6%.结论:积极提倡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避免抗生素盲目使用、滥用及不合理现象的发生,以达到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效果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淮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状况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菌株 ,应用纸片扩散法 (K -B)作 2 0种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活性测定。结果 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 386株 ,其对 2 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依次为 :氯霉素 94 .0 5% ( 79 84 )、复方新诺明 88.2 4 % ( 6 0 6 8)、SMZ -TMP81.6 7% ( 49 6 0 )、呋喃妥因 92 .54 % ( 6 2 6 7)、氨苄青霉素 76 .53% ( 75 98)、头孢唑林 89.31% ( 2 84 318)、头孢呋肟 6 5.31% ( 176 196 )、头孢哌酮 17.6 5% ( 12 6 8)、羧苄青霉素 53.6 6 %( 2 2 4 1)、妥布霉素 4 2 .56 % ( 83 195)、哌拉西林 33.4 6 % ( 88 2 6 3)、头孢他啶 7.2 5% ( 5 6 9)、头孢三嗪 33.80 % ( 48 14 2 )、环丙沙星 14 .81% ( 8 54 )、丁胺卡那 55.81% ( 48 86 )、庆大霉素 6 0 .84 % ( 16 0 2 6 3)、多粘菌素B4 .91% ( 16 32 6 )、氧氟沙星 55.71% ( 39 70 )、诺氟沙星33.33% ( 2 6 78)、阿米卡星 18.82 % ( 16 85)。本菌的多种耐药率约为 35.75% ( 138 386 ) ,不同部位的多重耐药率依次为 :呼吸道 2 6 .98% ( 34 12 6 )、泌尿道 33.33% ( 2 6 78)、血液 4 7.6 9% ( 31 6 5)、皮肤 4 1.6 7% ( 10 2 4 )、伤口创面 4 6 .15% ( 2 4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年来泌尿系细菌感染致病菌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临床根据。方法:对泌尿系感染患者298株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仍是引发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53%,其次是葡萄球菌属,占19.40%,肠杆菌属占10.06%,肠球菌属占4.70%等,各类菌属耐药情况。结论:临床医师必须关注本地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播散。 相似文献